人与书的超阅读境界 作者:山阳客


 

人与书的超阅读境界

在一般的概念上,书之于人,就是用来阅读的。古人所谓的“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说的也是读书以后的感觉,因为要读书,于是便有了买书、借书、藏书,也就有了非借书而不读和藏而不读的说法。

说到读书,绝大部分的文章都是在讲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感受、读书的趣味乃至读书的好处等等,都是通过阅读来体现的,其实,人与书之间还有一种超阅读的境界呢。

作家冯骥才写过一篇《摸书》的短文,录其中几节如下:

名叫莫拉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

“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裕。”我说。

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

“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需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她真有趣。我说:

“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

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每每此时,“他像醉汉泡在酒缸时在,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她的神气好似看到了过去的一幅迷人的画。

我想,摸书的快乐对于某些人来说,一定胜于阅读。

书肯定是读不完的,尤其是收藏了许多珍贵书的人,书搁在书架上,就像是自己的许多好朋友,似乎是有生命的,在观望着你,等待着你去阅读。然而,你真的无法一一阅读,你又怕冷落了朋友,于是你就轻轻地把书从书架上拿下来放在案头,或者抚摸了一下封面,翻了几页,又把书放到了书架上。你在心里说,过几天,我再来看望你们。这种与书的沟通,是发自灵魂深处的。

我父亲喜欢买书,外文的原版书、工具书、中国古籍方面的书。小时候周日带我去东安市场,是总要买几本书回家的。后来下乡了,许多书不知到哪儿去了,但他会说起,曾有一本什么版本的书。他带了一部分书到乡下,是放在木箱里的。乡下没有任何家具,更不用说书橱了。所以过了梅雨季节到了夏天时,他会把书拿出来在房前的空地上曝晒。有的书封面上有了霉点,他就用布轻轻拭去。晒完了,再装入木箱。到了晚年,他的目力下降得很厉害,因白内障做了手术,他看书太吃力了,就不太看书了。但他经常的功课,是把家里的书,用过期的挂历一本本包了起来,像小学生上学包新课本似的。然后在书脊上写上书的名字。家里的藏书也不下几千册,但他记得有哪些书,可以说是如数家珍。有一次我在古籍书店看到一本《归庄集》买了回来,父亲说,这本书家里已经有了,然后很快在书架上找到了。父亲后来中风过,几乎不看书了,但他还是在包书,在整理书架。我觉得,家里的书都在他心里,那是挥之不去的。

作家叶灵凤买过一张铜刻的画《书痴》,“画面是一间藏书室,四壁都是直达天花板的书架,在一架高高梯凳顶上,站着一位白发老人,也许就是这间藏书室的主人,他胁下夹着一本书,两腿之间夹着一本书,左手持着一本书在看,右手正从架上又抽出一本。天花板上有天窗,一缕阳光正斜斜的射在他的书上,射在他的身上。”这种“书痴”对于书的兴趣和感情,决不只是阅读。可惜这张画在网上也没有找到。

现在我也过了花甲之年,书买的不多了,女儿还喜欢买,家里的书虽然几经处理,还是堆满了书架。我经常站在书架前,抽出几本书来,翻一翻,或者放到床头,临睡前再翻一翻。现在我越来越能体会人与书之间超阅读的境界了。

有人说,夫妻老了,也许没有什么性生活了,然而相互间的抚摩、肌肤的亲近、话语的温存也是爱的表示。同样,人摸摸书的封面,翻上几页,闻一闻书上散发的油墨和纸张的气味,沉浸在对这本书的回忆中(买书也许就有故事、读书也许有心得),咀嚼着其中的文化品味,难道不是比阅读更温馨的一种交流、更高雅的一种境界吗?

                                                                        2012-12-27


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497017067

山阳客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208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