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楚、汉战争:问天下谁是英雄?
作者:楚樵
|
|||||
说楚、汉战争: 问天下谁是英雄? 公元前209年,戎卒陈胜、吴广伪造鱼腹帛书,假借“大楚兴,陈胜王”的天意,率逃死之众九百人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首事反秦之举。 此际,去秦始皇灭六国、并天下之事仅十二年,诸侯中幸存下来的公子王孙与六国旧臣人尚在、心未死,列国遗民的故国意识也依然存在。加之广大人民早已不堪承受暴政的迫害,待到陈胜、吴广之辈登高一呼时,天下士、民便立刻应声而起。人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到处杀逐秦吏,夺取郡、县,旬月之间涌起百万之众,反秦之势顿如烈火燎原。兵力在外,国内空虚,朝中再无人才可用的秦王朝措手不及,一直到了败局既定的时候才组织力量进行镇压。 七国时代后期,楚国初亡时,楚将项燕曾在淮南地区坚持抗秦,后来兵败身死,其子项梁逃亡吴中(今江苏南部地区),潜伏民间。项梁风闻陈胜起事,立即与侄儿项羽也起兵江东,袭杀会稽郡守,夺其印绶,而后广招兵马,迅速建立起一支较为正规的反秦武装。是时陈胜已建国号为“张楚”,并自称楚王,由于首先发难并建号称王而招致秦军主力的重点打击,于起事后仅半年即遭失败。项梁出身将门,通晓兵法,战斗中常能克敌制胜,因此他的军队在起义军中很快就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核心力量。 广凌人召平以陈胜的名义给项梁上尊号为“上柱国大将军”。 东阳人陈婴、六安人英布、沛县人刘邦等人仰其声威,皆率众归附,于是项梁之军增至十余万人。 陈胜兵败后被车夫庄贾杀害,庄贾将他的头颅卖给了秦廷。项梁获知这一消息,访得楚怀王有个名叫“熊心”的孙子,在民间为人牧羊,遂迎入军中,奉为三军之主,仍续楚国国号,对外也称“楚怀王”。其实,项梁威望甚高,在义军中很受拥戴,自陈胜败亡,各路义军已将他奉为实际领袖。 消灭陈胜后,秦军又把攻击的锋芒指向了项梁,项梁却大意失防,在遭遇秦军偷袭时死于乱军之中。这之后,楚王熊心因平时畏惧项羽而不欲让他接任项梁的统帅之职,故意将军权交给宋义,只叫项羽充其副手。 秦军围困巨鹿义军,楚王熊心令宋义救援。 宋义不敢与秦军交战,项羽在军中将他杀死,夺了印绶,率本部人马与秦军鏖战,最终大破秦军,解除了巨鹿之围。 项羽二十四岁随叔父项梁起兵,此后身经百战,战必争先,每战必胜,是一个英武绝伦、“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真正英雄。 《史记·项羽本纪》述项羽解救巨鹿之围时的战斗盛况云:“楚兵(指项羽自领之军)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揣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自巨鹿之战得胜后,项羽就成了各部义军的最高首领。项羽集国恨家仇于一身,切齿仇恨着秦王朝,到处寻找秦军的主力交战。他的勇猛拼杀牵制了秦王朝主要的军事力量,造成了秦都咸阳的空虚,被一直在边缘游荡,只会作壁上观的刘邦瞅到了机会。 刘邦先是沛县一平民,无赖出身,游手好闲,不事产业,而且贪酒好色,为家人所厌。曾寄食于兄家,备受其嫂冷落。有一次,刘邦服徭役去咸阳,在路间恰遇秦始皇出巡。刘邦看到人家被车马仪仗簇拥着,车辚辚、马萧萧,八面威风的样子,他的仰慕富贵之心油然而生,禁不住“谓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见《史记·高祖本纪》) 正当刘邦为人十分失意之际,陈胜、吴广起兵了,沛县的豪杰也闻风而动。这时刘邦只是地方上的一个小小亭长,身份低微,不足令众,县吏萧何、曹参平时较有名望,众人推之为首领。萧、曹二人耽心万一事败会祸及家门,就把首领的地位让给了刘邦。于是,沛县人杀秦吏、夺县城,共立刘邦为沛公。刘邦知道一县之众势力太弱,难成气候,就率领大家投靠了项梁。项梁又给他补充了五千人马,使之成为起义大军的一部。 凭借这股力量,刘邦不断发展、壮大个人势力,暗暗脱离项氏的约束,逐步走向独树一帜的道路,开始自作打算。在项羽寻找秦军主力殊死搏杀之际,刘邦避实就虚,乘机包围了咸阳城。这时,早被赵高拆空了架子的秦王朝已在分崩离析。赵高看到大势已去,就杀掉胡亥,取消秦的帝号,找了一个名叫子婴的人暂立为秦王,继后暗中通款于刘邦,准备献城。子婴识破了赵高的奸谋,不甘心任其出卖,设计诱杀了赵高,而后自己开城迎接刘邦,交出皇帝玉玺向他投降。 刘邦兵不血刃地得了咸阳,进城后抚秦民、封府库,准备代秦称帝,也来过一过当皇帝的瘾。可是,他有些操之过急了。 这时候,项羽已经完成了与秦军主力的最后决战,他三战连捷,虏杀秦军二十余万,彻底消灭了秦王朝的有生力量。当项羽获悉刘邦没费一兵一卒占取了咸阳,并准备称帝的消息时,这位以厮杀、阵战名冠诸侯的绝代英雄不禁为之大怒,当即命令勇士英布为其前锋,一举攻破函谷关,随其后自挥大军直逼咸阳城下。 尽管刘邦侥幸占据了咸阳城,但他手中只有十万人马,而此时项羽的麾下却拥有屡胜雄师四十万,实力悬殊显而易见。况且,项羽的骁勇善战更是十分了得,这一点刘邦也非常清楚。当项羽大军汇聚于咸阳城外时,自料不可以与之争锋的刘邦只好作出了退让。 刘邦卑谦地向项羽上书称臣,诡说自己绝无非分之想,袭取咸阳完全是为项羽作打算,此前只是等待接收而已。项羽很宽容地接受了这样的解释,乃设宴于鸿门邀请刘邦会面,刘邦不敢不去。鸿门宴上,项羽手下有人要乘机杀掉刘邦以免后患,因项羽不忍,使刘邦最终幸免一死。 公元前207年,刘邦主动让出咸阳。项羽对这座都城却不感兴趣,他杀掉子婴,焚毁秦宫,将咸阳废为焦土,从而彻底消灭了秦王朝,然后到彭城(此地在今之江苏徐州)去了。 秦既告亡,项羽即密令英布、吴芮等人杀掉了名为“义帝”,实为摆设的楚王熊心,自立为西楚霸王,以众王之王的身份君临天下。武夫出身的项羽不懂政治,他大概地恢复了秦国一统之前的诸侯国建制,分封功臣,重建列国,欲效仿周王室的模式,与诸侯们共掌天下,于是封立了燕王、雍王、塞王、临江王、九江王、常山王、河南王等十几个诸侯王,以及其他一些列侯,并给予这些诸侯王和列侯很大的独立权和自主权。 刘邦被封为汉王,领汉中、巴、蜀之地。 这一次,刘邦总算落得了一个割地为王、坐镇一方的结局。但是,这个对皇帝宝座耿耿于怀的野心家仍不甘心就此罢手,到汉中只是梢作喘息,没过多久就“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对项羽发动了突然袭击,挑起了中原地区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 刘邦曾坦言:“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谋士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见《史记·高祖本纪》) 事实确实如此,张良、萧何、韩信都是各有专长,通晓文韬武略的治世之能人,没有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协调作用,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汉王朝。刘邦则不然,他本来只是一个不学无术、目不识丁,而且品行顽劣的市井刁棍,即使混上了诸侯王的地位,仍然还是一个文不知政、武不知兵的庸人。论起打仗,他始终都不是项羽的对手,两人只要交锋,每次必然是他一败涂地。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兵五十六万攻打驻在彭城的项羽。项羽仅以三万兵抗击,居然一战而击杀汉兵十余万,又驱赶汉兵入睢水,淹死了十余万,弄得尸淤河道,睢水为之不流。最终汉军大败,刘邦的身边只剩下十余骑。刘邦仓惶逃命,狼奔豕突中连自己的子女都无暇顾及了。 《史记·项羽本纪》述其狼狈惨状云:“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刘邦的子女)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公元前205年,刘邦与项羽战于荥阳。刘邦的父母妻儿都被楚军抓去了,项羽持为人质胁迫刘邦休战。 《史记·项羽本纪》载其事曰:“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道。项王患之,为高俎(里社间分割畜肉所用的大砧板),置太公(刘邦之父)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亲眼看着生身的父亲在别人的刀斧之下,而且可能赴汤蹈火,刘邦竟能如此地镇静泰然,还硬把自己的父亲赖成了对方的父亲,说是宁可分享父亲的肉作成的汤汁。所谓“为天下者不顾其亲”,谁又能象刘邦这样为了一顶皇冠如此丧失人伦呢? 由于在军事上连连失利,刘邦准备退守汉中以避项羽。可是,撤退势必放弃先前已经占取的关中土地,这还意味着承认失败,可能导致众叛亲离的后果。刘邦为此迟疑不决,乃与张良商议。 张良原是战国时期的韩国公子,出身丞相世家,为故国被秦所灭,曾在阳武县博浪沙与人设伏,亲自行刺秦始皇。其为人足智多谋,是刘邦军中处事最能高瞻远瞩的一个人。正当刘邦因屡遭败绩方寸大乱的时候,张良却十分轻松地对他说:“九江王英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人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见《史记·留侯世家》) 此三人确实举足轻重,若能为刘邦所用,形势必会扭转。刘邦如梦方醒,当即全面采纳了张良的意见。韩信本是自家将领,只要加以重用就行了;英布、彭越都是占据一方的豪强,尚须设法拉拢,于是刘邦就向他们派出了使臣。 英布,淮南六国(此地前文已有注解)人氏。秦时受过黥刑,故而世人称其为“黥布”,又曾被强征为骊山囚徒,后来逃亡于江湖,聚众数千自为首领。陈胜、吴广起兵时,英布联络番阳令吴芮,杀秦吏、击秦兵,也树起了反秦的旗帜。这之后,英布率众投奔了项梁,因战功显赫被封为当阳君,项梁死,又归属项羽。英布为人极类项羽,在楚军中骁勇无比,每逢阵战披坚执锐,奋勇争先,总能以少胜多。项羽所部在反秦战争中之所以能够所向披靡,屡胜不败,其中最为重要的多是英布的作用。 亡秦之后,项羽以英布功在诸侯之上,乃以淮南、江西之地赐封之,立为九江王,王都建在英布的故乡六国。由此可见,当时英布的资历、地位都不在刘邦之下。 推翻了秦王朝,诸侯王们都得到了封赏,除了拼死要当皇帝的刘邦,大家谁都希望从此永享太平,不欲再有战乱了。英布也是如此,他在自己的封国里过着富足安逸的生活,再也不肯介入任何纷争。 刘邦挑起战争以后,齐将田荣随之在齐国作乱,杀逐齐王田市,自居其位。昌邑人彭越受到刘邦的策动,也反于梁地。项羽为了镇压这两个人而征兵于九江国,英布称病不往。后来,项羽与刘邦激战于彭城,又一次征兵于九江国,英布还是按兵不动。为此项羽非常气愤,几次遣使指责英布,并要召见他。英布畏惧项羽,正不知如何应对,刘邦的使臣随何恰在此时出现了。 随何是个舌辩之士,极其能说会道,来到九江国即为英布审时度势,陈说种种利害,劝其弃楚归汉。英布顾念项氏平时待己不薄,不忍背叛。正在犹豫间,恰逢楚使又至。楚使代项羽发难,当面责问不听调遣之事,把英布弄得十分尴尬。随何乘机插入,竟对楚使昂然宣称九江王已经归汉,先把英布逼入无法进退的境地,然后又以巧言煽动,最终促使英布杀了楚使。 项羽得知自己的使臣被杀,不禁勃然大怒,即令麾下项声、龙且二将进攻九江国。英布不敌,兵败失国,竟致于将士溃散、妻小被杀,最后落得个孑然一身来投刘邦。 刘邦见英布如此落魄,就在洗脚的时候召见他。这种随随便便的表现只能对待下等人,在接待一位诸侯王时却是一种奇耻大辱。心高气傲的英布无法承受,想到自己堂堂一国之尊竟落得这等地步,于万分懊恼之际欲拔剑自刎,一死了之。从人夺下英布的剑,刘邦这才予以好言抚慰,用级别较高的礼仪接待英布。 英布转悲为喜,于是招集旧部,东山再起,自此为刘邦所用,成为项羽的一支劲敌。 公元前204年,刘邦承诺立英布为淮南王,淮河以南地区将获得淮南国的名义。 公元前203年,项羽再一次大败刘邦,将其围困在淮北固陵。 刘邦向所属诸将求救,韩信、彭越率兵驰援,他们的兵力虽然数倍于项羽所部,却依然不能挫动项羽的军锋。英布急入九江,劝降了项羽的大司马周殷,而后自率所部和周殷之军,与韩信、彭越大军汇合,以百万之众,重重叠叠包围项羽于垓下(此地在今之安徽灵璧县境内)。 项羽终因兵寡粮尽而不能继续对峙,然而,他仍能以八百残兵直透百万汉军的重围。透出重围后,本来尚非无路可走,可是这位曾经叱咤风云,推翻了大秦王朝的真正猛士,在心理上无法承受这次失败。他见将士散亡,国本沦丧,就一时气短,心生绝念,在乌江渡口(此地在今之安徽和县境内)拒绝退逃,竟自刎而死。 自此,由刘邦为争夺帝位而挑起的无义之战终于落下了沉重的帷幕。 这场战争,其实要比秦王朝的暴政和灭秦之战更为惨烈,它使广大人民遭受的灾难与损失更加骇人听闻。当时齐人蒯通曾有如是之言:“今楚、汉之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脑涂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胜数。”(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本文内容出自楚樵专著《淮南上古史事探微》,题目另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