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的回忆 作者:山阳客


 

红歌的回忆

红歌时下又“红”了,打开电视,红歌的节目比比皆是,对于我们这些唱着红歌长大长老的人来说,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所谓红歌,我的理解就是各个时期主旋律的歌。建党初期的《十送红军》、抗战日期的《游击队歌》、解放战争的《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五六十年代的大批歌颂党和毛主席的歌都属红歌。应该说,除了外来的歌曲,改革开放前在大陆流行的歌曲大多都是红歌。

我们在中小学时,唱歌应该是文艺活动和娱乐节目主要的项目,当时有个说法叫“文娱”,准确生动地概括了唱歌的性质。当然除了唱歌还有跳舞、打腰鼓、小戏、曲艺等其他项目,但唱歌是最主要的。当时唱的歌可以归纳为:旋律是激昂的,内容是健康的,形式是合唱的,声音是洪亮的,唱歌心情是舒畅的。

那时公众集会时,不同的单位(学校是不同的班级、知青是公社或大队、工厂是不同车间)会相对集中在一块区域,会前的拉歌是很热闹的。一般是先由某单位唱了一曲,便有一人(往往是起音或指挥者)高喊:“某某班——”本单位的人就异口同声:“来一个!”如果对方反应慢了,领头人喊:“一二三——”大伙儿喊:“快快快!”对方再没有唱,领头人喊:“叫你唱,你不唱——”大伙儿喊:“忸忸怩怩不大方!”然后就是不停地鼓掌,直到下一首歌响起。

文革时,唱歌也是随处可见,随处可闻。开会前必唱语录歌,走到大街上,一排队就唱歌,即使在公交车上,如果有一个红卫兵说:“革命同志们,大家唱起来吧。北京的金山上——预备起!”那全车的人都会跟着唱。公园里是成群跳忠字舞唱忠字歌的人。那时最流行的是歌颂毛主席的歌、毛主席语录诗词歌。

下乡插队后,知青的生活变得枯燥单调,一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过后,大家会哼唱一些歌,当时在广播(农村收音机是很少的,只有村头的喇叭,后来每家安的一个小喇叭,由县广播站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中能听到的歌也是不多的,成天翻来覆去唱那么有限的歌也是够乏味的。有的人就把歌词改了,增加乐趣。比如《白毛女》中的插曲,原来歌词是:“人家的闺女有花戴,我爹钱少不能买,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扎起来,哎嗨哎嗨嗨,给我扎起来。”知青们改成:“你爸爸妈妈在门外,我和你来谈恋爱,被你爸爸知道了,一棍子把我打出来,哎嗨哎嗨嗨,你爸爸好厉害。”那时大家会关注广播中唱的歌,一有新歌,大家都会传抄词谱。当时有一本歌集《战地新歌》,是炙手可热的畅销书,想买到一本是件难事,我让上海的亲戚帮我买了一本,起码有十个人借去传抄。因为随着新歌的增加,新歌中有抒情万分的歌多了起来,人们有了新鲜感。当时的情况是,大家会唱的歌差不多,什么流行唱什么。还有一些不是广播上,但也属可以在公众场合唱的歌,也是趋之若鹜。听到西哈努克的《怀念中国》有人唱了,赶快学;电影《卖花姑娘》插曲好听,赶快找歌谱。在文化饥荒的年代,唱红歌是仅有的既让自己放松又不会受到批判的事,何乐不为呢?

提起唱红歌的那段历史,让我说是喜是悲,是怀念是心酸,我真说不出。


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497017067

山阳客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208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