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橡胶林——北京知青青春岁月的天然博物馆 作者:WXH


 

河口橡胶林

    ——北京知青青春岁月的天然博物馆    

38年后云南河口八营知青重聚,看到昔日战友,听到金营长深情的讲话。心情激动、回想往事,是甜;是酸;是苦;是辣。兵团经历真是人生道路上一碗垫底的酒。让我们从容面对一切。

多少次梦回河口,那绿色的橡胶树,那清澈的南溪河水,那布谷鸟“当官好过”的清晰的叫声……突然是乌云密布,分不清是雷鸣声还是被雷电击倒橡胶树倒下的哀鸣,惊天动地,振动了耳膜颤动了心。双脚不知是奔跑在橡胶林里还是与乌云闪电共舞飞在天空.梦中惊醒,亦不是当年。然而上山下乡是史无前例、今后也永远不可复制的青年人成长的唯一宝贵的一页。

橡胶林五年的宝贵青春年华。割胶工技术虽然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技术上没有任何借鉴,但是磨练了肯吃苦、认真、仔细、坚毅独立的作风。

每年春天,就开始一年的割胶训练,开始我对此不屑一顾。学起来才知道与学校上学解难题不是一个劲。磨胶刀需要有耐心,一把胶刀要磨半小时。记得我经常让别人代劳。老工人耐心的手把手的教割胶技术,但是娇嫩的手还是不听使唤。刻苦的练习不断的总结规律还是成绩优秀通过。成为第一代北京知青割胶工之一。

每天清晨4点起床,山林里还是漆黑一片,割胶工头带胶灯一个人开始了工作,站在胶树旁弯着腰,撕开昨天胶水凝固的洁白胶线,细心的沿着20度胶线一刀一刀的割开约橡胶树周长的一半,白色的胶水顺势流入胶杯中。每颗胶树要割约20-30刀。每天要割200多颗树。虽是清晨但河口已闷热难耐,每天享受免费桑拿。衣服多次被汗水湿透。蚊虫蚂蝗还不停的光顾。蚊子也欺生人,第一年被蚊子咬得浑身是包要换一层皮的。有时还可看到下面林带的蛇在与你同行,惊恐、无奈、后怕。每天约当河口到昆明的小火车停在胶林对面的蚂蝗堡车站时,我割完最后几颗胶树。看着这通往北京的火车。看着如海的苍山,如血的朝阳,回京难,留下也艰难,思绪万千。上午10点开始收胶,看到每颗胶树胶杯中满满的胶水,心中喜悦,一会儿不觉收完200多颗。看到两大桶胶水,心中发愁。两只空桶好挑,面对两大桶胶水,一咬牙上肩,一摇一晃要挑一两里路啊!开始确实难,但后来用我们的双肩挑起的是一捆捆长竹,一袋袋化肥,一块块原始森林刚锯开的长木板。再后来回城后挑起是而立之年带着孩子求学的艰难,是家庭事业一肩挑的重担。

每天下午,是割胶工集中作业。看到老班长欧阳;老工人付丽;龙巧珍;曾景云站在最陡峭的山段,用大刀砍下一片片野草,看到苗族老太用背篓一步又一步往山上背化肥。看到远处南溪河畔,我们八营直属连北京知青正和老职工一起在南溪河上建造八营与蚂蝗堡联通的大桥,机鸣声与打夯声混在一起。好不壮观。我一边观景,一边砍草,突然一片黑蜂铺天盖地,嗡嗡作响。我还没想明白是怎么回事,林带上的老职工不顾一切扑下来,叫嚷着“快蹲下”,用她们的大草帽将我盖得严严实实,好一会儿蜂叫声远去,原来我砍草砍到马蜂窝上,但由于救援及时只是右手被蜇了一下,第二天手就肿的想个大馒头。后来听说黑蜂能蜇死人,好险啊!

每月技术人员要对每人的胶林进行一次技术检查有记录,我有幸参加记录,每人抽50颗,严格检查树伤口处、割胶刀痕均匀情况、每月吃刀长度累计不大于18毫米。一年一颗胶树割胶创面约200毫米。5年下来就是1米啊!一刀一刀一天一条刀痕,橡胶树承受我们的巧手轻轻割痕,奉献出洁白的胶水的同时也永远永远刻下了;记录下了北京知青青春的岁月。那翡翠般绿色的橡胶林中橡胶刀写下的异类文字是北京知青青春岁月的天然博物馆。

38年后云南河口八营知青重聚,河口金营长专程到北京看望我们,深情的讲话又在耳边响起当听到“河口八营不会忘记你们”我热泪盈眶,这是对我们北京知青成绩的肯定。是啊,山不会忘记;水不会忘记;美丽的橡胶林更不会忘记北京知青宝贵青春的付出。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而且时时牵挂着河口八营及关心呵护我们的老干部老职工,还有橡胶林。

(作者为原八营直属连北京知青)

 

 红土地上的青春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214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