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对傅聪——得与失 作者:笨人


 

 傅雷对傅聪——得与失

傅聪又回来了。

傅聪现在越来越频繁地回祖国,我想是他年已古稀,思乡情切了。无论在国外生活多么舒适,无论在国外的成就多么辉煌,思乡也是永远的伤痛,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千百年不变。

傅聪是中国人的骄傲,这个当年“叛逃”祖国的“不孝之子”,经历了何等撕心裂肺的痛苦,而他的父母又加上政治压力的双重折磨,承受了重他十倍百倍千倍的命运之压。人性的催残在当年以无法想象的残酷,将极具价值的生命杀戮给人看!我总不愿多读傅雷当年的书信,不敢读这位中国最伟大的文学翻译家自尽前写下的一丝不苟的遗书,不忍想象这位为儿子付出了一切的伟大父亲,在当时的心境和处境。当人性被扭屈到如此地步时,我想,的确生不如死,死既是逃避,更是抗争。在不堪的生活持续到“文革”时,傅雷这样做了,他与一生爱他的妻子双双逃离这个世界,双双抗争对人性登峰造极的摧残,双双以死送给不归儿子一封无言的遗书。

傅聪的培养是个说不清的话题,我至今也无法说傅雷对他的培养是对还是错,是值得效法还是需要批判;包括傅聪,几次面对记者提问也矛盾重重。今天,当我也经历了孩子的培养历程之后,试图评论一下傅雷对儿子的培养,这是我早想写出的话。

傅聪的培养主要靠父亲傅雷,抛开学校的教育体系,由傅雷亲自制定并执行全面而严格的教育教学计划,这的确需要成熟的思想、过人的胆量和非凡的爱心。除了缺少集体观念的培养,我感觉傅雷这样做,面对中国的现实,没什么不对,也是成功的。做人,文化,哲学、艺术,钢琴艺术,这些无一不深深浸淫于傅聪的心灵;仁者、学者、艺术家、音乐家、钢琴家,按傅雷的设计均一一在傅聪身上实现了。中国的钢琴家现在在国际上知名的不少,国际钢琴大师来华对中国的钢琴儿童也是赞赏不已。但我觉得谁也没有达到傅雷的高峰,而且这差距很大很大,我没有信心说今后会有人超越他,因为傅聪所受的教育和氛围永远不再了。

傅聪对钢琴艺术的理解和把握远非技巧所能说明。就钢琴的技艺而言,今后可能会象体操比赛动作一样,难度会越来越多让人惊叹和无法置信。傅聪的魅力在于浸入他灵魂中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对西方艺术与东方文化精妙结合的体会和运用,这是当年他在国际上被承认的最重要的原因。就这点说,傅聪是真正代表中国的钢琴艺术家,其它许多人则仅仅阐释和发展了西方艺术。傅聪以对人生、对中国文化的溶合,征服了全世界。这些仅从傅聪的那双充满仁爱、哲思的眼睛和中国式的言谈举止中就可以体会出来。就这个意义讲,傅聪是目前为止中国唯一一个世界级的学贯中西的艺术家和钢琴家。而这些因素,在我们现在闻名于世界的郎朗、李云迪等钢琴王子的身上还近乎于零。这很简单,傅聪是按着人、艺术家、钢琴家的理念培养的,现在的钢琴王子们还缺少人、艺术家的课程,他们是技巧堆积起来的,是技巧的载体,对他们而言,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所以,现在的钢琴王子们从某种意义讲还是“匠”,不难培养,傅聪是“师”,培养起来难矣。

《傅雷家书》风行几十年,许多家长都读过它,但如果从里面寻找培养孩子的技巧、方法,起码就现在看没有太多的东西;傅雷的爱本身就是对孩子的培养,他的对人生的体验和指导,其艺品和人品,对事业的一丝不苟,对傅聪令人感动得掉泪的涓涓爱流,不知读者有多少能体会到并用到孩子身上。

我一直在想着这样的问题:傅雷应不应当培养傅聪学钢琴?我的结论是否定的。这是傅雷的一个失误。

傅雷是在发现几岁的傅聪具有音乐和钢琴的天赋苗头时作出让儿子学钢琴的决定。以傅雷对东西方思想、文化、艺术的深厚修养,西方人道主义的思想与中国仁爱之心的结合,完全可以让傅聪成为一个品格高尚、学贯中西的思想、文化、艺术巨匠,从更广阔的视野和层面上感受、梳理、阐释人生,创造出伟大的思想、哲学、文化、艺术产品。人事无法两全,钢琴,是个必须占据人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的艺术,傅聪现在已古稀,手已有疾,仍然必须每天八小时弹琴。诚然,正如他所说,弹琴也是我对人生的体验,是我的生命的乐趣,现在,只有钢琴才能给他以乐趣。但它毕竟牢牢锁住了傅聪,这架小小的钢琴。这种必须从小培养直到终生的艺术,需要傅雷为此把儿子放到赌博场的赌盘上,从后来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不成功,便成仁”的悲壮。我不能说傅雷对儿子的定位是错的,但我也看不到有什么理由说他是对的。

再看傅雷的一些培养方法。

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理论上讲应当有,只是我们未找到。象钢琴这种艺术,似乎只能以残酷的强制来学习。傅雷也不例外,近乎于病态的严酷只有象傅雷这样爱心似火与冷若冰霜、细心教诲与苛刻求全于一体的人才能做得来。这种不得不为之的方法在培养出一流钢琴艺术家的同时,也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代价就是丧失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甚至创造性。很难想象,如果不是傅聪青年时就远赴欧洲深造,接受了西方艺术熏陶和思想的培养,傅聪会不会有这样的成就。我从现在的许多天才艺术青年面对媒体谈话中得知,几乎都流露出不会让孩子再从事这种事业的想法。太残酷了,郎朗是他爸爸打出来的天才!我无法评判倒底是对还是错,也许一些艺术的培养只能如此,但为艺术打孩子的爸爸大概在中国数不胜数吧,可毕竟只出一个郎朗。傅聪面对听众和媒体总关心的《傅雷家书》和爸爸对他的培养,总是强调父亲的爱和高尚的人品、艺品,对培养他的这种方法,并无赞誉,有时他不耐烦回答这个问题。经过几十年中外的人生体验和思想、艺术的修养,我想,他最有资格对此做出评价。尤其当傅聪在走遍西方,相对爸爸中国传统式的培养孩子方法,不能不替爸爸反思。

傅聪正在上海为钢琴大师班上课,几天后还要演出。谢谢他,当我们近距离接触他时不要忘记傅雷,这伟大的父亲。

                                                                       2006-09-28

 

 笨人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169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