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帽儿”卖菜
作者:奔旎
|
|||||
“草帽儿”卖菜 每天上午9点多钟,学校宿舍区东风楼附近就三三两两地聚集着一些人,多为大爷、大妈。10点过钟,已达五六十人。人们一边闲谈,一边朝着大校门的方向引颈张望。突然有人叫道:“‘草帽儿’来了!”只见一个戴着草帽的中年男子骑着电瓶三轮车驶来,车上小山一般堆着胀鼓鼓的口袋。 三轮车刚在两幢背靠背的待拆宿舍楼之间停下,人们就一拥而上,从车上拖下口袋,撕开便抢——原来口袋里装的都是蔬菜,这么热闹的场面居然是在买菜。待卖菜人把剩下的蔬菜分类摊开在塑料布上供后来的人挑选时,等着称菜的人已排起了长龙。卖菜人一边称菜,一边收钱,动作十分麻利。11点多种,蔬菜全部卖完了。卖菜人把地上打扫干净,将垃圾装在口袋里运走。整个卖菜过程只持续了一个多钟头。 因卖菜人天晴落雨都戴顶草帽,于是大家便以“草帽儿”呼之。听说“草帽儿”家住龙泉驿,是菜农。起初他是卖自己种的菜,后来发现这里的人对蔬菜的需求量很大,便开始收购蔬菜卖。听说他在这里已卖了好几年菜了,而我是去年才知道他的。去年的一天,我遛狗从卖菜处经过,听说他的西兰花才卖一元钱一斤,而当时超市要卖三四元呢。我买了四个西兰花,又嫩又新鲜,真是价廉物美。从此,我就时常到“草帽儿”这里买菜了。 去年,蔬菜价格上涨时,政府为了保障民生,采取多种措施平抑菜价,新闻媒体也配合此项工作加强了宣传。成都电视台采访报道了“草帽儿”卖菜的新闻,并冠之以“草帽哥”的流行称谓。但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却受到了一些大爷、大娘的阻挠,害怕新闻播出后学校不让其卖菜了。由于是作为正面新闻报道的,学校也没有为难他。我在家里电视和公交车电视上都看到了这条新闻,买菜时,我告诉“草帽儿”他上电视了,他只是高兴地笑了笑,没有说话。 现在,“草帽儿”已成为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因为他卖的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天,他迟迟没有来,有人打他手机问,听说是在家过生日,大家那个失望哟。其实,附近还有两家卖菜的,为何大家非买他的菜不可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物美价廉。他的菜以自己种植的和直接收购的为主,新鲜、品质好、不发水。因没有中间环节的盘剥,价格比市价低30%到50%。例如菜市的折耳根卖5毛钱一两时,他只卖2元钱一斤。此外,他在称秤和收钱时还要暗中加以优惠。比如,前几天我买了7毛钱一斤的南瓜和冬瓜,他称了说有6斤,优惠我只收3块5毛钱,回家后复秤竟有7斤半,每斤不到5毛。前天我买了5斤大白菜和茄子,收费5元,回家复秤竟有6斤2两,实际每斤8毛。这种低廉的菜价自然很受退休金较低的大爷、大妈们欢迎。我也问过他,这样卖菜能赚到钱吗?他说每天要卖七八百斤菜,又没租摊位,还是有赚的。 他服务态度好,从不得罪顾客,即使有顾客粗暴地损坏蔬菜,他也只是好言相劝。有人举报某老太婆经常偷菜,他也只是说:“老年人,算了。”老年人买了菜提不起,他会在卖完菜后挨家送去。如需订购指定的蔬菜,预约后他也会专门收了送来。 他为人忠厚老实。卖冬瓜,叫顾客抠掉瓜瓤;卖叶子菜,任随顾客剐叶子。一次,我见生菜很嫩,没舍得剐叶子,他竟帮着我剐。他称菜时,二三两零头舍去;收钱时,两三毛零头不收。一次,一个顾客不要他找两毛钱,他就硬塞给人家一个西兰花。上月29日,天降暴雨,家中无菜。我冒雨去他那里买了7斤8两豇豆和丝瓜,才花了6元5毛钱(妹妹打电话说豇豆买成4元钱一斤)。他还客气地说,多谢我冒着大雨去照顾他的生意呢。 我曾同他摆谈过,得知他姓王。我叫他王师傅,他似乎很满意这个称呼。我夸他菜卖得便宜,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是因为菜拉了这么远,才收了我们的钱。如果大家去龙泉驿耍“农家乐”时顺便去他家耍,随便去地里采菜都不要钱。问他家是否办了“农家乐”,他说没有人手。他每天上午卖菜,下午种菜和收购菜。妻子除了帮倒种菜、收购菜,还要照顾老人。他只有一个独子,今年二十岁,在成都郊县工作,很听话,一有空就回来看他们。谈到儿子时,他脸上露出了十分欣慰的笑容。看得出,他是一个知足的人,虽然劳累辛苦,却感到快乐满足。 在此,衷心祝愿“草帽儿”和所有像“草帽儿”一样勤劳纯朴的农民兄弟生意兴隆、生活幸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