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欧洲】:走近牛津 作者:banjin


 

【走马欧洲】:

  走近牛津

走近牛津?难道你没走进牛津?俺在牛津住了两晚,可是绝大多数在时间是在街上溜,那么多学院、展览馆、古建筑俺多数都是在外面“瞭望”,所以不敢说走进了牛津,只能算走近了牛津。

牛津到底是那一年开始建城的,据说至今学者们还在争论,但是它变成一座驰名世界的大学城,有个大概的约莫:牛津大学最老的据说是默顿学院,建于1264年,最年轻的叫圣凯瑟琳学院,建于1963年,两个学院相差整整七个世纪。据说很久很久以前,英国是没有大学的,求学者都要渡过英吉利海峡到法国去。到了很久以前法王和英王吵架,闹不清是法王轰走了全部的英国学生呀还是英王召回了全部英国学生,反正是回国的学子们就在牛津这个地方扎下来了,久而久之发展成了今天的牛津大学。又据说,当年一些学生欠债不还,引起了牛津市民的愤慨,造成火并,一部分师生流落剑桥,于是乎又有了一个就近的对头:剑桥大学。

至于为什么叫牛津?百度说:“津”意为渡口,泰晤士河和柴威尔河在此会合,当时河水不深,用牛拉车即可涉水而过,牛津由此得名。又有人说“一个依傍着泰晤士河奥克森(Ox)浅滩(Ford)的小社区建立壮大起来,后来的城市牛津(Oxford)就以此为名。”俺觉得百度的说法有点像“Good good stuty day day  Up "?可无论如何,牛津当得起:“泰晤士河上的皇冠”,是一座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城市。

我们是从伦敦自驾车来到牛津的,不知道为了什么,A40高速路把我们引向了牛津的北部,我觉得我们是从北边进城的。我拍下的第一张照片是班伯里路454号,班伯里路(Banbury Road)是牛津的一条主要贯穿城区的大街,虽然不是笔直基本上是南北向。我感觉很早很早以前牛津的城市建设是没有“总体规划,设计蓝图”的,她自由自在地像“菌落”一样增生,造就了“曲里拐弯”的大街小巷,这一点不像我们的西安、北京建城当初就规划设计了三坊七巷,街道也就正南正北横平竖直了。方向在牛津也就是个“大概其”。

   
    班伯里路454号,俺进牛津在车上拍的第一张照片。

   
    见到了自行车,那么多的自行车啊,一股青春的气息贯穿了牛津古城,这才是“大学城”最好的诠释?

说到自行车,闺女说:牛津虽然培养了那么多国王、首相、学者、要人,但是在牛津有三个人才是最著名的,一个是《爱丽斯梦游奇境记》里的爱丽斯;一个是《哈利波特》里的哈利波特;第三个是个传奇人物,MG的创始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他15岁辍学来到牛津,从卖自行车到造自行车,最后成为汽车制造商,他靠的是“眼光”。1913年,莫里斯终于实现了他的雄心壮志:第一辆Morris轿车在牛津附近的Cowley投入生产。莫里斯改变了牛津,他带动了牛津很多行业的发展,使牛津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后来著名的MINI也是在牛津生产。

时至今日,罗孚汽车已经日薄西山,被南京汽车公司“连锅端”到了中国,现在街头时不时还能看见MG汽车,MINI被宝马买了,但是还是在牛津附近生产。

   
    牛津街头的公交站,以后的两天我们除了观光车并没有坐过牛津的公交车,不过据说牛津的公交车很方便,牛津并不宽阔的街道上也很少堵车(起码我们没遇见过)。闺女说还有一种1英镑的长途车,可以到伦敦,不过要提前预定,这又是英国人的那种“秩序”。

   
    这个恐怕是民宅?大学城也要有民宅么。后来在街上看到很多的“房产中介公司”在橱窗里展示各种“house”,就是那种经常被我们叫做“小别墅”的房子,大体就是这个样子滴。

   
    我们在城里开初走错了路,经过了这里,后来我才知道,这里是基布尔学院。记住它的原因有很多,其一是:据说当初拍哈利波特电影最先选的饭堂是这里,被拒绝了,才移到基督教堂学院去的,现在基督教堂学院的那个饭堂可是名扬四海了。不过这也反映了英国人傲慢的贵族精神?其二是:它是牛津第一幢砖砌的房子,此前都是石头砌的房子,因此还有一过个秘密的“协会”乐此不疲于每每去偷它一块砖。

   
    就是这个路口,这里是个岔路口,右行是班伯里路进入市区,左行就可以抄近道沿着牛津大学公园的边到达我们的目的地李纳克尔学院。

   

基布尔学院建于1867-1883,它的建筑很有特色,红白相间的砖墙,石刻的门窗框架。建筑师是威廉·布特菲尔德(William Butterfield)。基布尔学院的阿尔科楼和斯隆·罗宾逊楼现在是保护建筑,被收录入《西方建筑发展史》。据说它划时代的意义在于用砖石建筑了新哥特式维多利亚风格的高档公寓,而造价只有当时牛津同类石头建筑的一半左右。基布尔学院的院子里还有一块下沉式的橄榄球场,绿草茵茵很有英国范。

1996年英国建筑工业大奖对基布尔学院建筑群的评语:“客户对方案非常满意,建造如此高标准的公寓,工程造价却仅为传统的牛津剑桥住宅楼的一半。而且它是巴特费尔德那些建筑的好邻居。所有的垂直交通都容纳在一个独立中厅的手法不失为简洁的设计”这么老的楼,在我们这里别说评大奖,恐怕早就浑身喷满了大大的“拆”字?他们懂得如何欣赏和照顾,这就是差别。

后来,我们在GPS指引下终于找到了正路,从基布尔学院左侧向前,就经过了牛津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体量“那是相当大”,门前广场上有一株巨大的杉树(应该是杉树?)杉树下的地面都是木屑铺就的,周边还有若干巨杉被砍伐后的树根,是一种保护自然的“行为艺术”?

   

   

   
    这间有着白窗户的房子是牛津大学公园的南门,就在街转角处,看到它就知道李纳克尔学院到了。

   
    找到李纳克尔学院后,我们马不停蹄地去给闺女租毕业典礼的礼服,就在这个“牧羊人&伍德沃德”店,据说租金不菲。

   
    去牧羊人路上我们经过了优美的巴洛克建筑-雷德克利夫圆楼(Radcliffe Camera),它是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医学和科学书籍馆。这座建于1749年的圆楼,因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名医John Radcliffe捐赠了大笔遗产作为图书馆经费而得名。有人称赞它是:“牛津天空上美丽的天际线之一,是明信片上最常被取景做为牛津大学代表的建筑之一,也是牛津的地标建筑之一。它被认为比其他建筑更能代表牛津,是坐落在圣玛丽教堂和众灵学院的哥特式塔楼中央的一个巴洛克重音”。

“1860年前后,牛津大学将博德利图书馆与雷德克利夫图书馆整合成大学公共图书馆时,以拉丁文Camera(也就是英文的room)来称呼它,这就是它的全名Radcliffe Camera的来由。底层阅览室上方是一个极其华丽的圆形房间,大厅的石膏吊顶洁白如雪,坚固拱廊的半高处是一座回廊,挨着回廊的墙壁摆满了书橱。”哈哈哈,原来是拉丁文,怪不得这有个和哈利波特扮演者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姓氏一样的名字的图书馆经常被翻译成“雷德克里夫照相机”,它后面就是有着一个奇怪名字的“青铜鼻学院”。

   
    牛津的圣玛丽教堂,牛津最大的教堂。

上面俺说过牛津的街市没有规划,可是牛津的房子却都是有“设计”的。你看那石质的构建和雕塑,如当初没有严谨的设计是没有办法拼装的。有朋友问过中国的建筑和欧洲的建筑那个更辉煌,俺觉得还是欧式建筑更有“技术含量”,您还先别说俺“妄自菲薄”。

   

   

当初梁思成研究中国古建筑之初得了一本宋朝的《营造法式》如获至宝,但是看不懂。后来在田野考察中结合测绘观察才逐渐理解了这本“造屋宪法”,并认为它上承汉唐下启明清,是一本中国古建的“法则”。这就难怪上下几千年中国的房子造的都差不多,因为是“袭祖制”也就是“老祖宗家法”。中国古建的基本理念是“不逾矩”(包含了什么样的身份用什么样的结构和“顶子”),这就扼杀了创新。

“产品设计”这门课,直到现在还是中国大学和企业界的短板,造成了只出“产品”鲜见“商品”,缺乏想象力和创新。建筑界也是一样,像什么首都机场T3航站、鸟巢、大裤衩子等等无一不是求助于外国设计师。

   
    这个门有历史有故事算是牛津的一个“景点”,可惜俺没记准,不敢杜撰。

   
    牛津的“长城”,它脚下的街道就叫“圣LongWall路”,早上扫街的俺就是靠着它找回李纳克尔学院去的。

   
    这座造型奇特的教堂(看着像个教堂),在与长壁街交汇处的庄园路(Manor Road)口,可以作为寻找圣凯瑟琳学院的地标。庄园路其实很短,里面就是牛津最年轻的学院圣凯瑟琳学院,这又是一个“设计”的典范,虽然它体现的是现代风格。

圣凯瑟琳学院是由丹麦设计大师阿恩·雅各布森设计的,他不但设计了这里的建筑还设计了桌椅家具,著名的“牛津椅”就是他为圣凯瑟琳设计的。

                                                                            2012-06-29


 “走进牛津”续篇——赛德商学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4815d01017y89.html


  banjin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2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