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帮知青寻战友
作者:赵太生
|
|||||
我帮知青寻战友 前几天,我登录到凤凰网的知青频道,看到了曾在武乡县插队的北京知识青年,在网上注册了知青点,并与当年在贾豁公社槐树烟大队插队的北京知青王洁大姐取得了联系。我也曾是一名知青,又在武乡县委工作过十年,我们交谈时,共同语言也多,她讲了想通过我,寻找40年前,和她一起在槐树烟村插队的、同住一屋的赵荣英、贾秀兰,看我是否能帮得上忙,我欣然答应。 王洁大姐他们当时是从北京市第76中学集体到山西省武乡县贾豁公社槐树烟大队插队的,现在北京市第76中已经撤销。王洁大姐自1973年回京参加工作后,就再没有和他们联系过。她非常想念战友赵荣英和贾秀兰,很想知道他们现在什么地方,生活得如何…… 对于知青这个时代给予的称号,我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我对武乡老区的发展和变化,非常关注曾经工作过十年的这片土地。和县里的往来,也比较密切。对于当年的北京知青,他们在青春年少时,从繁华的大都市首都北京,来到我们这地方,贫困地区的山沟沟里,与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把青春奉献给了老区武乡县,当年在这里,他们有快乐、有烦恼、有忧伤、有悲痛、有真情、也有感动,有的知青与当地人组成了家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有的知青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老区人民没有忘记当年插队的知青,在2008年,武乡县政协主席王建华牵头,组织专门的人员几次到京津两地,走访知青,征集稿件和当年的史料,出版了《京津知青在武乡》一书,并为他们免费赠书,受到了京津知青的赞扬。 我想到武乡县政协委员会曾在北京开过知青座谈会,他们有可能知道一些知青的下落,我想到了与我在网络上经常联系的武乡县政协委员会办公室的张晓岗同志。同时,我又想到了我曾经的同事,现在武乡宾馆工作的魏凤仙,她是贾豁乡槐树烟村人,于是,我分别给他们发了信息,打了电话,希望能提供线索…… 从七十年代至今,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曾经在武乡县插队的1000多名知青,绝大部分已经返回北京、天津,但他们与老区的亲情是割不断的,正如王建华主席在《京津知青在武乡》这本书中所写的那样:“他们的命运与武乡的山、武乡的水、武乡的田园草木、武乡的父老乡亲结下了难以割断的情缘。”村里的人们,对于把青春和汗水洒在这片土地上知青的姓名,都记忆犹新,有的对他们当年在村里的生活、劳动情况还记得非常清楚,但对于他们的去向和现在的工作、生活情况,几乎都说不上来,所以说寻找当年的知青难度非常之大。 不久,魏凤仙从槐树烟村里访来的信息,得知,当年在村里插队的北京知青,全部返京。而且,现在他们已都年过六十,全部退休,他们自离开槐树烟村后,也就是自参加工作走后就很少与村里的乡亲们联系过,他们参加工作后具体到那个单位,是什么情况,村里人对他们了解甚少。一时间,寻找知青的下落陷入困境。 …… 我想到了从武乡县人大常委会退休的周水泉同志。老周,当年我在村里插队时,他就在武乡县知青办工作。我清楚地记得,当年他还了解过我在村里插队时的表现,后来,我参加工作后,我在县委办公室工作,他在县人大常委会任办公室副主任,一同在县级机关工作,我与他又是一个乡镇的,我俩非常熟悉,他应该是对在武乡知青各方面情况最了解的人。我又想,当年光是京津两地的知青就有近千名,后来,还有像我这样的本地知青更多。40多年过去了,让老周回忆一个在村里插队的北京知青,向他打听,让他说出个所以然,我觉得又不大可能。所以,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还是打听到了老周的电话,然而,我给老周家打过几次电话,却未能与老周取得联系。 我对此事真有点失望了,反馈回来所有的线索都断了。 …… 我找到了王建华主席赠送我的《京津知青在武乡》一书,希望能从中找到一点线索,先大概浏览了一下,在此书中知青的回忆文章里,没有一篇在槐树烟村插队知青的回忆文章。我又仔细地从前往后看书中的文章,在老周的《插队知青在武乡情况回顾》文章里,我突然看到了有赵荣英的信息:“……如有在武乡先有了工作单位后又结婚的,如赵荣英……等。”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顺着这条线索,我想如果赵荣英要是嫁在当地或村里,村里人应该知道她的情况,即使现在全家人回到北京,她也应该与村里有联系,毕竟她的孩子们的籍贯是槐树烟,肯定和老家有来往。顺着这条线索,我再次拨通了魏凤仙的电话,将这一信息告诉她,让她问一下村里人,看赵荣英是否嫁在村里还是附近村里,因为知青与当地人结婚的很少,全县也就是屈指可数的几人,在当时是具有影响的。一说这情况,村里的人就应该对赵荣英有印象,这样就能访到赵荣英或她婆家人的情况。然而,等待是最煎熬的,我把得到的这些信息反馈给王洁大姐,对她来说,真有点迫不及待,她给我回忆起当年在槐树烟村里插队时的情景,她曾受到了村里大娘的照顾,感受到村里乡亲们的淳朴,至今还记得当年在村里吃老乡们给他们送的杏和核桃,记得村里的房东郝大娘,还有当年的村支部书记志清、还有炎英大姐、兰英大姐,还有……她还回忆起劳动之余在田边给老乡针灸的事.还回想起在村里吃老乡做的“持(chi)的”捞饭和疙瘩菜汤,她特别感谢村里的乡亲对她们这帮知青的关爱和照顾。 隔了几天,好消息来了,魏凤仙通过打问村里人,终于问到了赵荣英在北京的电话号码。 …… 当我听到王洁大姐说,她已经和赵荣英通电话了,并相约了见面的时间,我能想象得出,对于他们姐妹来说,40年后再重逢,“穿越”到当年,想说的话太多太多了。 我为他们能取得联系而感到欣慰,非常感谢提供线索的朋友们,由此想到,人们应该珍惜每一天的生活。回忆是美好的,“穿越”是幸福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山西省教育厅新闻事务办公室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058466212;QQ:1705688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