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终于露出了本相 作者:虫二


自从电视屏幕上“综艺”节目大行其道以来,让我们对电视这个玩意儿的本质有了全新的认识。先说说以往的一般看法吧:一是把电视看作教育工具,这里所说的教育不仅仅指党和政府对老百姓进行的政策政令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同时也泛指文化知识及科普方面的;二是把电视看作艺术欣赏的工具,通过这小小一方银屏,让我们看到了多少过去只能耳闻的精美艺术品和异域风光;总之,电视是目前最大众化的信息传播工具,是当之无愧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可有了眼下这些如火如荼拼命繁殖的“综艺”以后,我们才知道原来电视还有如此庸俗、霸道、浅薄、无聊、装疯卖傻、忸怩作态、要钱不要脸的一面!
    所谓“综艺”者,原本被认为是指称“综合文艺”,或是“综合艺术”。各种类型的文艺晚会(以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为代表)、文艺节目集锦(曲苑杂坛之类)、天南地北说长道短类型(正大综艺)等等,都是可称为“传统”的综艺节目。不知从何时起,“综艺”的内涵有了悄然的变异,已经从综合“文”艺演变成了综合“游”艺,这一字之易不打紧,却使整个事情起了性质的剧变。电视综艺的编导者们正是从这一字之易中,顿悟了电视原来是可以不讲任何意义的,原来是可以变成一只只管搂钱的耙子的,他们于是有了一种放下精神包袱(责任)的轻松感,从此便放开手脚而乐此不疲了,殊不见他们将各种大大小小的玩具都搬进了演播厅,把形形色色打扮怪诞的演员轮番请出台来,领着现场观众痴迷疯狂地大呼小叫,“耶耶”之声不绝于耳吗?这哪里还有一丝一毫的“教育”和“欣赏”可言?分明只是一场令人忘乎所以的游戏!
    掀起综艺旋风的,首推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这大概是举国公认的。其实在《快乐大本营》的诞生地湖南长沙,人们却都知道,它也是“克隆”来的。最早办这种节目的并非湖南卫视,而是后来与台湾的琼瑶合作生产了风靡海峡两岸的电视剧《还珠格格》的湖南经济电视台。他们办的那档综艺节目最早的名字叫《幸运三七二十一》,后改为《幸运九七》、《幸运九八》,如今当然就叫《幸运九九》。《幸运》因属于一个没上卫星的电视台,而不为外省人士所知,似乎应算是它的不幸;《快乐》却因卫视的广泛渗透力,而引起众多同行的群起效尤,怕也很难长久地独自乐下去。祸耶福耶?功耶过耶?这还真是一个难以说清的问题呢!(现在《幸运》早已悄然下课,不知《快乐》还可苟延几时?)
    为什么说综艺节目霸道呢?老话说“开卷有益”,我们之所以看书看得越来越少了,不外乎是因为有了电视这个更加直观丰富的传播媒体,可如今它却极不负责任地在黄金时间硬把一些装疯卖傻的玩意儿强加给我们,让我们在每次打开电视之“卷”时都心存疑虑。为什么说综艺节目无聊呢?你看它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是否还有相当数量的观众心存反感,硬是把一些三流四流的这星那星不由分说地塞给我们,让城府不深的观众错把这些人名利双收的幸运,当成了自己的“幸运”,把这些人强颜做秀的“快乐”,当成了自己的快乐。其实说到底,综艺节目如此之“火”,真正的原因不外乎是所谓“博彩”性质,试问若无高额奖品的引诱,能有那么多人不但次次不拉地盯着看,而且回回契而不舍地打168电话捧场吗?要知道, 正是那168电话的收入,成为了这类综艺节目的一大经济支柱啊!凡是能使人成瘾的东西,必是具有毒性的东西。海洛因、烟草、麻将,现在又加上了一个电视综艺节目。
    在中国这样强调政治、强调意识形态的国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无聊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相互攀比、“克隆”不止呢?这当然是跟现在的很多事一样,不过是让钱给闹的。以湖南的情况为例,若不是经济电视台以《幸运》创高收视率而财源滚滚在前,又哪里会有湖南卫视推出《快乐》应战于后?至于《快乐》引起全国各省上星台的竞相摹仿,更莫不是盯上了这类节目的高收视率和高广告回报。所以说,综艺节目的泛滥,首先是因为电视台数量的泛滥。电视台越办越多,无论是对于广告客户还是对于电视观众,都成为一个越来越具有规模效应的市场。而市场总是被利润这只手牵着鼻子走的,既然综艺节目成为了一时赚钱的热门,哪个电视台又能置身其外呢?
    观众在这场游戏中扮演着一个什么角色呢?没有观众的痴迷,就没有综艺节目的生存基础,因为手里捏着大把钞票窥测时机的广告商人,总是瞄准了观众收视热点狠下赌注的。哪个节目爱看的人多,就会有更多的广告蜂拥而至,这类节目的广告收费就会不断上涨,以致同类节目越办越多,直至分散到每个台每档同类节目中的广告费逐渐“稀薄化”,大家都吃不饱了。而这时观众也会逐渐因这类节目太多太滥变得无所适从,产生疲劳感。观众日益疏离之时,也就是这类节目日渐式微之日。这样看起来,似乎是观众的好恶左右着综艺节目的存亡。但观众并不是与生俱来便有观看综艺节目的需要的,没有这种玩意儿,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更有意义的活动(当然也有可能去干更无聊的事情,这是因人而异的,是无法强求一致的),是综艺节目的编排者们预先猜到了观众心灵深处不自知的隐秘愿望,百般挑逗引诱他们陷入痴迷疯狂的。所以说,观众作为群体的非理性,成为综艺节目生存和发展的温床,而观众作为个体,却永远处于一种被诱入局,莫名其妙跟着瞎起哄的状态。
    目前综艺节目已经显露出了疲态,连《快乐大本营》这样的先行者也难免经受收视率下降之苦。但我们且不忙着为这类无聊霸道的玩意儿的衰落松一口气,倒是要警惕着电视变换新的花样,用更无聊更无益同时也更能刺激感官的东西耗费我们宝贵的时间。因为我们作为人的共同弱点依旧,电视被残酷的竞争激发出来的生存本能依旧,广告资本流动的逻辑依旧。你没注意到吗?克隆自台湾《非常男女》的《玫瑰之约》、《相约星期六》等所谓“爱情快餐”已悄然兴起,渐成新收视热点了吗?
    较聪明的电视观众,是那些与电视保持适当距离,有选择地收看电视的人。原则就是——必有益才开“卷”,对于无聊的东西,则坚决地用关闭电视机来拒绝。好在我们还有其他的选择,比如读书或上 网。即使没有条件做更有意义的事,不看综艺节目起码省了电费。愿每个电视观众好自为之。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