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政治局委员的知青生涯
作者:孙尔台搜集
|
|||||
五位政治局委员的知青生涯 猫子/编辑 来源: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c98ade0102e83d.html原刊《快乐老人报》2012年6月25日第16版。 随着《知青》这一电视剧在央视的热播,知青、上山下乡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上个世纪60年代,上千万的青年人积极响应号召,奔赴农村广阔天地。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中国政坛有知青背景的高官数不胜数,仅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就有5人,他们分别是习近平、李克强、王岐山、李源潮、张德江。
1969年,还不到16岁的习近平下乡插队。当时延安3万北京知青,习近平第一个当上大队党支部书记(《快乐老人报》2010年5月10日秘闻版曾详细报道习近平插队延安的日子)。和习近平一样,李克强插队安徽凤阳也当了村官。 李克强出身于干部家庭,父亲李奉三是安徽省一位地方官。从城市来到贫穷的农村,李克强可谓历尽艰辛。由于水土不服,他一度全身皮肤溃烂。然而,他照样坚持田间劳动,一年到头大都用印有“为人民服务”的挎包装着干粮和咸菜下地。那年头劳动强度大,加之缺少油水和蔬菜,他的饭量显得特别大。 田间归来,李克强坚持挑灯夜读,自学从合肥带来的书籍。同时,他还尝试着把知识用于实践,带领农民科学种田,推广水稻良种,深得农民的拥护,后来担任了大庙公社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1976年5月,他在插队期间入了党。 1977年恢复高考,李克强成为考生一员。在填报志愿时,他的第一志愿是安徽师范学院,第二志愿才是北京大学,因为担心北大录取分数线太高。让李克强兴奋的是,自己被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这在凤阳轰动一时。
1969年,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王岐山前往延安插队。西去的火车上有众多高干子弟,比如邓小平之女邓榕、罗瑞卿之女罗朵朵和罗点点、刚从少管所出来的习近平(15岁时因其父问题成为“反动学生”),还有周恩来的侄子周秉和。 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吃。王岐山多年后回忆,当时他选择了延安圣地,没有去黑龙江,“后来我跟黑龙江的同学见面后我都想哭,他们干活累了至少还吃得饱啊,我这是累了还吃不饱,知道饿是什么滋味了”。 王岐山在延安和一个女知青结识并恋爱。1971年,他被招进陕西省博物馆,从那里被送到西北大学历史系学习。1982年,王岐山进入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从此步入从政之路。曾一起插队的知青姜作涛说到王岐山,最大的感慨是“人和人不能比”。
位于江苏大丰境内的海丰农场最早是上海农场的一个分场。李源潮是第一批5000多名“老知青”中的一员,待在仿部队建制的海丰农场庆丰二队,当时还用“李援朝”的名字。和他一起下放的知青梁铁旦回忆说:“我们四人一天割稻7亩2分,那时秋收很紧张,农活很艰巨,虽然很艰苦,但大家看到劳动成果,心里很高兴。”如今在上海知青纪念馆展览室,馆藏资料中就有当年李源潮所在知青点的考核记录等。 1998年,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李源潮带着妻儿从北京回大丰“探亲”。他回忆起当年在这里挖河挑泥时的情景:工棚就建在海堤边,有时夜里会突然涨潮,海水一直涨到床边,被子全湿了,人要赶紧往堤上跑。兴致很高的他还让儿子当了一回“挑河工”。
张德江的父亲张志毅被称为炮兵鼻祖。张德江是被“文革”耽误的“老高三”之一,1968年11月下乡。“这些小青年每天参加完生产队劳动收工回来就到篮球场打篮球。”老会计邢锡国说,“张德江是七队集体户的户长,他是这些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在知青中很有威望。”生产队里的什么活儿张德江都干,铲地、割庄稼、上山冬采,赶车拉烧柴,放爬犁,有些当地小青年都没有他这种吃苦的劲头。他是生产队的政治队长,经常代表七队在大会上讲话,讲的条条是理儿,比老百姓想的还周到。春节集体户的同学们都回家和亲人团聚去了,他就主动留下来看房子。在队长胡乃和政治队长张德江的带领下,太平七队很快就走在了全大队的前面。当时学校的老师每月才拿三十元工资,而每个社员一个月平均能收入100余元。张德江由于表现出色,成为100多下乡知青中第一个入党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