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裸教与裸聊·梁博导何以败走潜规则·“高考加分”的真问题在这儿
作者:井民
|
|||||
【大学】 裸教与裸聊 杨院长全裸教学,简称“裸教”,即使在传说风气开放的西方,也会占据报纸版面,在被认为风气闭塞的本土,成爆炸性的新闻,也就不为怪了。 奇怪的倒是,一些人对此评价甚高,及至扯到“观念革命”。当然,作为对立的观点,则认为这院长可能有露阴癖。 其实,可能多数看客都忘了,在虽冠以社会主义但本质是市场经济的现时代,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骨子里都会有“市场”的考虑。换言之,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本质上可以被还原到经济动因。 据说,杨院长治下的那个“文理专修学院”,区区40来亩地,学生宿舍须租借,任课老师多兼职,不说惨淡经营,至少也绝对称不上生意红火。 友情提示一下:在杨院长脱光身上所有遮盖物之前,南京市玄武区红山路以外,谁听说过该学院? 因此,杨院长之一脱,首先是为自己的学校打了个软广告,并省下一笔不菲的广告费。因此他的行为对他的学校而言,确实是义举。倒是画作已挂在显赫场所、据说还能卖个好价钱的杨院长本人,真还看不出有何借以成名的个人动机。而今以后,天下人若还不知南京那学院,就会先被嘲笑孤陋寡闻,后被热情推荐,“就是那个院长裸体的……” 其实,杨院长之一脱,也是给本院那为数不多的专兼职老师,做了个节省办学成本的示范:瞧见了罢,办学成本就是这样一点点扣下来的。今后请啥男模女模,你们不就是现成的男模女模么?你们讲课之余,兼做人体模特,你们的课酬可适应增加,学院的成本能明显减少,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再次,杨院长自信虽是老男,但肌肉尚未萎缩,想趁机在异性眼里验证一下结论是否如此。那个据说是首发网贴的“坏坏的小色女”,贴上去三张手机照后,称杨院长“肌肉结实,神情自然”。杨院长虽然事后“不悦”有人网贴他,但想必看见该女生的评语,心头会乐得花儿开。井民做出这番猜测的心理根据是,杨院长在现场到底“有无女生”这个关键点上,前后对两家媒体的说法完全相反。说明他在期待的效果出现后,在本能地掩盖原本的动机。 最后,杨院长对自己裸教的解释,也证实他说出来的理由其实不成立。换言之,还是那个没说出来或说不出来的理由更坚挺:商业利益,市场考虑,经济行为。比方他说,“我们学校是成人院校,上课的都是成年人,这很正常,……”这个说法是很滑稽滴:中央美院的本专科学生,是成人不?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央美院是成人院校不?那是不是中央美院的院长,也有充足的裸教理由? 是给“成人”上课,又不是上“成人”课,院长或教授裸教,咋说理由也不是那么足够。如果硬要找裸教的理由,井民倒觉得医学院校的校院长或教授还要充足些。他们若拿自己的裸体当挂图和教具,只要不是上的解剖课,那教学效果一定不错。 常听“为艺术献身”一说。听上去似有三分悲壮,更有三分伟大。其实以杨院长裸教为例,不难发觉此说基本就是个超级大伪说。拍激情片需要全裸出镜甚至需要真刀真枪,男星女星们也往往爱说“为艺术献身”,然而,他们那“身”献哪儿去了?灯一关,不仍然还在自己那副骨架上么?何况真正到了关键时刻,他们那“身”往往交由替身去“献”。此番杨院长裸教一事,也有些好无原则夸人的角色,赞之为“为艺术献身”。然而由上所析,杨院长那快闪似的脱光过后,那“身”同样快闪似地回到他的骨架上和衣服里。 总之,井民不觉得杨院长的裸教有多高尚,就像不觉得那有多卑劣。若允许井民硬起心肠说上一句,井民还倾向于认为,院长或教授的裸教,跟视频上的裸聊,只是“点对面”与“点对点”的形式区别,本质上都是生活的组成,生意的构成和生计的促成。 2010-07-21
“高考加分”的真问题在这儿 浙江高考的“航模加分”引暴众怒,引多如牛毛的专家或砖家猛烈批评高考加分中的潜规则。比如“权势阶层占优”,比如“弄虚作假盛行”,比如“加分过多削弱考试权威”,等等。不加分析,只是听信,或许真的是专家砖家总有理。 然而,杂家井民经仔细琢磨后发现,真正的“高考加分”问题专家和砖家们都没碰到:除真正的少数民族、真正的见义勇为、真正的三好学生等加分完全应该外,其它的加分则自制度设计起,就已经包含着对多数人群的极大不公,及对少数群体的特殊优惠。 姑且把时下高考必考的语数外、史地政、理化生9样功夫除外。因为这9样功夫,文理科各占6门,文科考语数外、史地政,理科考语数外、理化生,是高中生“文化素质”的最权威体现。若不考它们,高中读得如何,大学怎样挑选,均无从谈起。 可是,为什么非得再对所谓“综合素质”加分?所谓“综合素质”为什么净是弹钢琴、写书法、下围棋、跳芭蕾、做航模……之类“艺体素质”,为什么不能是割猪草、喂牛羊、挑柴禾、挖泥巴、栽秧苗……之类“劳动素质”?足尖飞旋、笔尖蛇舞之类是“素质”,吃苦耐劳、肩挑背扛之类就不是“素质”?如果说“艺体素质”真能为娃娃们的一生带来优雅与幸福,莫非“劳动素质”就不能为娃娃们的一生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可见,所谓“艺体素质加分”,其实是从设计开始,就已经是只向少数群体开绿灯,同时向多数群体关大门。其实质是一种精英定制的制度设计,垄断了决定权、话语权的群体宣布,就这样定了,爱玩来玩,不爱玩一边玩去。失去决定权和话语权的群体只好收起自己的擅长,不得不在难度极高的“文化素质”分上努力。而那些有权参与所谓“艺体素质”加分测试的少数,低可平添5分,高可猛增20分,而区区1分,在高考成绩排名中就要撂倒200人啊! 斯达特门先生在其《教育测验法》中指出,“以性向、能力、或智力等术语进行的测试事实上只证明了一种价值和家庭背景。”哪种价值?哪种家庭背景?当然是想测试的人的价值,以及在此测试中占优的家庭的背景。因此“智商测试”从一出现起,就在美国广受抨击。因其渗透着被测试者的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生活条件等,而这些,都与种族、阶层密切相关,都是弱势群体及子女吃亏。仔细想,这其实颇似我们高考的“艺体素质”加分。 如果不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弄明白,仍然是在现行“艺体素质加分”的制度设计中,去考虑怎样测得公平、测得公开和测得公正,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最多只是城市及个别农村娃娃内的公平、公开和公正。而对人数占多数的广大农村娃娃,这种从一开始就主要因人民币短缺而造成的制度屏障,是他们无法逾越的珠穆朗玛。 结论于是只能是:要测就测大家都应知应会的素质,要加就加大家都会得点的分数。否则,就测归测,玩儿归玩儿,千万不要往高考分数上加。 2009-05-16
中央音乐学院七旬梁博导与邹姓女生的交易,在大量官媒体与自媒体中被当作潜规则批,区别只在“谁潜谁”,其实是不太着边际的。换言之,此桩被当作潜规则的花边新闻,主要还是桩失败的相互算计。 首先是梁博导算得精,笑纳主动送上的青春肉体和十万大钞,以为向其他博导打个“给予照顾”的招呼,就一切都永远深藏在他与邹同学的你知我知中。其次是邹同学也算得精,肉体交易换个思维看可忽略不计,金钱交易则在随后的人生中完全可以收回,再说即使不成也有不太坏的补救措施。事情果然向梁博导和邹同学都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与梁博导同样手握评分权的另四位博导没有配合给高分,结果让邹同学因考分不够无法被录取,邹同学愤而告到纪委,终让梁博导吐钱、交权、身败名裂。 细思这桩失败的交易,翻拣当事双方的得失,在各打五十大板的同时,更想替那相对老谋深算的梁博导总结总结失算。 第一,梁博导失算在心太肿。得了人家的肉,拿了人家的钱,尤其是在拿了人家五万“孝敬”后,就不该独吞另外那明言请他帮忙“打点”的五万。假如他把履约“打点”了那四位拥有评分权的博导,哪怕不是五万均分,自己截流稍少点,结局都可能就会皆大欢喜。官媒披露,梁博导是给邹同学打了高分的,说明他还是有部分诚信。但另外四位博导都打分正常,内中就很有可挖掘的故事了。而梁博导事发尽数退还十万这一事实又表明,他一分也没有用来“打点”,由此可见他本想独吞下邹同学的全部付出,从肉体到金钱。这种独吞行为恰恰是对潜规则的破坏,因而他遭至如今的连串报应,也算是咎由自取。 第二,梁博导失算在太自信。知名教授,资深博导,退休年龄早过仍退不下来,学院现有博导甚至领导多曾是自己的学生,因此哪需得着向那几副颜色送钱?打个招呼不就得了!哪晓得,要么昔日的学生就是要秉公打分以真正录得好学生,要么只是口头的招呼根本就不可能让他们去冒违规违纪的风险,总之是梁博导的太过自信,要么在太过认真的昔日学生们面前碰壁,要么在太过现实的今日强者们面前贬值,总之是他对付邹同学是一套潜规,对付昔日学生又是另一套潜规则,结果是后一潜规则打败了前一潜规则。 第三,梁博导失算在不知己未老。邹同学向梁博导施以美人计,梁博导还以将计就计,有人事后指责梁博导没有能把持住自己,那是用了柳下惠的标准来要求梁博导。事实让,如果一个男人那方面的功能正常,真遇到美女坐怀时是绝对当不了柳下惠的。除非梁博导确实是老了,或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否则要求他必须当柳下惠,是对他行非人性的要求,即苛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倒是梁博导真正老了,力不从心了,无动于衷了,如今这闹得翻天覆地的事儿也就没了。 第四,梁博导失算在没算赢邹同学。事发前后的表现证明,邹同学并非很傻很天真,非但成熟且成熟得足以称之为老道。她不知从哪里获得考博的交易成本是“十万人民币加N次肉体交易”,她心头多半一再算计过,如此付出与得到相比,还是划算的。而如果交易失败,一个主动检举揭发,给出的钱还可以尽数收回来。至于自己由此不免受损的名节,则是大可忽略不计的。事实证明事情真的蛮符合邹同学的算计,尽管这不是她真正的本意。现如今,她真的是一分钱也没有蚀。至于那肉体交易算否蚀本,至少从生理上说是不成立的。 第五,梁博导失算在算计太过。面对邹同学主动施以的美人计,梁博导大概认为此乃你情我愿,索性以将计就计应对之。再说秒算是昔日的学生今日的博导们不给面子,邹同学不能如愿以偿,量她一个未婚女子也不可能主动把事情的全部、尤其是“那部”抖出去,而钱么,悄悄还了就是。他咋算准邹同学原来不仅柔情似水,更有刚烈似火,交易不成就鱼死网破。而“N次肉体交易加十万人民币”,如此惊人的价码仍然没能让一桩招考交易做成,说明中央音乐学院的博士生招考,至少在笔试阅卷程序上还是严谨的,多数博导还是公正的,相关制度设计还是合理的。 井民总结:潜规则处处有,不独影视与教育。不在潜规则中得,就在潜规则中失。潜规则中的得失大小,说到底都是潜入其中者的算计。而老天,从来都会以某种方式惩罚那些用心太过者。梁博导遭此打击,邹同学难逃脱。 2009-08-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