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美人草》观后
作者:wenjunq
|
|||||
影片《美人草》观后 四年一度的欧洲杯又开打了,老夫聊发少年狂,每天晚上都会躺在沙发上,面对着直播一个人看球赛。老伴发过许多次牢骚:“你当还年轻啊?这么熬。”没办法,心里挂着,睡不着,一场也没少看。只是没了当年的热闹与激情,达摩面壁般对着荧屏,不动声色似乎成了一种例行公事。 今晚播西班牙对法国的淘汰赛,理当精彩,就更不可或缺了。(谁知看完后颇为失望,西班牙人把足球玩成杂耍,尽管赢了也跟着玩的法国人,这种“无前锋”踢法把足球之激情阉割殆尽,只剩下功利。西班牙人越成功,足球越乏味。)在电脑前折腾到午夜,眼睛发胀,便关了机下楼,泡好茶躺在沙发上。时间还早,且没雅兴听那些主持人唠叨,便乱摁遥控器,才摁了一下便是央视电影台。巧了,刚开始播影片《美人草》。 许久没看电影,尤其是国产片。要么是胡编乱造的古装戏,谈笑风生说着时尚话语;要么是为我党夺权开补药,正史乏善可陈就戏说革命故事创作辉煌;要么荒诞不经狗扯羊肠。我党从纳粹那儿照搬一个宣传部回来滥施淫威,逆淘汰践踏中华民族的文化使之沦落惨不忍睹。尤其是不久前爆出丑闻,以作家为主的百位“文化名人”竟然只为区区千元抄写《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南宋遗民谢枋得归纳元朝臣民分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文人是比娼妓还低一等之人群,如今大作家们区区千元便可收买,确实要比大都市那些高级妓女便宜得多,所不同者妓女出卖皮肉以求优裕,“文化名人”出卖灵魂换取名利。 当然也还有“不为五斗米折腰”者,只是很难显山露水。上次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一部叫做《面纱》的影片,国产片能拍得如此之好,令我大跌眼镜。那些“国产大片”的宣传铺天盖地,可是从未得知过有这部影片。直至电视上免费观看时偶然碰见,同样令我吃惊。要么是我的审美观已经不合时宜,但既然有人掏钱出来拍,还有爱德华·诺顿、娜奥米·沃茨这类好莱坞当红明星以及知名影星黄秋生参演,理应不俗。票房弄到如此冷清的地步,不知诺顿那句“这不是小孩子喜欢看的影片”算是解嘲还是挖苦,多少也给老夫留下点安慰。 现在正好挨时间,估计影片播完2.45分的球赛也就开始了,于是定格于此。影片一开始就发现它居然还是知青故事,兴致便高了许多,无他,央视一套正播《知青》,骂声一片引得俺间或也瞧了两三集。程式化的剧情,话剧式的对白,捏着鼻子看下去都难,他们怎么拍得下去?不过如今有几位常委级“老知青”要接掌党国,身为御用文人的梁晓声跑出来鸣锣开道也属本职工作。现在看看这部《美人草》对比一下《知青》,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或者文雅些如毛所云:“有比较才有鉴别”,兴致也就高了些。 《美人草》说的是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故事,且已取材自1974年,先有林彪说知青下乡是“变相劳改”;又有李庆霖诉苦信得老毛三百大元,不但招工升学开了口子,“父母身边留一个”及“两退”亦成选项。正如影片对白里披露的行贿跑关系,甚至还有女生去“献身回城”了。开篇场景看上去就有熟悉之感,细节上没发现像《知青》里那些破绽,感觉于是好了许多。我没进过兵团,并不知道那些连、排、班的日子是怎么过的。以“回原籍”为途径,我们大队那些知青点上的郑州知青,都拿我当“回乡知青”看待,比他们低一等的,自然也不知道知青的集体生活咋个过法。唯知他们经常没吃的了,就会奔大队甚至公社去闹事,有几次还出手打了大队会计。乃至于他们全都汇集到知青农场去以后很久,老社员吓唬孩子还说:“老卢来了!”据说孩子们便会立马止啼,“老卢”便是知青的形象代表,出拳颇厉害的。其实知青们对付的只是大小干部,即便偷鸡摸狗也找准了属于公家或干部家的才下手,全公社的知青皆如此,乃至于公社张书记都头疼,多次宣布希望知青们“一汽车一汽车都走球,一个都别留下!”当年知青们正情窦初开,男欢女爱之欲望犹如“满园春色关不住”,谈情说爱自是不少,谈婚论嫁则打住,无他,怕影响招工离去。1975年我随大队赤脚医生小季骑车奔安徽城西湖,季是文革中安徽六安医专毕业生,适逢知青下乡潮被赶回家乡挣工分。1974年有新政策,他给分到霍邱县城西湖一个卫生院领工资,回家时告诉我说城西湖风光如何好,让我跟他去玩几天。还说那里有一批上海老知青,还是文革前下乡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就是不打结婚证,贼心不死就指望回上海。那地方虽说跨省却不算远,骑车只消半天就能到,我跟他去了,果不其然,甚至还有两个孩的,季医生引见的几位,从装扮上根本看不出是知青了。牢骚自然不少,主要是说文革时下乡的几乎都招工了,虽然大部分招在安徽,但总算有工作拿工资了,他们这批老老知青啥都不是。 《美人草》说的知青故事有偷鸡摸狗的,有打群架的,有因伤而亡的,爱恨情仇五味杂陈,没有谁具有“青春无悔”之豪气,却给人以浓烈的生活气息。影片的主线涉及婚恋,似乎恰是知青们最难说“青春无悔”的节点。故事女主人公叶星雨有位青梅竹马却没啥感觉的追求者袁定国,回昆明探视半身不遂的老父归途偶遇另一个团的北京知青刘思蒙。应了“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条定律,中规中矩的袁定国尽显平庸,很难唤醒叶星雨内心深处的激情。相反,又偷东西又打架的刘却让叶迅速找到感觉。一来二去打打杀杀,原生态雨林环境加上近乎原始的兵团生活,两个人终于激情难抑偷吃禁果了。偏偏又被跟踪的袁排长偷窥,甚至一度激发了他本色中残存的野性,最终还是理智地设了计谋引刘来本连遭暴打,打散这对鸳鸯袁终于得以如愿迎娶叶星雨,29年后一病呜呼之前才道出实情。 作者吕小克是有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生活经历的美籍作家,小说原名《初恋》,导演吕乐拍成电影改名《美人草》,一说寓意一种罂粟花;又一说寓意“美人如玉,情似草芥”。无论何说,知青时代本应盛开的爱之花被命运掰碎,多情终被现实降服,这酸楚甚至苦涩的主题应该说被揭示得可以。舒淇、刘烨也把他们饰演的人物拿捏得不错,影片风格粗放,窃以为正合适表现那个时代。若拿正热播的《知青》来对比,显然只能算缺失了灵魂的木偶剧而已。 当然也不是全无遗憾,我不知道导演全锅端出那段《龙的传人》有何意义,给我的感觉就像火锅里吃出一个死苍蝇。倘若借以渲染叶星雨回归正常生活之单调与无聊,似乎也没必要如此饱蘸浓墨,还不如在不敢面对初夜情郎这段戏里多加渲染,更增加些刻画女主角那种矛盾心理的笔墨。影片中仅以出租车司机一句抱怨,似乎过于简单化了,不注意的话甚至使观众根本领会不到女主角心态之复杂,只会跟那位司机大佬一样认为她“有毛病”。作者设计的送袁定国骨灰归葬兵团故地之大段情节,似乎给人以冗长之感,甚至在细节上也经不起推敲:至少袁定国不可能在临终前预定自己骨灰安葬的时间吧?那么准确? 知青那个时代对于人生最值得珍贵的爱情尤其是初恋的摧残是极其残忍的,这是一种精神心灵的摧残,源于于生活遭遇,高于生活遭遇。记得那时宙宙弹着吉他借用《送你一束玫瑰花》曲调唱郑州知青的歌:“不是我不想你,也不是我不爱你,你在那乡下挣工分,还不够我搽粉的。”我知道他的初恋先回城然后跟他分手了,唱这歌时大抵颇真情。另一首比较诙谐,借用《扎红头绳》之曲调:“听说你姐好风采,我想找她谈恋爱,进门碰上你爹爹,一脚踹我到大门外。哎嗨哎嗨哟,你爹可真厉害!”武汉老余唱的就属于泛泛而谈,用的是韩国流亡歌子的曲调,歌题记不得了:“每天早上天都还没亮呀我就要去插秧,汗水湿透了浑身的衣裳还有那泥和浆。晚上回来想起我那心上的人儿哟,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你的身旁?”另一首据说是上海的,用的是红歌《献给亲人金珠玛》的调子:“不喝葡萄酒啊,不抽大前门呀也不吃大公鸡,找上一位美丽的姑娘带回上海去安家,嘎啦呀啦卓带回上海去安家!……”那时我听过的知青歌曲全都是这类诙谐情歌,在河南在湖北在广西,这类“淫词荡曲”真如雨后春笋,多数已经记不住了,大概都可以窥见知青们的心境,像《南京知青之歌》倒反没听说过。 人类文艺之所以将“爱与死”设定为不朽的主题,盖因其彰显的是人性。不去说莎翁那些巨作,倘若《红楼梦》被删去“宝黛之恋”,它还有多少价值?真如老毛那个乡巴佬所言:“写阶级斗争的”?文革前中国那些不甘心死灭的作家,削减脑袋钻“民族政策”空子,为的不过只是描写爱情而已,汉人只晓得传宗接代不晓得谈情说爱的。文革中那“八个样板戏”里,孤男寡女狐朋狗党群魔乱舞,不过只是“落实毛主席的文艺政策”罢了。《知青》贯穿的也就是这根红线,充其量添加些捧现时权力臭脚的作料,而《美人草》讲述的则是知青作为人的故事,所以我愿意为之鼓掌。 (2012-6-2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