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与创造性
作者:Wenjunq
|
|||||
至圣先师孔子已经被顶礼膜拜两千多年了。无论如何改朝换代,孔子都要“加官进爵”,即使日本侵略者也不例外,因为日本也尊孔。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闹腾了一阵,但不是官方行为。官方行为只有文革时,“四人帮”在毛泽东支持下搞的“批林批孔”。关键是林彪抄了孔子“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一句,据说这是他与叶群合谋反革命的暗号。兼之老毛也不知道文革还能干些什么,算是批封建吧。于是孔子终于倒了一次邪霉,连带着受了批判,虽然老百姓并没多大热情,也弄不懂那些之乎者也说的究竟是些啥。不过孔子毕竞树大根深,不是那麽容易撼得倒的。“四人帮”一倒台,孔子又正了名,有人要当儒商;还有一些人到处开学术会,祭孔会;甚至还有些著名学者发论文、作演讲,宣称下世纪将是儒学世纪。
我们拜了两千多年孔子,什么都拜到了,却唯独没拜他最伟大的一点,那就是他的创造性。试想,在人类脱离荒蛮不久,他就能学无常师地建立了如此博大精深的学问;还带出了那么多弟子,称之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名副其实的。但他还戴着政治家的头衔,则很有点牵强。他虽在鲁国从过政,并不得志。周游列国时频呼:“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终无人理会。因为他的政论基本上是臭馊的。一个劲地“克己复礼”,没人感兴趣。以其盛名及理论对中华民族和周边民族的影响之巨大,世界公认他是人类四大先哲之一也是合情合理的。 孔子自己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删修的《春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还号称贤人七十弟子三千,他的学说就是这些人传留下来的。我们不再赘叙孔学大成,但必须说孔子一生基本是在创造!他的创造无疑对奠定中华文明贡献巨大,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诚然,孔子并非凭空创造,在他那个时代的老子、苌弘、师襄、庄子、孙武、左丘明、鬼谷子、晏子等名家,更多的非名家,也都是在创造着的。这些学者或直接是孔子的老师,或间接给孔子以启迪,正是在一个百家争鸣的环境中,孔子才得以完成了他的事业。孔子死后三年,春秋时代结束,中国进入更繁荣的战国时代。只要看一看我们的成语中有多少来自春秋战国,就可想见那时的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继续造就文明进程,墨子、商鞅、孟子、屈原、荀子、吕不韦、韩非子等等,都在孔子之后。无论他们是尊孔还是反孔,显然都会受到他的启迪。 早期孔子的弟子们是继承了他的创造性的。孔子要求弟子们“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都是要求创造性的。春秋战国时代,思想创新是一种时尚,没有创新是吃不开的。正是创新时尚,才有诸子百家,也才有繁荣进步。如墨子就是学儒发展为反儒,自立学说与儒学并立,称为法家。孔子之孙子思的学生孟子是又一个突出代表,他除发展充实了儒学外,还创立了民本主义。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尽心下》)把孔子的仁政理论远远地抛到后边去了。孔子的仁政是对人民的恩赐,或施舍。而孟子则主张人民的权利,或地位。两千三百年前就有这种思想应属不易。我常想,如果孟子是“至圣”,而孔子是“亚圣”,中国会不会走另一条路? 无论孔子还是孟子,或其他先哲,建树只在于创造。这创造是在广纳百家的基础上,以自己独有的思维,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有了这种创造性,才有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社会才能快速发展。荀子“诸侯异政,百家异说”,表明了那个时代的风尚。春秋战国四百多年的历史进程,文明进步远不是其后两千多年可以相比的。其根源无非诸子百家各抒己见的繁荣局面没有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失去了创造性所导致。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如李斯所言“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冒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秦始皇取泰皇五帝合称“皇帝”,还要世代不竭,称为“始皇帝”。专制主义统治了中国,诸侯异政被剿灭了,一切权力集于皇帝一人。统治权才是至高无尚的。为了这个权力,当那些方士儒生不识好歹地引经据典主张分权而治时,不惜以铁血手段焚书坑儒,诸子百家的学说也在禁止之列。烧掉了除《秦纪》外一切史书。活埋了在咸阳的卢生等460多名方士儒生。 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从此不复存在。两千多年历史停滞不前,罪魁祸首,非秦始皇莫属。至于人们所说他实行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统一了文字,度量衡,法律,货币等等,对历史作出贡献。实在是站在专制主义立场上得出的结论。因为所有这些措施都只是专制的需要,而这种专制制度扼杀了争鸣,窒息了创造,禁锢了思想。导至的是历史的停滞不前。这样的统一,于民族,于国家,于人民,都是利少弊多的。历史已经证明,这种专制的中央集权过早实现,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只是僵化木纳,社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直至腐败挨打。假如孔子生在这时,就不会有孔学了,他也许早就被“坑”了。 秦政权的残暴,致使它很快便垮台了。但它的集权专制体制却为它的接替者所笑纳。汉高祖继承秦制,依秦律定汉律,剿灭了灭秦后项羽封的异姓诸侯王。迁六国大户于关中严加管制,又定下了非刘姓不得王的戒律,更阴险地除掉开国功臣。到汉武帝时,政治上设十三刺史强化集权。经济上采用桑弘羊建议,打击商贾,把冶铁,铸钱,煮盐,运输,贸易收归官营。此可称为最早的国有经济,只不过没有称“全民所有制”或“计划经济”罢了。对于专制主义者来说,只要人民的生存权被把握,统治权就会牢固。这就是专政的基础。 汉武帝也需要思想文化方面配合维护专制制度,于是下诏举贤良文学之士。有儒生董仲舒建议,“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谓:“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武帝纳之,开尊孔之先河。孔学的僵死部分实际上变成了中国的国教。在诸子百家学说中选中孔子,是因为首先在于它博大,方方面面都有论述;其次儒家的宗法思想兼之以阴阳五行说,君臣父子,三纲五常对维护专制制度大有好处。汉武帝开创了以国家政权的力量强行推演一种理论,并以之为原则,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从而达到绞杀一切“百家异说”,实现舆论一律的目的。这事看上去有点滑稽,焚书坑儒一下子变成独尊儒术,却都是为了专制与独裁。秦始皇坑了儒却没有文化,终于混不了多久。汉武帝比他高明就在于此。 不仅如此,孔学还独霸教育。读书人从小就受到孔学教育,而且是经过扭曲、阉割了孔子的创造性的孔学。这种教育完全不是为被教育者、或国家民族的前途着想的。它的宗旨只是一个:扭曲人的心灵,使成为维护统治方式的工具。即,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所创立的太学就专司此事。董仲舒称之为“堤防”。汉朝还开创科第制,考核提拔官吏;发展到隋朝便成科举制;再往后,就成了全国统一高考制度。把孔子捧为神圣,变成偶像。他的学说成为禁锢思想的戒律,填补了秦始皇文化专制的空白点,使政治专制成为完整的长久的制度。有趣的是,董仲舒还提出:“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等等主张,无愧为中国最早的阶级斗争理论。 有了汉武帝这几招,奠定了封建专制的基础,禁锢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扼杀了一切言论乃致思想的自由。一切先进的思想理论,尚在萌芽时就被残酷地掐灭了,这对于统治者是好事,但对于国家和民族,则是灾难!更可悲的是,我们还把这当成国粹,当成民族的资本。历朝历代,只要遵循祖制便可,不用动脑。脑子就可以全用在争权夺利上了,正所谓“有了政权就有了一切,丧失政权就丧失一切。”创造与发展都不重要了,终于到了腐败挨打的地步。直到“五四”运动时,为国家民族的命运悲愤不已的人们,才终于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与后来的“批林批孔”是有本质不同的。“孔家店”实质上是指神圣化了的孔学,也就是成为国教的、不容任何批评和不敬的孔子教条。而批林批孔则是一场闹剧,借题发挥罢了。前者是打破禁锢、崇尚自由的;后者恰恰相反,以反复辟为主题,限制思想、言论自由的。前者有利于创造;后者扼杀创造,强制僵化。 美国的宪法修正案(权利法案)第一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简单的文字却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并神圣不可侵犯。它有效地保护了创造性!这种保护就保证了那个国家长盛不衰,尽管列宁在几乎一个世纪前曾预言:它是腐朽的、垂死的。结果是人家越来越兴旺,倒反是他自己那个据说新兴的最先进的政权,却早早被人民唾弃了,因为失去了自由与创造。 一个主义,哪怕是孔子主义,如果堕落到需要靠法律和强权才能维持的地步,也就成了国教。它失去了任何创造性,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给它戴上多少光环与桂冠,都是注定要完蛋的。人类总是要前进的,它不可能囿于任何个人的说教;“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只能是谎言。我们把孔子当成神圣,已经吃了大亏。难道还要祭上一个其他的什么子,继续禁锢我们的头脑、扼杀创造的自由么?(本文作于2000年5月) 再谈孔子与创造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