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生活纪实】指导员·战地新歌
作者:杨惠娥
|
|||||
【兵团生活纪实】 (七)指导员 那天兵团战友聚会的主题是:一行人去黑龙兵团的连队看望梁指导员,回京来向大家通报情况。 我们连队的梁指导员是退伍军人。那时侯我们这些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的知青,最小的不满16岁。七、八年里,梁指导员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关心和帮助。如今我们都50多岁,指导员已经快80岁了,他惦记着当年的知青,他忘不了我们,我们也忘不了他。 去看指导员的老排长说:“我们去看指导员时走得很仓促,因为他打电话来说很想我们大家。我有些担心,就临时联系了二十几个人赶快去看他。原来指导员前些天体检说有点问题,后来确诊没事了。看到我们来他太高兴了”。老排长特意对我说:“我们一起聊天时,指导员不时地提到你,夸你那么小的人很能干”。我听到这话不由自主的流下了眼泪。 当年去兵团,我体检不合格本应留在北京,可是我执意要去。到了那里,指导员看我身高不足1.5米,又瘦又小,对我十分照顾。我们是农业连队,下地干农活是每个知青的工作,第一年下地锄草,我扛着跟我差不多高的锄头下地,跟着大家一起干没有掉队。除草战役结束后,指导员夸奖我说:“小娥(指导员一直这样称呼我)真行,铲地一个月一天都没休息,真是好样的”。后来,他连续给我安排工作,处处关心照顾我。 指导员思维敏捷,做事干练,他和王连长是黄金搭档。那年秋收大会战之前,王连长做战前总动员,俨然一个指挥官部署着重大的战役。随后,指导员说,明天秋收开始,不耽误大家时间,八分钟说八件事。短短的八分钟,指导员对秋收战役中所应对的每一个细节,做了充分的补充。秋收战役就此打响,那年是个丰收年。 在兵团的几年,我们团、我们连是连年丰收,生产的大豆,都是免检滚包出口。电影制片厂曾几次到我们的麦场拍记录片。收割机、脱谷机隆隆响,运粮的卡车穿梭不停,田间、麦场到处是堆满的小麦、大豆和玉米,丰收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那年萝卜也大丰收,地里的萝卜都收不过来,指导员组织大家搞了一次夜战收萝卜。乘着色拔萝卜,还挺有意思的。从来没见过一尺多长又肥又大的青萝卜,大家不约而同悄悄的,用套袖装上了自己中意的大萝卜带回宿舍,当做水果吃。第二天早上,指导员来到宿舍说:我的萝卜都丢了,我来搜查拉!我们大家都笑,他也笑了。他理解我们,从小生活在大城市,来到北大荒,吃不到家里的饭菜,连水果都没有,所以他对我们特别宽容。我们在那里生活了七、八年,指导员处处关心我们,在我们的内心理视他如父如兄,要是现在的年轻人,一定会把他当成偶像。
当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我们的生活很单调,每天早上七点以前就到地头了,晚上天黑回到宿舍,吃完晚饭有时要开全连大会,每到这个时候,指导员连长带头说说笑笑的,有时跟大家一起唱歌,气氛很活跃。指导员、连长是怕我们想家。 我有一个小半导体收音机,用五号电池,声音不太好。电工马师傅帮我接了一个外接电源,还做了一个小木盒,可以使用一号电池,声音比以前好多了。每天晚上回到宿舍,我就打开收音机听广播,居然能够听到全国各地许多台。那时候八个样板戏不断的播放,所有唱段我都会唱了。团直机关宣传股的陆股长听说我会唱样板戏,还特意来找我,让我教他唱《智取威虎山》的唱段呢。 记得那年夏天,北京的新华书店发行了一本书,书名是《战地新歌》,是一本有很多好歌曲的歌本。那时谁能买到这本书,真是得到了宝贝。我更期盼着能够拥有一本《战地新歌》。 在兵团的生活里,我们最喜欢通讯员,他每天从营部取回信件、包裹,这是我们唯一能够与家人联系的方式。就在那段日子,我每半个多月盼望的家信,持续了一个多月都没收到。我每天焦急地等待着通讯员取信回来。又过了十来天,还是没有来信。赶快写信问家里发生了什么事。一周后,家里收到我的来信,我也同时收到了家信。因为,家里一个月没见到我的信,也急忙来信问我怎么了。原来,弟弟帮我买到了一本《战地新歌》,用大信封寄给我,他在信封外面精心的画上了他的杰作,并醒目的标注上《战地新歌》。就是因为他的精心制作,这个邮件丢失了,直到几年后回城都没收到。那时候,虽然远隔几千里,邮政丢失现象并不多,就因为是邮寄《战地新歌》,我没收到家里的来信。后来我想明白了,我的邮件一定没有丢,一定是被喜欢的人留下了。 如今,改革开放30年,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家用电器飞速翻新。想唱哪首歌,有太多的方式可以获取新歌了。公园里唱歌的、跳舞的,到处欢歌笑语。唱歌的每人手里都有厚厚的歌本,自发组成的合唱队,遍布在公园的各个地方,几百上千首新歌、老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快乐。家电下乡,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不论多远的地方,人们再也不会那样企盼得到一个歌本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