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竹泉 作者:戎马小子


 

  陵园·竹泉

到临沂后,一直下雨。

站在落地窗前张望,北面的沂河被下游的橡胶水坝憋得宽阔浩淼,如同一座狭长的水库。沿河两岸高楼矗立,鳞次栉比,颇有几分大城市的模样。南面是老市区,大多是些老旧的建筑。烟雨中,隐隐看到一座塔。

早起,窗外雨住。下楼向着塔的方向而去。

塔是临沂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临沂革命烈士陵园内。

陵园始建于1949年4月,占地19万余平方米,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内有纪念塔、纪念堂、战史陈列馆、烈士事迹陈列馆以及罗炳辉,王麓水,刘炎,张元寿,陈明,常恩多,汉斯.希伯等烈士墓,还有罗炳辉将军石像亭。

纪念塔位于陵园中心,高47.5米,全石结构,五角灯塔式建筑。塔身正面“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鎏金大字,是毛主席亲笔题写。革命烈士纪念堂东西两面正中是两块联碑,直通堂顶。碑上镌刻着6万余位烈士的名字,其中县团以上的烈士372名。他们都是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在以沂蒙山区为主的山东地区和华东各地的战斗中牺牲或因病去世的,其中有3万多是沂蒙人。

临沂向北不足百里是沂南县,抗战时期“沂蒙红嫂”明德英和“沂蒙母亲”王换于的故事就发生在该县的马牧池乡。

县城北20里的铜井镇竹泉村是个值得一游的所在。

一到村口,迎面一座石坊,上书竹泉邨三字,乃郑板桥所题,据说郑老先生曾两次到竹泉村。石坊两侧的石柱上镌刻着坊联:

梦里说梦,笔端几度桃源梦;天内寻天,泉上一壶竹洞天。步入石坊,迎面一道七八米高的石壁,上面有水倾泻而下,形成一个小小瀑布,水是从村北面的水库引来,瀑布属人造景观。瀑布旁边的乱石丛中还遗存着一块块尚未融尽的残冰,格外醒目。

竹泉村元明时期叫泉上庄,清朝乾隆年间改名竹泉村。古村背倚玉皇山,是块风水宝地。村中有一泉,用青石圈起,曰竹泉。泉水终年不断,据说每小时出水量30吨,大概是季节缘故,感到流量并不大。泉眼旁边的石台上放有竹筒,专供游人取水,舀了一筒泉水尝尝,水质尚可。

村落不大,现已辟为旅游景点。来自青岛的一位老板斥资过亿开发此村,原住民都已搬迁到附近的新村。原有的民房经规划修葺后供出租经营。所以整个村子显得比较整洁干净。村里除了一眼泉水外,还在主要街道旁边用青石砌就水渠,将水库的水引来在村中流淌。水渠附近是一蓬蓬的竹林,春风掠过,泉水潺潺,竹树婆娑,恍惚有几分江南水乡的味道。

竹泉村有四百年的历史。这里,泉自石出,竹倚泉生,村民绕泉而居,砌石为屋,竹林隐茅舍,户户临清流,泉水给了这位于北方穷乡僻壤的小小村落注入了活力和灵气。

怪不得智者和商贾都曰:

上善若水。

                                                                              2012-03-24


 戎马小子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77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