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微博一束【二】 作者:吴晓


 

 我的微博一束【二】

2011年10月3日

上人民网看报纸,人民日报冠冕堂皇;点击看海外版,最新的是前天的;再看京华时报,最新的是9月20日的;再看讽刺与幽默,又被幽默了一把,最新的是2009年6月19日的,也不知道这张报纸现在还有没有了。


2011年10月18日

北京朝阳门外神路街东岳庙门前没有红绿灯的路口,一辆小卧车静静地停在路中央,等待着面前人行道上的行人从容地穿过马路。我向小卧车的司机致敬:有正人君子的风度,是守法(道路交通法第47条)的模范!这是发生在昨天早晨8点钟左右的事。


2011年10月28日

我到工商银行买电,拿现金却不卖给,说要用银行卡,而原是可以用现金的,真是哪把壶不开提哪把壶。又去社区医院开药,因我要出差一周,家里的药只够吃6天,我想提前几天开药,说什么也不行,大夫建议我自费买药,我为吃一片儿,要花几十块钱买一盒,这医疗改革闹的。


2011年11月6日

看100集电视片《边疆行》额济纳旗那一集。主持人说商铺招牌“用中文、蒙古文两种文字书写”,应是汉文、蒙古文,语言文字的种类不是按国家来划分,而是以民族来划分的。在内蒙古,一般听不到犯这样常识性的错误,人们都说汉文、蒙文,汉语、蒙语,没有“中文”这种特定的写法说法,只有报纸和电视台才那样用。


2011年11月8日

我上半年去杭州,下半年去成都,步行上街,始终未找到一个报摊,买不到自己想看的报纸。杭州被称为“宜居城市”,成都号称“书香成都”,在这一点上不如南阳等中小城市。


2011年11月8日

到四川旅游,特别爱听导游小钟讲成都,讲四川,觉得比这两年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好听多了。建议栏目主持人挑选些小导游上讲坛,顶替那些专会讲帝王将相的大教授。


2011年12月3日

下午洗澡时,又见机关某后勤人员开大一无喷头的水龙头,用倾盆的水长时间地冲工作服。北京是个缺水城市,这样毫无忌惮地浪费,实在让人不能容忍!我几次想怒斥这种行为,但见在场的人都抱无所谓态度,我也怕引起不良后果。为这事折磨自己真不上算。咱北京不是讲“包容”吗?


2011年12月5日

浏览完第4期《炎黄春秋》。林培山《从票证兴废看中国经济》认为“当年实行凭票证定量供应,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其意义就在于它能使人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由此我想,如果住房实行凭票供应,光有钱没有票,房子不卖给你,那房价能不能降下来呢?


2011年12月17日

参加工作以后,开会时领导都要求带个小本本记录。还说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话是不错,但要看记什么了。对于那些正确而没什么新意的废话,我是不会回头再翻看记录的,相信很多人也不会翻看。与其这样,不如不记。


2011年12月26日

看北京晚报,第一眼在头版就发现差错:三条地铁新线“每日至少运营16小时以上”。24小时也是16小时以上,可能至少运营那么长时间吗?“以上”二字实在多余。“每日至少运营16小时”不就得啦?


2012年1月1日

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快结束了,如同春节联欢晚会不在春节(大年初一)演出一样,元旦晚会也不在元旦开演,只给元旦留了个尾巴,这也是中央电视台的传统了。


 吴晓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188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