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很没必要·乐观的被耍的猴子的妙言
作者:若水
|
|||||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很没必要 有人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当今,很多曾经的知青对这句话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没必要。 为什么说很没必要呢?因为文化大革命中的上山下乡运动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是背道而驰的。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是城市化。把这么多人的城市户口注销,把这么多城市青年赶到乡下去,是社会发展的反方向运动。 于四个现代化不利。我们知道,工业的现代化,需要大批技术人才,这些学生,中断了学业,说是“有知识”的青年。其实有不少人才上到初中,有的才小学毕业。只凭这些知识,建设四个现代化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都知道,上岗前要培训,如果国家真是为了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把这批青年学生下放到农村去,最起码应该对他们进行农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可是没有。他们用最原始的劳动工具从事笨重的农业劳动,这就是很少听说知识青年在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化方面有所建树的根本原因。要说有利于国防现代化那就更可笑。绝大多数到边疆兵团的知识青年日常工作就是种地,连枪都没摸过,有的甚至没见过。即便是摸过枪的,也不是什么尖端武器,凭他们那点儿文化也操作不了尖端武器更甭提为发展国防工业做贡献了。 于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的发展很无必要。大家都知道,知识有个连贯性问题。上山下乡运动,造成了我国科技人才的断层。这10年,正是亚洲四小龙腾飞的时候,世界经济在飞速发展,我们国家却因为人为的谬误耽误了科技人才的培养。后来意识到了,重新提出“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却耽误了时间。 于农村很无必要。我国农村的整体情况是地少人多。知青到农村去,大多数是种地。和农民争工分、争口粮,成为农民的负担。 对农村青年是不公平的。有选调、招工、上学的机会,当地农村都先济着知识青年了,这是不公平的。如果没有这些知识青年,农村本地青年本可能有更多机会。 对基础教育很无必要。小学生、初中生,看到上学的结果就是被轰到农村去种地。他们缺乏好好学习的动力,看不到前途。 于无数城市家庭很无必要。很多知青到农村以后,基本生活不能得到保障。在城市里的他们的家长牵肠挂肚,无心本职工作。有的家长年老体衰,得不到子女的照顾。他们为子女的前途担忧,整天以泪洗面。这一心理活动,从青年学生们下乡时那惊天动地的哭声中就可见一斑。 于知青本人很无必要。如果没有后来的拨乱反正,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将成为贫下中农新的一代。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一句话无论是在青年学生的去向问题上还是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上以及知青和农民的关系问题上所做的阐述都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 青年学生,不仅需要上山下乡,而且需要到工厂去,到部队这座大熔炉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单提和农民结合是片面的。 中学生继续升学也很有必要。上出学来,与工农兵相结合,在学习阶段多参加社会实践。老人家说过“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这句话把学生的主要任务说得很清楚。打断学习进程,硬说他们已经“毕业”了。把他们赶到乡下去。就是否定“学生以学为主”,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有的知青被推荐上了大学,当上了“工农兵大学生”。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昨天自己还是“再教育”的对象,怎么今天的任务就变成了“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了呢?这种矛盾现象是怎么产生的?事情很简单,这两句话都是片面的。知青上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改造别人。他们不过是延续他们的学习历程,只是中间这一段本应该上高中的却都下了乡,造成了基础知识的缺乏和不连贯,这就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带来了困难。 “很有必要”强调了改造主观世界。而我们一贯主张的是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 人和人之间是互动的,人群和人群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是互相影响的。片面强调知青上山下乡的任务就是“接受再教育”和“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相矛盾。造成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句话的片面性。 我们所说的“很没必要”不是说改造主观世界不重要,不是说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不必要。而是要强调说明这句话作为“文革”中上山下乡“运动”的理论依据于国,于民都是不利的,是片面的、站不住脚的。 说很有必要,肯定对有些人是很有必要滴。对谁?就是对提出了“很有必要”的人。始役之,终弃之。而且可以掩盖发动内乱,导致工业发展停滞,城市容纳不了这些新生劳动力的诸多问题。 时至今日,还有的人为“很有必要”涂脂抹粉。他们的理由之一就是“行”和“知”的关系。行,所以知。到农村去了。了解了农村,进而了解了社会,为以后干一番大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想要说的是,我们并不反对到农村去,我们并不反对了解农村,我们不赞成的是以一个永远受“再教育”,永远被改造的身份到农村去。而且扎根,永无出头之日。这些人,他们今天是“事业有成者”。可他们偏偏忘记了是改革开放的国策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他们自吹自擂,不懂得感恩,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企图歪曲和掩盖事实真相,把那一段旅程描绘成人间天堂。我们说,你也就是回来了,才会有此高论,如果强制(说好听点儿,叫“号召”“动员”)你在那里呆一辈子,苦兮兮的,此时,你也许正想着怎么到城里打工挣两个钱盖房子呢,那有什么心思讴歌你的光辉经历? 也有的说,我在那里当了老师,促进了城乡文化交流。我们说,看一个问题要从整体上看。1700万知青下乡,有多少当老师的?1977年恢复高考,中国570万考生走进了高考考场,各大专院校录取了27.3万人。不到5%。那95%的知青为什么落榜?最主要原因就是系统知识的缺乏。你当老师,站在讲台上,说明你还有些知识,你那些知识是怎么得来的?是“17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培养的你,不是受“再教育”得来的吧,所以,你还应该感谢“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呐。你不知感恩,反在那里喋喋不休沾沾自喜,如果只让你上到小学毕业,如69届、70届,你可能站在中学的讲台上吗? 还有的说,如今的青年一代。吃苦太少。不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所以把他们赶到乡下去很有必要。我们并不是认为吃些苦对一个人的成长没有好处。但当时是怎么一个情况?大多数青年学生是怎么下的乡?当时是告诉你下乡吃些苦然后回来委你以重任吗?否。当时就是让你去接受改造,说全面点儿叫改造世界观,说艺术点儿叫“接受再教育”,而且是扎根,就是永远,就是一生。这一要求,对所有曾经的知青,包扩那些至今还唱着高调的人们,你们真的能接受,而且发自内心的拥护吗?否。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返城才是千百万知青不搀假的心声。他们把他们的心声化为了实际行动。这才是历史的真实。千百万知青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否决了“很有必要”。另外,我们要说明的是,吃苦,不是青年成长必需的历史阶段。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洲,他们的国家没有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国家不也发展了?而且不比我们这10年慢。一些老人也不必多虑,70后、80后、90后,正在或将撑起共和国大厦。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他们。我们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强。 让“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论见鬼去吧。
主角:一只脖子上栓着链子的被耍的猴子。 配角:人人:你从来没想过,你这样被耍猴人耍很可悲吗? 猴子?可悲吗?我怎么不觉得。我很快乐。 人:你天天翻跟头,不累吗? 猴子:现在挣口饭吃容易吗?我只当锻炼身体了。 人:你这么下去,有什么前途? 猴子:谁说没有前途?如果马戏团招演员,是会看上我呢还是会看上那些山里的野猴子?我有实践经验。 人:听说要带你上山上去演出? 猴子:上山好啊,我正想到处去走走,这不是免费旅游嘛。 人:听说还要下乡? 猴子:下乡好啊。乡下的桃子新鲜。我最爱吃了。 人:那么多人围着你看,你不觉得他们的笑对你是一种嘲讽吗? 猴子:他们看我,我也看他们。他们觉得我可笑,我觉得他们可笑。我可笑的不就是翻跟头吗?他们可笑的事我要告诉你,你得笑三天三夜。 人:你从不后悔吗? 猴子:你们人最虚伪!你们把我捉了来,给我套上了这根链子,你们想过没想过要征求一下我的意见?要说后悔不后悔,那是指自己的决定被后来的实践检验,对了还是错了,走没走弯路,事后对自己选择的反思。可是当时我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吗?我能有自己的决定吗?我真不明白我们猴为什么变来变去,竟然变成了人。你知道我如果变成了人,我最想做什么吗?我最想给你也套上一根链子,问问你这个问题。 人:真没想到,一只被人耍的猴子竟然学会了思考! 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以此短文敬献给尊敬的为祖国建设贡献了美好青春的知青们。过去的知青,现在已经年近花甲。40年弹指一挥间,沧海已经变成桑田。我真诚的祝愿前辈们快乐健康!祝愿博友们快乐健康!祝愿所有的劳动者快乐健康!
有些人自以为自己是耍猴人,其实也不过是一只被耍的猴子。 是猴子,就免不了有它的思维局限性、历史局限性、社会局限性。 那根链子,就是时代的印记。 猴子中本事最大的要算是孙悟空了。他曾阴曹天宫一通折腾,最终还是戴上了紧箍咒。 那紧箍咒是他自己给自己带上的。 一名外国女教师在给她的学生讲解《西游记》时说,一只猴子,还有一头猪,跟着一个和尚去取经,半路上打碎了一堆骨头,打死了一只蝎子,打跑了一只兔子和一条小金鱼。 国人津津乐道于《西游记》《西游记后传》《西游记后后传》,只有这名外国女教师道出了真相。毕竟是旁观者清。 读《乐观的被耍的猴子的妙言》,有人读出了乐观的心态是决定一切的,有人回忆起了凄苦的往事,有人读出了讽刺,有人读出了自嘲…… 当年的知青就像这些猴子,被人在脖子上套上链子,牵到山上或乡下去演出去了。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猴子是自愿在脖子上套上链子到山上或乡下去演出的。 但这样的猴子毕竟是极少数。 猴子有追求快乐生活的天性。 猴子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人要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就是为了都生活得好一些,更何况一群猴子。 偏偏有人问猴子:你们对当年的上山下乡悔不悔? 猴子们的回答大致有以下三种:1无悔。2有悔。3有怨无悔。 一只脖子上套着链子的被耍的猴子向提问人表达了它的愤怒和无奈:它当初是被人硬套上链子牵着走的,现在倒要问它悔不悔! 它看透了人的虚伪。 后来呢? 后来这只猴子老了。它退休了。 因为它年轻力壮时做出过贡献,为耍猴人;所以耍猴人给了它一份安稳。 这只猴子有时写写博客。它写的是自己的演出回忆录,它不知道,它在写历史。 它不是司马迁。 它听说数学上有这么一个符号——∑,对了,就是它。这是求和符号。 千千万万个像它一样的猴子写的东东加在一起,胜过一本《史记》。 那天,它读了若水博客中的一首名叫《过好每一天》的诗,把其中几句抄了下来:愁眉苦脸也是一天,/高高兴兴也是一天,/我们何不/快快乐乐每一天。/年轻时,/我们也曾做些贡献。/退休了,/国家给我们这么多钱。/我们何不/乐乐呵呵每一天? 它以为然。 这只猴子是个乐观主义者。
若水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17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