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吴祚来、张颐武等:雷锋话题 作者:大仙鹤搜集


 

 寻找隐藏的主语

    ——从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谈起

作者:胡平

来源:新浪博客

著名的无名英雄(多矛盾的短语!)雷锋同志生前在解放军部队里就很著名,他是全军学毛选的头号积极分子。雷锋死后,毛主席发起学雷锋运动,老人家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纷纷为学雷锋题词。学雷锋,学什么呢?伟大领袖自己没明说,林彪的题词画龙点睛。林彪的题词是:“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把林彪的题词带进毛主席的题词里,毛主席的意思就很清楚了。原来,毛主席是号召全国人民读他的书,听他的话,照他的指示办事,做他的好战士。

也许,不少人会感到愤怒,感到惊奇:一个人怎么能如此狂妄自大?岂有此理!其实一点不奇怪。现在我们知道了,1949年10月1日中共开国大典,事前拟定口号,“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这句口号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自己加上去的。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向雷锋同志学习”这句话没有主语。谁向雷锋同志学习?不清楚。一般而言,“向某某学习”这种句型,其被省略的主语是“我”或“我们”。可是毛泽东这句话不同,在“向雷锋同志学习”这句话里,省略的主语不是“我”或“我们”。试把“我”(即毛泽东)或“我们”带进“向雷锋同志学习”句子中,那就成了“我(或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他读我的书,听我的话,照我的指示办事,做我的好战士。”简直就不通了。可见,这句话的主语不是“我”或“我们”。这句话的主语其实是“你们”,是“全国人民”,独独把说话的“我”即毛泽东本人排除在外。中共领导人讲话,常常用这种没头没脑的省略主语的方式。要正确地理解它们的意义,首先要找出真正的主语。

邓小平讲话也常常没有主语。邓小平有句名言:“摸着石头过河。”这话没有主语,谁摸着石头过河?其实,邓小平这句话的主语是“我”,是邓小平自己。这中间不包括别人。毛泽东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和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这两句话同样都是没有主语,但两句话隐藏的主语却完全不一样。“向雷锋同志学习”那句话的主语是除开“我”即毛泽东自己之外的你们大家,而“摸着石头过河”那句话的主语却是除开你们大家之外的“我”即邓小平自己。邓小平决不是鼓励或同意全中国人民都可以自由试验自由摸索。按照邓小平的意思,全中国只有他邓小平一个人可以自由试验自由摸索,别人都不准,连胡耀邦、赵紫阳都不行。胡耀邦、赵紫阳要在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之外再自己摸着石头过河,那就成了“搞资产阶级自由化”,那就要把你赶下台。至于普通人就更不准许你自由摸索了。魏京生办了个刊物叫《探索》,只不过是写写文章,在思想领域里摸石头,还不是直接地下到河里摸石头,就被邓小平亲自下令抓起来了。按照邓小平的意思,只有他自己才有权摸着石头过河,别人都不准摸,要摸也必须在他的指挥下摸,他说不准摸了你就不能再摸了。一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就是没读懂邓小平这句话。他们以为邓小平是实用主义者,其实邓小平只对自己实用主义,对别人是专制主义。

邓小平还有句名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话也没主语。让,谁让?邓小平没明说,但意思很明白,那就是邓小平自己。在这里,邓小平代表共产党,是邓小平,是共产党“让”我们中国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请注意这个“让”字,意味深长。因为有“不让”才有“让”,没有“不让”就无所谓“让”。邓小平和中共能“让”一部分中国人先富起来,首先在于他有权力能“不让”你富起来。过去共产党一直是“不让”人们发财致富的,现在“让”了。能“不让”而又“让”了,你能不感激吗?所以很多人感激邓小平。但是没听说过美国人发财致富了感谢布什、感谢克林顿的,因为美国人发财致富不是美国总统“让”的,因为美国总统根本没有权力“不让”别人发财致富。由此可知,当很多中国先富起来的人讲话感谢邓小平时,那其实等于是在指认邓小平是独裁者呢。

专制政治的语言有很多特点,省略主语便是其中之一。寻找隐藏的主语,我们可以破解很多专制政治之谜。

 

 雷锋,一颗被政治利用的镙丝钉

作者:吴祚来

原载:德国之声日期:23.02.2012

新华网报道,从1973年开始,北京一所小学的学生坚持连续写雷锋日记。这所学校就是北京雷锋小学;湖南也发起千所学样重温《雷锋日记》活动。中国学者吴祚来撰文,雷锋是一颗被政治利用的镙丝钉。

http://www.dw.de/image/0,,905135_4,00.jpg从毛泽东为雷锋提词到今日,三月依然是“雷锋精神”引导全民的月份,只是在今日,公众对“雷锋精神”及隐含的政治意味有了更多的审视和判断。

雷锋是自己塑出来的,也是官方塑造出来的1963年3月5日,《解放军报》发表了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一场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就在全国展开了。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很快就在全国传唱,这一唱,就快半个世纪,可以说,它浸透或占据了数以亿计中国人的成长记忆。

一个普通的军人,在一次自己也有责任的事故中遇难,这本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的说法,雷锋在这次意外事故中,负有重大责任,他让没有驾照的学徒倒车,自己在车后指挥,汽车撞倒了电线杆,砸中了雷锋,雷锋因伤势过重而“牺牲”。这样的事情,应该作为责任事故予以通报批评,使其它人吸引教训。但宣传部门习惯于将丧事办成喜事。

他们发现了雷锋日记,尽管雷锋日记许多内容也被人视为后来有关部门的代笔之作,但将日记公开,通过日记来表彰一个人,或通过日记来指证一个人犯罪,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那是一个倡导无私的时代,既然无私,那么,一切都可以公开,自己写日记,也是在公开写个人的宣传材料,写日记的时候,想到的不是它的私密性,而是在面对组织或上级,表达一份可以公之于众的内心情感。

写日记因此是一种“交待”。

个人财产公有化之后,就是个人的思想情感公开化或公有化,一切都在在组织的掌握之下,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每一个人都是革命的镙丝钉,保证党叫干啥就干啥。雷锋日记的公开化,并出版成出物,数以亿册的发行,雷锋不是受益者,因为雷锋是孤儿,孤儿是党和政府的孩子,某种意义上也是公有的镙丝钉,后来文革样板戏中的男女主角,也是这样的身份,无家无室,无牵无挂,独自一人闹革命。无家化,无私化,这样的无产者、革命者,最纯粹,最有示范价值。

从学习雷锋好榜样歌词里,我们可以看出雷锋的核心价值:忠于革命忠于党、艰苦朴素、愿做革命的镙丝钉、集体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毛主席教导记心上及毛泽东思想来武装、保卫祖国、继续革命当闯将、立场坚定斗志强。

这里,毛主席教导与毛泽东思想被两次提及,这是重中之重,既是回报毛泽东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又突出听毛主席话,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的政治意志。忠于革命与忠于党,只是一顶帽子,雷锋自己呢,只是一个镙丝钉,不是人,而是工具,工具箱中的一颗钉子而已。而这一切,都是自愿的,没有任何人强迫他这样做。这是革命者的最高境界,人类社会中,只有宗教精神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

仅有政治情感远远不够,不能收获广泛的民心民意,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则可以使人民满意,因为人民都希望看到道德高尚的人,为自己无偿提供服务,雷锋出门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牵老大娘过马路,雷锋大年初一为生产队捡粪肥,雷锋在雨夜里送母子回家,民间社会能做的好事,雷锋基本都做到了。如果没有做到,也会有人补写雷锋日记,让雷锋做到,雷锋日记要服从组织与宣传的需要。雷锋是自己塑造出来的,也是有关部门塑造出来的。

学习雷锋是为了为人民服务吗?学习雷锋能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吗?答案是否定的。

1963年开始学习雷锋,到1966年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也就三年时间,学习雷锋三年之后,这些学习雷锋的青少年们,就参与了残无人道的打砸抢行动,对自己的父母、对教师、对陌生的知识分子或过去地富反坏右,都痛下狠手或杀手,由此可见,学习雷锋不是为了提升个人道德品质,而其核心内容是听毛主席的话,是对所谓的敌人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

学习雷锋,无疑成为文革前的一场宣传热身,它通过学习雷锋,使所有青少年、士兵无条件地听毛泽东的话,接受毛泽东的指令,把自己变成完全的斗争工具。某种意义上,学雷锋在三年自然灾害之后,为重新确立毛泽东形象与毛泽东政治地位,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看起来雷锋被塑造成了精神典型,而雷锋所崇拜的,正是毛泽东这尊神。

所谓忠于革命忠于党,完全是个幌子,革命与党,都是没有具体人格的,也不会发出声音,只有一个人民领袖,是一个人,一个可以发号施令的个人,一旦对他形成终极崇拜,国家的灾难就来临了。学习雷锋过程,让所有的人都学习毛泽东思想,用毛思想来武装人们头脑,使毛泽东的地位勿容置疑地崇高,神圣不可怀疑。

伪造的神话,总会被人揭出破绽人类朴素的互助精神,自古而然,传统社会通过三字经等读物,使孩子们知道做好事是一种人道或孝道,慈善、乐于助人在宗教文化里,也是获得善报的必要条件。学习雷锋不从人类文明宝库中获得素材,而是将雷锋打造而一个革命圣人,其政治用意昭然若揭。毛泽东号召向他学习,因为雷锋日记里有一条,人不吃饭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泽东思想不行。将学习毛泽东思想与人的吃饭看成一样重要,一个是生存食物,一个是干革命的精神食粮。

人类本能的善良仁爱精神,没有任何尊重,似乎一切做好事,行善举,都是学习雷锋,而学习雷锋做好事,又与雷锋的政治热情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一种巧妙联姻,几乎做到了天衣无缝。但它却使人忘却了自己源于内心的真诚与爱意,人的互助与关怀,只能与政治行为联结在一起。雷锋成为精神符号,每一个人行善都要从雷锋这里出发。

当年中考,我们考试作文题就是《当我听到学习雷锋好榜样》,我无从写起,我的作文有史以来第一不及格,而在日常作文课中,我的中小学作文几乎都成为范文,在班级中被阅读,或被抄在黑板报上,供同学参考。我内心无法接受学习雷锋这样的政治号召。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直到上大学,还有学习雷锋的活动,我们被组织到城市市区一些脏乱差的地方,清除应该有城市环境卫生部分清理的卫生死角,我们到轮船码头候船大厅,帮助他们打扫他们几十年没有打扫过的窗户与墙壁。

学习雷锋就帮助那些失职的人们,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青少年们一年又一年,被当成扫把与抹布,去清洁这个永远垃圾满地的社会。学习雷锋成为成人世界的谎言,而被制作成青少年世界的蜜糖,孩子们被迫服用,服用这颗蜜糖之后,就会反智,不顾常识,被组织或有关部门驱使,利用,制造另一种假像,让整个社会感受到,雷锋还活着,还有大街小巷里表演着。

但随着网络时代到来,雷锋日记不断被质疑,伪造的神话,总会被人揭出破绽。

譬如雷锋大年初一帮农民捡粪:在1960年的一次录音报告中,雷锋说:“比如,我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想到,一定要在新的一年当中,多做更好更多的成绩。因此,我连过年所放的假都没有休息,我去捡大粪,初一初二那两天我一共捡大粪600来斤。我想到这也是响应D的号召,大积肥,也搞了卫生运动,也能够促进农业生产。”(这次录音报告以“一辈子学习毛著”为题收入《雷锋全集》)

有网友找出雷锋三次为农民捡粪,每次都能捡到300斤以上,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粪的来源一般是狗粪或牛粪、猪粪,这些多会由农民自己捡拾到粪坑里成为肥料。一般二三个小时最多只能捡拾到五六十斤,也就是一担,因为稻谷一担也只能装满一百多斤,如果按这样的最高效率,雷锋一天不吃不喝,也难以捡到三百斤重的粪肥。而且粪肥各有其主,各家田地里、房屋周边的肥料各归其主,雷锋如果去捡拾了,可能损害了别人的权益。

我们在上初中时,被一位政治先进教员驱逼着每天早上给学校田地捡肥料,每天早上二三个小时最多能捡二十来斤,如果想捡到五六十斤,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偷偷进入别人牛棚,把别人的粪堆装在筐里挑回学校。雷锋捡粪故事,显然是后人代笔的,而且严重违背生活常识。

“东方论坛”上一位叫王凯奇的家长说,自己四岁女儿就质疑雷锋日记的真实性,雷锋雨夜遇到一家母子,雷锋将雨衣披在母亲身上,自己帮人家抱着孩子,最终呢,孩子没有淋上雨,这样的违背常识常理的故事,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识破,为什么还堂而皇之让孩子们学习呢?

在稻草背后做着自己的政治游戏新华网北京2012年2月22日报道说,自1973年开始,北京一所小学的学生坚持连续写雷锋日记。这所学校就是北京雷锋小学。21日,该校学生在升旗仪式上宣读了本学期的第一篇雷锋日记。

日记是日记,作文是作文,日记是不能公开宣读的,为什么学校不从小培养孩子们珍视自己与别人的私密生活?这样的公开日记,就不叫日记了,应该改成每日作文,或者叫作文素材。如果唤起孩子们内在的爱心需要,那么,这份爱心是持久的,发自内心的,而一旦将其作为日记公开化,孩子们私生活与公开生活就无区别了,容易产生假像人格,做事不是为了内心的感受,而是为了得到表扬,或者与某一个精神符号联系起来,成为给雷锋贴金的外在行为。

这篇报道说:当年的日记本如今已经泛黄,一些用铅笔写的字甚至也已经开始模糊不清,但雷锋精神却在随后的一本本日记中传递。“我帮一位老人拎菜篮子”“国庆彩排大家互相关心”……现在,孩子们仍然用笔记录着自己学雷锋的点滴。因为学雷锋做好事,曾有一个笑话,一位老人过马路,不断被孩子们牵到马路对面,来来回回无数次,因为孩子们好不容易发现一个老人过马路,老人只好配合学雷锋的孩子们,来来回回过马路,这样孩子们好回去写学雷锋日记。

关于北京的雷锋学校,新华社的报道还说,2006年,两个三年级孩子发现学校附近60路车站的公交工作人员经常没有水喝,就自发每天给他们送水。现在两个孩子早就毕业了,但送水的任务却被学弟学妹们接下来,一直坚持到现在。

我们要追问的是,60路公共汽车的管理者严重失职,不关心工人喝水,五六年都没有改观,是因为没有工会造成的,还是其它原因?为什么孩子们在弥补成人社会的缺德与失职呢?

国际在线报道2月23日报道:重温《雷锋日记》:2月22日,湖南省会千所学校、百万学生“续写雷锋日记,争当雷锋传人”活动启动式在湖南大学举行。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说,希望每位学子在学雷锋实践中不断创新学习载体、丰富时代内涵,续写雷锋日记,书写青春篇章。

陈润儿这样的官员,自己学过雷锋没有?网络上检索,没有看到他自己学雷锋的日记,也没有看到他学雷锋的报道,现在他突然要求百万学生学雷锋,当年毛泽东要求全国人民学雷锋,他自己呢,学过雷锋没有?陈润儿这样的官员应该公开自己的财产,中国的成人社会与领导阶级,只有一厢对下面的各种精神要求,但对自己呢,只有领导权,既无监督,又无公开,这样的学雷锋,到底是一种什么行为呢?

他们实在是找不到别的玩法了,实在是没有任何道德精神引导了,搬出雷锋这根稻草,做成稻草人,让别人跟着稻草人起舞,他们自己呢,在稻草背后,做着自己的政治游戏。

作者简介:吴祚来,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社长,著有《文化是一条河流》、《中国古典艺术观照》、《通往公民社会的梯子》等多部文集与专著。多次被评为年度百名公共知识分子。

 

 王盛波:雷锋没送过我奶奶

这是一张许多人所熟知的照片:雷锋左手拎着一个大包袱,右手搀扶着一位手拄拐杖的老太太,一位小姑娘牵着老太太的衣角站在一旁。在雷锋画册上,对这张照片的注释是:“1960年,雷锋因公出差回来,在沈阳车站发现一位老大娘拄着拐棍,背着包袱走路很吃力,雷锋上前接过包袱把大娘护送到抚顺,当大娘的全家向雷锋道谢时,雷锋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自从这张照片发表以来,很少有人怀疑这张照片的真实性。然而,事实却是,这张照片跟历史开了一个善意的玩笑。记者在采访大连《新商报》副总编辑王盛波时,他说:“这张照片上的老太太就是我奶奶,而在拍这张照片之前,雷锋根本没护送过我奶奶回抚顺。”那么,这张照片又是怎么样拍出来的呢?

王盛波第一次见到这张照片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照片刊登在一本画册上。后来,他在抚顺伯父家也看到了这张照片,只不过这张照片被放得很大。伯父对他说:“照片上的老太太是你奶奶。不过,并不像画册上说的,雷锋没送过你奶奶回家,这张照片是后来补拍的。”“后来,这张照片的秘密我也只跟几位好朋友说过,”王盛波说:“那时,雷锋已经成了全国人民的偶像,人人都在学雷锋。在那个背景下,这样的消息是不能公之于众的。”到了2001年,《大连日报》准备搞一期纪念雷锋的专题报道。当时正在《大连日报》工作的王盛波想要写一篇揭谜这张照片背后故事的稿子,他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领导。领导当场拍板:“写啊,现在思想都解放了,有什么不能写的?”为了写好这篇稿件,王盛波回到抚顺,向伯父仔细询问了当时的情景。稿件顺利刊发,这件尘封了40多年的照片之谜终于大白于天下。

现在谈起40多年前的那段往事,王盛波的记忆依然清晰。王盛波回忆说:“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驻地在抚顺市望花区,而我伯父一家当年也居住在望花区新民街一带。1957年,我爷爷、奶奶从山东龙口老家到关外看儿子,来到抚顺我伯父家。伯父在附近为我爷爷、奶奶租了一间屋子,离雷锋所在部队的营地很近。1960年的一天,我爷爷、奶奶在街上走着,迎面走来两个穿军装的人。后来他们才知道,两个人中一个是雷锋,另一个是一位新闻干事。”“雷锋发现我奶奶与他曾从沈阳护送到抚顺看望儿子的老大娘很像,就主动与我奶奶攀谈起来。他问起我奶奶家里的情况,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等等。

事隔不久,雷锋和那位新闻干事一路打听找到了奶奶住的小院。那位新闻干事围着我奶奶问这问那,不时地往本上记着什么。

雷锋也没闲着,帮着给我奶奶家挑水、扫院子。临走时,那位新闻干事拿出相机问我奶奶:‘老人家,你跟雷锋照张相好吗?’奶奶高兴地答应了。这时,那位新闻干事看到邻居苏姓家中的小姑娘正在院子里玩耍,就忙喊:‘小妹妹,过来,一块儿照个相。’摆好姿式正要按快门,那位新闻干事好像又想起了什么,跟我奶奶说:‘老人家,你家里有没有包袱,拿来用一下。’”就这样,这个后来为许多人所熟知的照片,瞬间定格了下来。

后来,王盛波还想再找到照片中的那位小女孩,但因为当年周围的邻居都搬走了,那位小女孩也不知去向,这也成为王盛波心中的一个遗憾。

来源:大连晚报2006-03-05

 

雷锋精神”有普世价值吗?

     ——美国西点军校中没有学雷锋活动

来源:360图书馆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304/10/469322_191529834.shtml

2003年3月5日,《北京娱乐信报》刊登了一篇报道:

“《辽沈晚报》报道,一位名叫田志芳的原我国驻美外交官,近日向雷锋纪念馆提供了一份印在西点军校简介资料上的雷锋的照片,这是他1984 年至1988年在中国驻美大使馆工作期间参观美国西点军校时收集到的。据分析,雷锋的照片被悬挂在学员们学习的地方,旁边还有一面五星红旗,可以看出西点军校的确倡导过雷锋精神。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西点军校是否真的有过学雷锋举动’这个曾引起一段讨论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了……西点军事学校的学员们学习雷锋。雷锋精神的潜在力量超越国界。”

这篇报道曾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许多报纸争相转载,认为雷锋精神已“超越国界”,“具有普世价值”。专门打假的方舟子随即写信给西点军校(正式名称为美国军事学院),要求做出澄清。西点军校公共关系办公室克里斯蒂娜·安克拉姆很快地回了信:

“那篇文章中关于雷锋的信息是不准确的。在本军事学院,没有雷锋的塑像或画像。雷锋语录没有被印在任何正式的学员出版物中。虽然历史课和中文课也许会讨论雷锋,但军事学院并不赞赏他或其哲学。”

2005年7月,我访问过西点军校。那是距离纽约市约80公里、哈德逊河河湾西岸,风景如画的一个地区。军校校舍依山傍水而建,一大片用灰色花岗岩石头垒砌成的建筑楼群,其间镶嵌着几块大小不一的绿茵草坪。在中央草坪周围,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青铜雕像座落其间,其中包括西点培养的三大著名将军: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以及一直因脾气暴躁、人缘不好未能评上五星上将,但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将领四星上将乔治?巴顿。在西点会议大厅里的墙上的画像中,最突出的依然是5位五星上将:阿诺德、布莱利、艾森豪威尔、马歇尔和麦克阿瑟,还有其他人的照片和画像。我特别注意到,在我们参观所到之处,没有见到雷锋的影子,证实了克里斯蒂娜·安克拉姆回信的真实性。

“西点军校怎么可能学雷锋呢?!”当我和一同参观西点军校的人们聊起西点军校“学雷锋”的传说时,身边的一位女士发出了惊异之声。接着,这位旅居美国多年的大陆同胞,滔滔不绝地讲述了一大堆理由:

“首先,政治理念不一样:西点军校的校训是:Duty,Honor,Country(责任,荣誉,国家),军校的学员们都信守这个校训;雷锋的政治理念是:‘忠于革命忠于党’,‘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其次,道德观念不一样:美国倡导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主张发展个性;雷锋念念不忘的是‘阶级斗争’、‘集体主义’、‘螺丝钉精神’。第三、思想、生活方式不一样:美国人欣赏随意、自由和时尚的生活;雷锋为了表现‘艰苦朴素永不忘’,买好了的一件时髦衣服和一块手表,宁愿压在箱子里不敢穿戴,如此等等。总之,两种理念,两种文化,彼此不搭界、甚至是针锋相对的,怎么能融合在一起呢!”

这位女士补充说:“说美国人崇尚‘个人价值’,不等于美国人不热心公益,不乐于助人。恰恰相反,美国人大都信仰基督教,基督教教义之一,就是要有爱心和帮助别人,早已成为这里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社会风气。”

这位女士说的没有错。我旅居美国时,就多次得到一些素不相识的美国人的主动、热心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老伴儿常说的一句话:“美国到处有雷锋!”可见,助人为乐的精神,在美国早已普及,无须再向雷锋“取经”学习。

是的,比起像美国一些先进国家良好的社会风气来说,我们国家目前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长期以来,我们国家推崇的是政治信仰,不是道德信仰,而且道德信仰常常受到政治信仰的冲击,“学雷锋”运动的兴起和衰落,就是其中一例。当前,随着官场腐败现象和社会“道德滑坡”的日趋严重,雷锋精神的魅力光环已经逐渐淡去,报纸上的空泛宣传,一年一度学雷锋的活动流于形式的滑稽表演,还有“雷锋叔叔不见了”,“雷锋叔叔年年有,今天来了明天走”,这些流行的顺口溜,正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现象,使雷锋的道德形象真正在每个人的心里扎根,成为普遍的、自觉的道德诉求,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摆在中国人民,首先是当代政治家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超越“道德焦虑”:雷锋的当下意义

作者:张颐武

来源: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83f2d0102dwy2.html

经过了近50年的岁月,雷锋的形象仍然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无论在日常生活之中,还是在社会对于道德伦理的探讨和关切之中,雷锋都始终是社会的焦点。这说明雷锋已经是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人对于善良和美好的理解的一部分。雷锋的形象仍然活在中国人的心中,是构成中国人的精神和价值构成的基本元素。

中国经历了三十多年高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个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和市场化带了的新的社会格局和利益格局让社会经历着复杂的伦理方面的冲击。一方面是市场经济带来的以法律和契约为基础的新的社会模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计划经济时代主要由道德来调节的人与人的关系有了新的因素,导致了新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发展,市场经济中个人的权利意识和利益的关切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人们所面对的利益关系和生活形态的变化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使得原有的许多观念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这种变化和调整的过程还在持续和发展之中。

因此,社会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在计划经济或者市场经济初期的社会中难以理解甚至难以想象的问题,而现实存在的一些唯利是图、诚信丧失、道德沦丧的案例也往往触目惊心。同时,通过法律契约调节的一些问题和人们通过道德的理解也会发生一些矛盾,引发困扰。如这几年中常常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家庭财产分割的亲人之间的争议,媒体常常报道的“救人”被牵入赔偿官司的案例等等。情与法,道德与法律,市场经济下的利益追求和人们的精神追求等等方面的困扰都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人们的“道德焦虑”。媒体和公众对于当下道德状况也有强烈的不满。这些有关道德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群”。而现在个人的“幸福感”和“认同感”所所出现的问题和困扰也来自对于他人的信任和情感与精神需求的缺失。今天的“道德焦虑’在于,好像社会越发展,我们的道德状况却越让人忧虑。

这种“道德焦虑”当然需要新的应对的策略和新的观念的思考。但雷锋精神所具有的基本的内涵则是这个社会所必须倡导和坚守的。社会承认人们的利益诉求的合理性,但仍然需要有更高的精神支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支持个人的发展和成功,但也永远需要奉献、善意和良知的承载。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所造成的变化和冲击,只能让人们更加意识到雷锋的精神的意义和价值。

伴随着时代的巨大变化,雷锋的形象的那些和当时的历史情境和条件密切相关的某些部分已经回归历史,而留在我们心中的是一个“中国好人”的形象,是中国人所具有的善良和美好的象征,也是人类共同的美好的情感的象征。对人充满善意,乐于助人,承担责任,对别人的痛苦有高度关切的好人形象,是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的,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现在倡导学雷锋其实是把中国人的传统美德,那些延续了千年的善良和美好,与现代人对美德和精神境界的追求结合起来的集中表现,雷锋作为一个善良人的形象仍然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这既是几十年来的历史积淀的结果,也是今天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的需要。我们要建构的是一个充满人性光辉的市场经济的社会,是一个把善意和美好作为基础的社会。人们在这些年的高速的经济成长中其实都已经充分的意识到,仅仅有物质的丰富和欲望的满足,社会是不可能有正常的发展的。而雷锋的“好人”的形象,他的充满了善意和对于他人的关切的品德,其实正是今天的社会所迫切需要的。雷锋所体现的美德,其实正是市场经济的社会所必须倡导和坚持的。因此,今天我们对于雷锋这个中国好人的需要,正是对于市场经济社会的美德和善意的需要。

今天我们在继承和发展雷锋的精神的时候,需要更好地内化为新的实践。让雷锋的精神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得到发展,这有两方面的值得关注,一是通过具体的礼节和规则的确立,让一种利己利人、达己达人的理念通过个体的日常生活表现出来,通过教育和倡导使之成为人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这需要的是通过细节的倡导和要求使得正面积极的生活方式内化为人们的自觉的追求,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倡导对于契约和法律的尊重。二是通过社区服务和志愿服务的具体实践,使得人们之间的“守望相助,互相扶持”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让人们通过社区或具体的生活关系感受到生活中的善意。这些都既需要社会、媒体和政府的倡导与推动,也需要公众的自觉意识的确立。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超越今天存在的“道德焦虑”。

总之,我们需要将雷锋的精神内化为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的社会实践,这将是善意和美德生生不息,永远延续的基础,也是中国迈向辉煌未来的基础。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