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漩涡年代中的“青春方程式” 作者:阳新


 

 坚守:漩涡年代中的“青春方程式”

【作者授权田小野微信公众号“熊窝”发表】

偶然在小熊的博客中看到了《五十个北京女知青的自述》,大名是“青春方程式”,在“知青热潮”的回忆中,我居然没有发现这本1995年出版的书。

我本人和此书的许多作者都与女一中有关,产生阅读欲望是很自然的。定价15.8元的《自述》出版已经25年,还在流通中的存量不足10册。花费30元,一周时间,通过网站和快递从遥远的南京购到了一册二手书。北京自然也有存货,报价提升到80元,甚至120元。当今,绝大多数图书,不论新旧都在降价发行时,上扬的价格也从侧面说明了收藏此书的历史价值。

右1995年第一版;左2000年第二版.热烈欢迎首都革命青年来我盟安家落户!

当今,电影首当其冲,要以角色的性别来获取利润,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时代曾将几百万刚成年和未成年的孩子们抛向远方,其中的女孩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让他们面对大地、草原、山林开始自己的生活,更严格的说实际上是一种生存对抗。农村、农场和草原上世代生活的农民、牧民大案地帮助、养育了他们,书中这50位姑娘也和千万知青一样,虽然艰苦,依旧完成生存和撤离全程。

生活环境、居住、饮食和城市的天壤之别,使她们体验了社会差距,也集三大差距于一生,要想改变这种差距,仅仅依靠她们自身是徒然的。坚守,是惟一的选择,我以为“方程式”的第一个解就是“坚守”;有了这种“坚守”,才能“适应”;适应了环境,才能守候“变革”。

生存不易,一位女生送别离去知青后,发现宿舍已被村民“抄家”,物品一扫而空,“坚守”自然有动摇和波动。这些细节都是知青和农民在多方面的思维对抗,当然按照时下北京精神,双方不时也都有着“包容”,方让“坚守”成真。

历经20年之后,要将暴风骤雨的岁月记忆书写出版,每行字句都是在生命中烙下的印记。50位姑娘的经历合成,多多少少清晰地反映了1966至1976那一个十年的坚守。10年之后,她们又恢复到重新学习的岁月,多数人要完成被停顿的学业,才有可能回复到“拨乱反正”的正常社会轨道。

被命运抛到一个新的环境、经受5年、10年的艰难岁月,然后又力图回到原来的生活目标,这是我对50位女子的回忆的集成。

读完这50位姑娘的经历,就像看过一个纪实影片,剧中人已是中年,她们此时长大了,和当年受到冲击、侮辱、蹂躏的父辈年龄大体相当,可时光已经无情逝去。

1966年6月1日夜间,新闻联播中慷慨激昂的朗读着女一中学生要求取消高考的信件,在当时阶级斗争不断升温的紧张气氛中,预示着一场风暴的来临。随之就是全部正常秩序的颠覆,我从未目睹校长和老师生命的结束,但是听说清华园的二校门被拉倒,我飞奔赶去亲眼目睹漆黑夜晚,砖石碎响,尘埃扬起,心中百味杂陈。

50人的回忆,许多人是从父母的噩梦开始,然后波及到了自己,上山下乡对他们中的多数人,是一种逃离,祈盼有一个新的开始,希望与过去的自我“割裂”。在忍受着物质生活困苦的同时,她们的希望和精神上的目标却是要“改造”自身,“理解”,接受激进的思想,甚至试图影响农村和农民,一位作者回忆,农民出殡要全体跑步通过知青住地,害怕知青出来“破四旧”阻止出殡礼仪,就是这种情形的典型例证。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低下的生产力,农作物收获的艰辛,“理想”已经随着“文革”的失败而破灭。激进逝去,回归正常生活与知识的获取又成为首位。

她们人生的曲折记忆,对当时的社会转折和动乱是一种批判,是对一开始就无端逝去的老师、校长的纪念,但愿这种年月不要再来。

当然,历史总是滞后的,第十年只是一个转折点,是她们开始返回北京,返回原来生活轨迹的开始,许多人到了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才回到了北京,站立在原来的院落门口,才知道生活轨迹已经不能真正返回。带着孩子要重新读完学历的妈妈们,都要拿出与在农村同样的付出,重新开始。

在这一次人生的跳跃中,多数人迎风挺身而立,重新获得生活的支点,命运对每一个人都有相同的竞争机会。我曾经熟识的张娜依就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跳跃,要不是看到她的文章,竟不知道她曾经在内蒙古草原上放牧。

我关注他们,是因为我自己也曾有将近4年的五七干校的下乡经历,所不同的是享有工资,基本生活无忧,而对人生,对未来,同样充满忧虑。50位女知青的记忆是一份宝贵的记实,也是我们民族不分性别、城乡的生存能力的体现。她们写出了的和没有写出的经历,不仅是她们家庭子女、后人的历史财富,也是中国现代史的瑰宝。

勿庸讳言,一代知识青年有不同的经历,实现理想和生存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此书多数人物都提到了自己回到北京的时间,简略的描述了人生的新路径,与留城就业、参军青年的记忆,加在一起都是宝贵的历史资料。从《方程式》出版,15年又过去了,社会各界对那一段时光评价不一,许多决策和重大事件还不能够真实揭示,新的社会问题又出现。我以为,经历者如实讲述自己的经历,是起码的要求。历史是众人的合成,历史也是统计的综合,仅以50位女孩在农村的经历,自然难于剖析那个时代的因果,也不能对她们这本书的期望值提高到如此高度。

由于历史的局限和她们的位置,不可能接触到更高的层面,但是我们也在书中看到了对农村阶级斗争的描述,看到了中苏两国边境上的武装冲突周边环境和基层的应对,这些时代背景不仅真实,她们也是直接的参与者或见证人。三位编者也是发起人与50位作者共同努力完成了此书,她们共同的辛劳,将旋涡中10多年的人生片断留下给后人,是了不起的功绩。书中人物已经开始安度晚年,祝愿她们生活安定、幸福,并有机会继续见证、总结自己后来的人生。

 

《青春方程式——五十个北京女知青的自述》,刘中陆、臧健、田小野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熊窝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258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