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纪念老三届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 作者:邱育鸿


 

 也论知青上山下乡运动

         ——纪念老三届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泛指高中、初中毕业的青年学生。知青上山下乡包括回乡到边疆生产建设兵团,边疆农场等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统称为上山下乡。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许多人认为是“文革”的产物,其实不然。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概括而论分为三个阶段。

上山下乡的起始和起因是1955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一篇文章的按语里说:“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发出上山下乡运动的号召。他写这句按语的本意是从当时农村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是从解决城市就业的角度而论。而是据于当时全国农村由互助组发展为合作社,农村社会主义高潮到来,建立合作社,缺乏保管、会计、出纳等,需要有知识的青年(指高初中毕业生)。1956年至1960年,算是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起源,可称是第一阶段。

“文革”前5年全国有计划、安排上山下乡共129万。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就是动员城市高、中考落弟生到农村(或农场)安家落户,组织比较严密,强调自愿原则,措施、步骤都是比较稳妥的。称为知青上山下乡第二阶段。

“老三届”学生,当年在校读书时期,都曾接受过“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教育,能考取大中专院校继续深造,是国家建设需要,落第到农村广阔天地,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而当时全国扎根农村干革命的楷模:董加耕、邢燕子、候隽等,对“老三届”学生在“文革”前就奠定了上山下乡的思想基础。加上“文革”期间盛行的“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的忠实思想影响,在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按语转引了毛泽东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老三届”学生义不容辞地把上山下乡当作光荣的革命史命,都自觉地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到农村,到边疆去。1968年底至1969年,全国有260万“老三届”被当年这股政治潮流卷下去的。不下不行,下去光荣,是干革命,是接受再教育,不去是可耻,是逃避革命。这已成为当年“老三届”自觉遵循的革命准则。这两年,全国形成上山下乡及支边的高潮。而此后,“文革”十年中,全国城镇知青人数高达1400多万人,称为上山下乡运动第三阶段。在中国学生史上可谓是史无前例,在全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总而论之,中国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只是小范围,60年代初期比较稳妥,在“文革”初期(1968年、69年)两年“老三届知青”上山下乡形成这场运动的高潮,文革十年才真正形成“知青运动”,70年代未猝然结束。整个“知青运动”总人数近2000万人,上世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末期出生的初高中毕业生,几乎都经历了这场运动,历时二十多年,涵盖了中华大地每个角落。

知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所出现的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知识青年——成为中国现代史的一个特定的学生群体的总称,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转折意义的一代。而“老三届”知识青年,是这个群体中更具特殊,更为不幸的一代学生。“文革”动荡的潮流把他们推向风口浪尖,摔打拼杀了三年。在初步社会的人生道路上,又突然来个“急转弯”,被时代的热潮,卷到了广阔的农村天地,“躬耕陇亩”、“劳其筋骨”,短则几年,长则十年。“老三届知青”,付出了人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的代价,经历了“文革”和“上山下乡”(包括支边)双重的磨难、锤炼。他们更集中、更准确、更深刻、更全面地反映了知青群体的酸甜苦辣与悲壮生活。而当历史的钟声敲停了“上山下乡”,跨进了改革开放的年代。这代知青中,有相当一部分终于从逆境中走出来,赢得了成功,成为各行业出类拔萃的人材,新阶层贤人达士,甚至成为党和国家各级出色的领导干部。但是毋庸置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由于历史原因的局限,走的路是:上山下乡——返城招工——下岗另谋生计。他们又不幸沦为社会边缘化的一代人。至今行将老矣,仍过着惨淡的生活!对于这不幸的一代,社会不应淡漠他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救助!

“老三届知青”是自觉对社会历尽责任,屡经磨难,经历坎坷,坚忍刚毅的一层人。透过“老三届知青”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折射了中国建国后现代史上的兴衰荣辱。他们的命运就是现代中国的命运,他们的坎坷就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坎坷,他们的经历沉淀了太多的现代中国的沧桑,留下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悲歌,形成了特有的深厚的“老三届知青”文化。中国现代史应该留下他们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十年啦,弹指一挥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白驹过隙。往事抹不掉,往事堪回首。是非功过,谁人曾与评说?只有亲历者最具历史的见证与评说!

虽时过境迁,往事不如烟!在“老三届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四十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重温那段终生难以忘怀的“老三届知青”史,是每一位年过(或年近)花甲的“老三届知青”人共同的宿愿。但愿本文能勾起同年代、同经历的“老三届知青”学友,追忆往事,挥笔疾书,给我们的下一代留些笔墨,纪念那不可磨灭的真实史事,让现代的年轻一代,从中听到沉重的历史回声,看到一组组可歌可泣的历史画面,让他们了解和追思,感受和体味父母辈的知青生活,去领悟知青思想、知青文化,一定会有所启迪和补益。让他们以史为鉴,鞭策他们在光辉灿烂的现代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有所建树、铸造辉煌!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