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知青博物馆的议论 作者:笨人


 

 建立知青博物馆的议论

这两年,不少当年的知青呼吁建立知青博物馆(或纪念馆,下略),据说有的地方已由知青发起、某些单位或政府支持,建起民间或半民半官的馆。这建议或举措激起不少知青的响应,沸沸扬扬了许久。不过我倒是想泼一点冷水,尽管我赞成这建议。

博物馆在中国还算稀罕物,是少数地方少数人能涉足的高雅去处。其实它的普及是衡量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发达国家早已形形色色,遍地开花,起着课堂起不到的教育作用。中国差得多,改革开放前是凤毛麟角,多数国民见所未见甚至闻所未闻。现在好多了,数量大幅增长,种类急剧增加,起码小学生们大都知道有这东西,费点劲可以去看一看的。现在北京连太监博物馆都有了,绍兴有师爷博物馆,我还参观过一家私人办的鼻烟壶博物馆,最近宁波新开了商帮博物馆,可见时代的进步。问题是政府投入不足,民众热情不高,所以我们的博物馆在数量种类馆藏和利用率诸方面还远逊于西方。更大的问题是我们的理念存在大问题,不能使博物馆真实全面地反映历史和文化。论理,凡一国历史上值得书一笔的事和人,有一定文化价值的物和现象,皆应有专馆收藏展示和研究,但我们不然。比如新中国成立后,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均无专馆。譬如“反右”、“文革”、“知青运动”、“大跃进”,这些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都堪称惊天的事件却没有专馆,综合馆也大都避而不谈或浅尝辄止,以至于史料多已漫漶,局中人几近死光,以至于现在年轻人对那历史的了解几乎是空白,这加剧了中国人特有的历史健忘症和重复犯错误的比率。巴金先生至死还疾呼建立文革博物馆,领导人年年探望慰问,就是不理这个茬。

现在老知青们呼吁甚至着手建立知青博物馆,本应是好事,但我从他们的建议中发现事情不很妙。这些老兄老姐们,多数或主动或被动,觉得知青运动是件好事,起码是坏事变好事,是战天斗地呀,吃苦耐劳呀,无怨无悔呀,无私奉献呀,收获甚多呀,等等。据说在黑龙江,就以此为基调建立了博物馆。我以为若如此,不如不建。为什么呢?所谓博物馆,并非仓库,倘是仓库,则凡当年的人与事,不论好坏大小,皆入库登记造册,以备人取所需就是,这当然不失为善举。可博物馆的建立和展示是有观点的,特别是历史类博物馆。如张氏故居博物馆,那所展示的张学良与台湾所说的绝然不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结论,在日本学者那里是找不到的;辽沈战役纪念馆,原来提到林彪是微不足道的,现在固然接近了历史真实,似乎也还有难言之隐,至于说到国共两党之争,当然是一边倒的。我没有去过大英博物馆,那里面从中国掠去的文物堂而皇之展出,观众固然赞叹遥远的东方竟有如此灿烂古老的文明,比老英国早得多呢,但他们绝不会看到英国人当年是如何鸡鸣狗盗地把中国的国宝抢掠至文明的大英帝国的,反之还会听到这样的解说词:这些好东西若不是被英国保护,早就被中国人自己败光了呢。

博物馆的作用在于后人,他们可以从中接受教育,我觉得,一个人接受的基础和历史文化教育起码半数应当来自于它。那么,给后人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和文化,接受什么样的观点,当然是重要的。所以真实是起码的要求,总不能给孩子一个虚假的东西,就象朝鲜,明明吃不上饭,却要告诉孩子我们是幸福的吧。这好比说,解剖给医学院学生的尸体,应当是人的,不能因为猪也有五官四肢而以死猪来代替,因为医学生总应当知道人与猪的区别。

所以说,以我所见的老知青们关于知青博物馆的建议或行动,徜若付诸实践,肯定展示给后人的是一个假或半真半假的历史,后人会奇怪:这样好的事情为什么不继续呢?故此,我认为这些建议或行动还是停止为好,算是老知青们在有生之年,为十几年受苦受难的中国人,也为你们的后人积点阴德吧。至于说我同意建立知青博物馆,这无疑问,怎么建立,读者会从上文明白我的观点的。当然,在国家目前不能支持的情况下,不妨建立资料馆,即把当年的人、事、物的原始资料原状保存,我相信后人有能力鉴定那场灭绝人性的运动的性质的。可惜这又为某些“无怨无悔”的知青哥姐们所不愿意了,一个人,永远羞于提起被欺骗的往事,愿意讲的是过关斩将的光彩经历。

                                                                      2010-01-27


 笨人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169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