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续十八】:文革·毛思想·公务员录用·费厄泼赖·第二国际·"书院"
作者:海宽
|
|||||
【感悟·续十八】: 感悟753 1966年的事件和1987+2年的事件,都是世界性的事件,都在全世界产生了震动。其影响,并非仅仅中国。 作为这两次事件的亲历者,博主有责任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也有责任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毛为什么发动纹革?本来,这是一个很显然、很清楚的问题。过去的30年中,被一些人搞的很复杂,似乎扑朔迷离。 据2011年6月23日出版的《南方周末》报道,6月20日俞正声在上海交通大学给师生上了党课。他在谈到毛的时候说:"我认为他搞纹化大革命,是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我们国家不能简单地发展生产,要防止新生资产阶级的出现,防止工人农民重新沦为社会的底层,他的动机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他寻找的道路是错的……现在的很多事情也证明,他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博主赞成俞的看法。俞对毛、对纹革的评论,是公正的。
1980年10月25日,邓在讨论《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时说(收入邓文选第2卷):"不提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评价不恰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相联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过。"这是邓对那时社会心理状况的估计。 经过精英们30年苦口婆心的"说教",经过30年权贵资本主义的现实教育,与1980年相比,"通不过"的人是更少了,还是更多了呢? 依博主看,"通不过"的人不是更少了,而是更多了。 博主看到,"精英"们的说教,抵不过社会现实的教育。
作为个人偏好(preference),博主喜欢主张"共富"的毛,不喜欢主张"先富"的邓。 邓并没有完全放弃"共富"的目标。邓1985年3月7日在全国科技会议上说:"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邓文选》,第3卷,第110页) 与毛相比,邓属于共存会中的右翼。很遗憾,包括陈小默在内的一批共存会员,已经站到了邓的右边。
日前,一位多年参与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的老师问我:"与老一代国家干部相比,今天的公务员队伍是否更廉洁?是否更自律?"我的回答是: 心理学中,将人的心理特征划分为认知和个性两大块儿。在今天的公务员录用中,就认知方面而言,经过行政职业能力,申论,面试,考核(原单位调查)等环节之后,录用人员的胜任能力应说问题不大。能力太差的人,很难进入公务员队伍。 能否成为一个廉洁自律的好官,主要决定于个性方面的因素。我认为,在智商高于115的人群中,决定一个人成就水平的主要是个性因素,是"非智力因素"。 个性的考查比认知能力的考查复杂得多,困难得多。今天,我们的录用考查过程只能基本保证认知能力。虽然在面试、考核的过程中也可以对个性因素进行一定的了解,但"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很难在现行录用考试过程中解决"廉洁自律"的问题。
再好的考试,也不如对一个人为期一年工作表现的观察更有效,更可靠。为了使更多"德才兼备"的人进入公务员队伍,为了加强对新录用公务员个性因素(核心是品德)的考查,今天,需要强化"试用期"制度,使"试用期"不仅仅是一个形式和"走过场",而是成为公务员录用录用选拔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为此,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需要完善一整套有关试用期的规章制度,需要疏通"试用不合格者"的再就业渠道。 改革的目标应是:进入机关试用的人中,至少10%被拒绝。 这方面,深圳市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深圳的经验,值得关注。
上世纪90年代,"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AT)"曾经是一个很好的测量工具,在保证公务员队伍的能力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在应试辅导机构的围攻下,AAT的有效性(效度)、可靠性(信度)和公平性都已经大大降低。 AAT本来就没有考查申请者个性因素的功能。面对辅导机构的挑战,即使在考查申请者的认知能力方面,AAT的功能也已经大不如前。 在面对挑战方面,"廉颇老矣",博主已经力不从心了。如何应对辅导机构的挑战,如何抗拒千年积淀而成的中华应试文化的侵蚀,这是包括我的学生们在内的新一代教育与心理测量工作者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三聚奶、健美猪、彩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已经把重建中国社会价值观问题的尖锐性凸显出来。价值观的重建和民族文化的重塑,已经成为今日中国不可回避的问题。 "五四运动"的两个口号是"民主"和"科学"。百年前,"民主"和"科学"在推动中国进步方面的意义勿庸质疑。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继续提倡民主和科学精神。但是,"民主"和"科学"与价值观是不搭界的,"民主"和"科学"不能成为民族价值观重建的基础,也不能成为民族文化重塑的基础。 "民主"是一种政治治理方式,是一种"多数决定"的治理方式。人数多少与是非善恶没有多大关系,真理常常在少数人手中。"是"和"善"并不一定总是多数人的选择。 "科学"主要是关于规律的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唯一的过程,并不存在什么规律。200年后这个星球上是否还有人类?基于任何"规律"作出的"有"或"没有"的回答,都是不可信的。 对于"五四",对于"民主"和"科学",我们今天需要重新审视。
价值观的重建实际上是信仰重建。科学是不可信的。科学的生命力就在于"不信"。在科学领域中可以"怀疑一切"。科学是可以使用的工具,科学既不能作出是非善恶的判断,也不能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指出方向。
价值观重建的核心问题是对人的尊重。人全谁授?在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们那里,这个问题是清楚的:人全神授。"五四"在打破了"君权神授"神话的同时,也将中国人推进了"人全谁授"的价值迷局之中。
2010年9月2日,是爸爸去世后的"头七"。一早,我与家人一道到爸爸妈妈的墓前祭奠。我带了MP4上山,在爸爸妈妈的墓前播放了一些海外电台关于爸爸去世消息的报道和评论。 爸爸妈妈能听到吗? 崇尚科学的唯物主义者会告诉我,人去世后没有灵魂,他们是听不到的。 我会回答说:什么科学,扯淡。 倘若我有幸在有生之年见到县政和共和,我会到爸爸妈妈的墓前向他们报告喜讯。 倘若我见不到县政和共和,我也会叮嘱自己的儿女:县政共和实现日,家祭勿忘告乃父,告乃爷爷奶奶。
博主今年60岁,经历了毛、邓两个时代。 毛时代,博主是一个"贱民"。 邓时代,博主是既得利益者。 作为亲历者,博主看到,毛时代,工人欺负资本家;邓时代,资本家欺负工人。 资本家中有许多盖兹、巴菲特、陈嘉庚一类的好人,不该被欺负。 今天,面对资本家,工人往往处于弱势,应受到更多的保护。
网友火羊说:"问题是'好吃狗肉的',不仅攻击'吃羊肉'的而且还来抢劫。"博主答: 因此,好吃羊肉的和好吃狗肉的要联手建设县政平台,保护县政平台。 "吃羊肉的"和"吃狗肉的"要在县政平台上博弈。 君不见,在许多发达国家中,二者在县政平台上博弈,"吃羊肉的"并不怕"吃狗肉的",公会并不怕资本家。 君不见,在争取和维护县政平台方面,"吃狗肉的"与"吃羊肉的"具有同样的热情。
"吃狗肉"与"吃羊肉",是个人偏好,不存在是非高下,应各取所需,互相包容。 "吃肉"与"抢肉",则属于是非善恶的问题。"吃狗肉"和"吃羊肉"的,要联手反对"抢肉"。
鲁"不惮以最恶的恶意揣测他人动机"。 鲁反对"费厄泼赖(fair play,公平游戏)",主张"痛打落水狗"。 纹革中,许多暴行都是在"反对费厄泼赖"、"痛打落水狗"的口号下进行的。 鲁、毛造就了缺乏宽容和温情的一代以至几代人。 博主希望未来的年轻人,"不惮以最善的善意揣测他人动机",倡导"费厄泼赖"。 博主希望未来的年轻人,像毛、鲁一样敢斗狮虎,但不打"落水狗"。
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法"的讨论与关于"杜郎口"的讨论,具有相通之处,都包含关于"教学法"的讨论。 表层看,是关于"教学法"的讨论。其深层,是关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讨论。 "方法",要慎言"推广";"思想",则需要"转变"。 感悟746今天,尝试吃螃蟹的教育改革者们,生存在夹缝中,面临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受到不思进取、但求保官的教育官僚的打压;另一方面,受到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的同行们的挑剔。对于这些跌跌撞撞的改革者,应给予更多的宽容。
市场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市场是万万不能的。
博主是一个心理学者,"偏好(preference)"是博主的核心概念之一。 关于"偏好",博主说:酒桌上有4类人。 1,不爱喝,不能喝;2,爱喝,不能喝;3,爱喝,能喝;4,不爱喝,能喝。 陈小默说: 1、所有的人都爱喝。爱喝是普遍人性。说"不爱喝"是虚伪的,是"可笑的表演"。 2、"不爱喝"?那你为什么那么"能喝"呢?矫情。 小默很难理解: 能喝≠爱喝。爱喝的未必都能喝。 能喝的也未必都爱喝。
毛好羊肉,"挂羊头,卖羊肉"。严厉查禁狗肉。 邓好狗肉,"挂羊头,卖狗肉。"博主既好羊肉,亦好狗肉。相比之下,更偏好羊肉。 博主的主张是"分餐",是"自助餐",各取所需,各吃所好。 好吃羊肉的,不要去贬斥狗肉。好吃狗肉的,也不要去贬斥羊肉。 博主既不赞成那些好吃羊肉者查禁狗肉,也不认同那些好吃狗肉者鼓吹"狗肉乃普世价值"。
博主的专业领域是心理测量,主要研究人的"个别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博主知道,在口味偏好上,是存在个别差异的,有时是相差甚远的。并不存在什么"普遍人性",也不存在什么"普世价值"。 在守法的范围内,应以宽容态度对待各种口味偏好,应尊重各种口味偏好,不要试图把自己的偏好强加于人,也不要试图为自己的偏好贴上"普世价值"的标签。
友人发来秦晓对记者的谈话。问我:有何看法? 我回答说:有同有异。总体说,大同小异。 主要的"异"是:秦"崇尚科学精神"。我尊重科学,运用科学,但谈不到"崇尚"。我所崇尚的,是人的宗教情怀。
2011年4月5日,是爸爸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这一天,我应邀到"乌有之乡"进行网上直播辩论。在这一天,代父出征,为爸爸的"民主社会主义"辩护,实在是对爸爸的一种很好的缅怀。 与"第三国际社会主义"相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相比,"民主社会主义"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民主社会主义"没有跳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窠臼,这是爸爸以及李锐、李慎之等一代人的局限。一代人只能承担一代人的责任,对于爸爸这一代人,不必苛求。我们,则需要继续向前走。
毛欣赏鲁"没有媚骨"。博主欣赏毛,也因其"没有媚骨"。 博主不是毛、鲁那样的巨人,博主是凡人,身上是生了"媚骨"的,难免有时会本能地、下意识地媚权、媚钱、媚俗、媚众。 博主对自己这种凡人的"媚骨"是有反省的,是有警觉的,总是努力克服它对自己理智的干扰,总是努力去听从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或者对一些事情保持沉默,或者坦率地说出自己的良心判断。 《道德经》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博主虽是凡人,但有辩识美丑的能力,有区分高下的判断,仰慕巨人,愿意效颦巨人的脚步,追求"自胜者强"的境界。 于是,博主抑制着自己媚权、媚钱、媚俗、媚众的心理,开始触碰敏感的纹革话题。
鲁有硬骨和悲悯,却少宽容和温情。 钱穆有宽容和温情,却少硬骨和悲悯。 博主理想中的张力中庸者:既有鲁的硬骨和悲悯,又有钱的宽容和温情。 看到自己的学生如鲁,如钱,博主都会感到欣慰。 如果看到自己的学生既无鲁的硬骨和悲悯,畏缩犬儒,又无钱的宽容和温情,偏狭刻薄,那么,博主会有些遗憾。 在台湾的大学任教的网友老例的"被蟹贴": 1,台灣不只一個共產黨合法登記在案;2,繼(共產)政黨登記合法化後,前不久,當局又宣布取消宣傳共產主義非法的條規;3,我就曾在上課時,在課堂給上百位學生唱<共青團員之歌>,沒人當回事. 4,關鍵是統獨之爭;5,有反對黨是好事,可以遏止"资本的独才、砖制";不過,目前1黨顢頇,1黨野蠻,非百姓之福. 2008年,第一个台共获批准。 2009年,第二个台共获批准。 关于第二台共,2009年4月8日的《南方周末》有详细报道。
孟晓青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文的结尾说:"在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金鱼和渔夫的故事》。一旦有了可能实现自己欲望的机会,那个贪婪的老太婆,从想要一个新的洗衣盆,一座新房子,到做女皇,当海上的女霸王,野心是越来越大,贪婪无止境。现代人类的不知满足的贪婪野心,与这个故事中的老太婆是何等的相象啊。 人类社会有光明的前途吗?我的看法是,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和普世价值,将人类贪婪野心的魔鬼放出了瓶子,收不回去了。" 人类社会有光明的前途吗?博主的看法是,可能有。并非所有的人都是"渔妇"。在晓青的文章中,描写了一对"狼狈"。博主看到,世界确实是有一些这样的"狼狈"。世界上确实有一些"渔父"。"渔父"们互相携手,有可能在九死一生中,为人类社会争取到一线生机。
"渔妇"贪婪的力量是巨大的,但并不可怕,"渔父"可以在"金鱼"的帮助下制约"渔妇"。
“渔妇"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渔父"们互不宽容,互不妥协。 今天,博主忧虑的不是贪婪的"渔妇",而是缺乏宽容、妥协精神的"渔父"们。 毛,格瓦拉,约翰·肯尼迪,赫鲁晓夫,拉登,都不是"渔妇",都基本属于"渔父"。 古巴导弹危机中,不够宽容、不愿妥协的肯尼迪,遇上了懂得妥协的赫鲁晓夫,使人类避免了一次核灾难。 幸亏肯尼迪遇刺早逝。倘若同样不够宽容、不愿妥协的毛在越南遇到同样不够宽容、不愿妥协的肯尼迪,这个星球上今天可能已经没有人类了。
解放初,以乌兰夫为首的中共内蒙党委本实事求是精神,在内蒙牧区制定并实施的"牧场公有,放牧自由"、"不斗、不分、不划阶级、牧工牧主两利"的"三不两利"政策。 之前,内蒙古东部牧区照搬农村土地改革的做法,提出"耕者有其田,牧者有其畜"的口号,发动牧民群众,划分阶级,斗争牧主,平分牲畜,结果致使大量屠宰牲畜的现象发生,正常的牧业生产受到人为破坏。内蒙党委及时终止了这种错误做法,实行了"不斗、不分、不划阶级"政策。 60年后回头看,这是非常正确的作法。能够坚持这种作法, 乌兰夫是很了不起的。
2011年5月10日,博主在锡林浩特拜访了可敬可爱的钢卓力克(志钢)老师。钢老师1933年出生,现年78岁。钢老师总结了资本主义改革之前牧区的"三个没有":没有冻饿而死者,没有乞丐,没有偷窃现象。 博主是"三个没有"的见证者。 当年,家中无人时,门要用绳子栓一下,主要是防狗,防止狗进屋偷吃肉。今天,与"防人"相比,"防狗"已不是大问题。
感悟728 1994年,雷洁琼先生在韶山题词:"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老先生的题词是有考虑的。参观时,雷先生讲:"解放战争时﹐国统区流传着两条新闻﹐一条是毛泽东来重庆谈判没有手表﹐是郭(沫若)老送给他一块自己戴的英纳格表﹔一条是宋美龄在下塌美国穿了一双拖鞋﹐鞋面镶着慈禧太后陪葬的一颗夜明珠。这两件事很快成了共产党人的清廉和国民党的腐败不是宣传的宣传。人心所向者得天下﹐廉政者得天下﹐永远是历史的选择。"2003年,雷先生对此题词又讲了一些话。 哪个"千古"?哪个"一时"?今天已经能够看出一些眉目。我们还可以继续看,会越看越清楚的。 读雷先生的题词,我想到梁晓声在一篇随笔中所写:领袖就是领袖,政治家就是政治家。谁是领袖?谁是政治家?百姓心中明镜一样。(大意)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帐"。 我最感快乐的事情之一,就是人生中有几个不用"明算帐"的"知己"。 今天,几个朋友在与我一道做着一些公益方面的事情。我清楚地知道,他们都正以"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态度在做着这些事情。
毛在《纪念白求恩》中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全面探寻白求恩的一生,不可能事事处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但是,在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这件事情上,他确实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清醒的人,知道对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人,需要遵循不同的行为准则。 做有些事情,要"毫不利人,专门利己"。做另一些事情,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对有些人,要"毫不利人,专门利己"。对另一些人,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2011年4月27日,博主出席了"2011年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论坛",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宇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高校母语教育问题与对策"课题组组长贺阳等一道,主持了"中国大学生语言能力调查"的启动仪式。 在此次论坛上,我欣喜地看到由铁岭外事学校校长李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振笋、青年教师王馨曼等许多人组成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语言能力造就成功人生"的风景线。 博主看到,这些凭借自己娴熟的母语驾驭能力取得人生成功的朋友们聚在一起,用亲身经历和亲身感受告诉大家:第一,语言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职业竞争力。第二,语言能力是中国重要的人力资源。
2003年,时任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的陈宇,时任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党委书记的陈李翔,与博主一道首倡了《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这一倡议,立即得到了吕必松(北京语言学院原院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原会长)、胡明扬(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仲哲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常务副主任)侯精一(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语文》主编)、陆俭明(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宋绍周(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原主任)、刘镰力(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原主任)、车宏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顾德希(北京四中语文教研室原主任)、梁晓声(作家)等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 当时,只是想呼吁"既要学好英语,也要学好母语"的观点,只是想通过发展职业核心能力来提高人的职业竞争力,提高劳动力队伍的素质。 8年过去,我们看到,ZHC推广的实际效果已经超出了我们的初衷。ZHC的推广倡导了一种不仅是"目中有书"更是"目中有人"的教育理念,倡导了一种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发展能力"的教育理念。
网友火羊跟贴说:"管理私有制社会的成本是巨大的,而且是防不胜防的。"她说得太对了。我们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互相设防,花了太多的精力去披挂铠甲,去练就自我保护的"铁布衫"和"金钟罩"的功夫。 我的感受是:诚信也是生产力。
以前只知道人生喜事有"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2011年4月30日,我才知道,与这些相比,人生中更值得庆幸的喜事是,"师生同快乐,安心退休日"。
2000年前,我曾在学生的婚礼上致辞说:"作为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学生有出息。"11年后,我的想法已经有了一些变化。今天,我想说。作为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学生快乐。
"书院"是我向往的教育乌托邦。 "书院"不是一个学生带着金钱来找文凭的地方,而是一个学生带着问题来找答案的地方。 "书院"不是一个学生向老师要答案的地方,而是一个学生们和老师一道寻求答案的地方。 "求解难题"将是"书院"的主要活动。
甘阳在发表于《读书》2007年第6期的《中国道路:三十年与六十年》中说: 目前在中国可以看到三种传统,一个是改革二十八年来形成的传统,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很多观念包括很多词汇基本上都已经深入人心,融入为中国人日常词汇的一部分,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传统。这个传统基本上是以"市场"为中心延伸出来的,包括很多为我们今天熟悉的概念例如自由和权利等等。另外一个传统则是共和国开国以来,毛泽东时代所形成的传统,这个传统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平等,是一个追求平等和正义的传统。我们今天已经可以看得非常清楚,毛泽东时代的平等传统从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表现得非常强劲,从90年代中期以来就有关于毛泽东时代的很多重新讨论,而九十年代后期以来这个毛时代的平等传统更是日益强劲。这在十年以前恐怕不大可能会想到,但今天却已经无人可以否认,毛泽东时代的平等传统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生活当中的一个强势传统。最后,当然就是中国文明数千年形成的文明传统,即通常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或儒家传统。 的确如甘阳所说,关于这种毛时代的平等传统,"十年以前恐怕不大可能会想到,但今天却已经无人可以否认"。 不仅是10年前,而是在20年前,博主就已经想到了。博主在1990年6月16日在香港出版的《百姓》杂志第218期发表的文章中曾经写到:"必须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要尊重古代的儒家传统,而且要尊重近现代的马克思主义传统。1987+2年初,我曾在讨论民族文化建设问题时将自己一篇文稿给陈(赤)子(光)明看,文中主张在将共产主义宗教化、马克思主义伦理化的基础上,将共产主义信仰与古代传统文化一道,作为重建民族文化的基础。陈读后表示,理论上同意我的看法,但由于人们对共产主义的逆反心理太重,运作上难度太大。"1987+2年,在多数知识精英中,确实存在"逆反心理"。在草根中,"逆反心理"并不是问题。今天,经过20年权贵资本主义的现实教育,知识精英也已经开始分化。一部分知识精英,也已经不再存在"逆反心理",如甘阳、曹天予、林春、王绍光、崔之元、王晓强等。 2000年秋,博主曾经的海外有影响的电子杂志《滑下文摘》刊文主张,在倒掉毛时代的"洗澡水"的同时,不要把"孩子"也倒掉,不要倒掉"对平等与社会公正的诉求",不要倒掉"理想主义信仰"。呼吁钟共"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化、共产主义宗教化的基础上,重新整理意识形态,清理那些诸如科学信仰、客观规律、生产力论、实践标准一类过时陈旧的东西,逐步建立起可以自圆其说的、有感召力的意识形态体系,重新建立起理智上和道德上的自信。"2000年冬,博主在《当代中国研究》(冬季号)上刊文阐述了自己的"人道社会主义"主张。 当代中国研究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01/30764.html人道社会主义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e637301007zxr.html学生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e63730100gjh7.html新旧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e63730100jaqt.html五常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e63730100hc85.html书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e63730100j96b.html
清华百年校庆,气派不同寻常。在衮衮诸公洋洋洒洒的长篇空论中,我看到一个使人眼睛一亮的亮点。它出现在清华学生蒋方舟的信中: 有时,我看着他们滔滔不绝地在课堂、在会场说些"主流价值观"的话,心想:"他们真相信这些,真可怕。"过了一会儿,又打了个寒战:"他们其实并不相信这些,那就更可怕了。"
2011年4月24日华生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个人所得税是早年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来的,用累进制来调节收入不公,在西方社会当年是激进的左派的口号,现在已经成了西方社会普遍接受的现实。这个税也是全球各国普遍采用的一个调节收入分配的手段,在中国几乎失去应有的作用了。" 百余年来,不知有多少"累进所得税"这样当年共存乌托邦前驱们的梦想,已经在文明国家变成了现实。今天,我们首先要在中国实现诸如"累进税"、"遗产税"、"反垄断"等已经在许多文明国家成为现实的共存理想。同时,我们还要继续去追寻那些尚未成为现实的共存梦想。 真相信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e63730100qtsm.htm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