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一场虚惊·解放· “抒情男中音”及其他 作者:为之60


 

【三言两语】

 一场虚惊

今天是9月9日。

三十五年前的今天上午,我正准备寄一封信给外地友人,得到消息说成都市的地震警报解除(1)。终于无须在地震棚中睡觉了,我身心轻爽,于是在信封背面随手写了八个字:警报解除,万事大吉。再信步出门将信投入邮箱。

下午,忽闻毛泽东病逝。

我顿时想起信封背面那个“万事大吉”,一下就紧张起来。

那个时代的政治迫害,经常捕风捉影。遇到哪个革命群众“激情燃烧”,向“人保组”(2)汇报发现“反标”(3),就不知有多么严重的后果。一个出身不好的同学在一张纸上胡乱写了些字,有人就东捡一个字西捡一个字拼凑出“打倒文化大革命”的“反标”汇报上去,倒霉的当事人挨了批斗还说不清楚。还有人写大标语,其中“毛泽东思想”几个字似乎显得比其他字要黑一些,也被说成是“恶毒攻击”。就在几个月前的1月8日,我所工作的那个公社有个农民闻周恩来病逝,傻乎乎地说了句“老牛过不了冬”,立即被愤怒的革命群众捆绑游街,饱受老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这个“万事大吉”可是白纸黑字,铁证如山。

我越想越怕。我只能祈愿邮局的工作人员对堆积如山的信件疲于应付,公事公办之外不要有其他追求。好在我一贯遵章守纪把邮票贴在信封正面右上角,但愿邮局的活菩萨盖了邮戳就脱手。

至少十天,想起这事就如芒刺在背,只能听天由命。

终于等来回信,悬起的心才落地。

若干年后,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二战”时期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41年提出人类应有的“四大自由”中竟有“免除恐惧的自由”,极为震惊。我当然想起了1976年的这场虚惊以及如此这般的种种见闻,感概万千。经历了各种政治运动的不止一代中国人,想来应能理解万里之外这位美国佬的思想吧。不管别人理解不理解,反正我理解。

注:

1、1976年8月2日,四川省地震办公室发出“8月份尤其是8月13日、17日、22日前后为发震时间”的警报。当晚22时,四川松潘、平武发生了7. 2级地震,22日、23日又相继发生6. 7级、7. 2级地震。成都震感强烈。9月9日,地震警报解除

2、即人民保卫组,“文革”时期公、检、法三合一的机构。

3、即反动标语。

                                                           2011-09-09


 解放

今天是9月13日。

四十年前的今天,伟大领袖的“亲密战友”、“好学生”、“接班人”突然“折戟沉沙”于蒙古荒漠,这是一件令大陆中国人目瞪口呆的惊天大事。

我是十月上旬末或中旬初私下听说此事的。首先的感觉犹如当头一棒,难以置信;继而思维混乱,好久回不过神来。最后终于突然清醒:

原来毛主席也会错!

在此之前,我们这一代人对毛的虔诚难以想象:“毛主席热爱我热爱,毛主席支持我支持,毛主席指示我照办,毛主席挥手我前进!”毛作为精神导师的地位至高无上,一切的一切都要在“毛主席著作找答案”,思想绝不敢越雷池一步。有多少清楚明白的事实,却完全不敢正视,甚至不敢往下想:不行!再想就不符合毛泽东思想了!甚至在十多年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时,有多少人还在坚持伟人的话就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9.13事件”颠覆了人的思想,因为它表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逻辑结论:自己“亲自选定”并白纸黑字写入党章的接班人居然会“叛党叛国”,难道毛泽东还不应该走下神坛?什么“句句是真理”,什么“一句顶一万句”,什么“高瞻远瞩”,什么“洞察一切”,通通成为荒谬,而且成为笑柄。

“9.13事件”划断了历史:一个人垄断八亿人(当时中国总人口统称八亿)思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附注:所有加引号的内容都是那个时代的流行语或关键词。

                                                                    2011-09-13


 “抒情男中音”及其他

登三清山,近玉京峰。极目远眺,川内少见的花岗岩巨石成岭成峰,雄奇险峻。郁郁青松在岩缝中傲然生长,千姿百态。

苍天之下,壁立千仞;薄雾之中,万壑无声。

忽闻一男中音高声道:

“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1)”

触景生情,以文寓情,人之常情。不过,怎么是这两句?

此地山是棕灰色,树是青绿色,既不“红”也未“染”。这位抒情者所言与所见之景完全牛头不对马嘴。难道他就只能想出这么两句诗词?

或许真是如此。

我突然想起一位曾在国防工厂当过工人的知青朋友几十年前讲的故事:

“知哥”(2)招工进厂,往往容易与“转哥”(3)同事发生矛盾。因为前者在乡下几无拘束的生活了几年,比较散漫。而后者曾受军队管教,比较正经。尤其是政治学习(4)时,前者言语寥寥,浮光掠影,更不成体系。后者却训练有素,张口“活学活用”(5),闭口“立竿见影”,口吐莲花,字字珠玑,滔滔不绝,令前者很感压抑。“林彪事件”(6)发生后,政治学习气氛一变:“转哥”们几乎集体失语,因为他们开口稍不注意就会被“知哥”们嘲笑“又说的是林彪那一套”。

不止一代中国人,如“抒情男中音”如“转哥”,甚至还包括那些在美国街头大唱“红歌”的华人,他们肩膀上扛的那个脑袋里还有点别的什么东西吗?

注:

1、毛泽东早年有《水调歌头》词曰: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知哥”:当年川、渝一带对男性下乡知识青年的俗称。对女性下乡知识青年则称“知妹儿”。

3、“转哥”:当年对转业军人的俗称。由于转业军人中极少女性,一般没有对女性转业军人的专门称谓。

4、政治学习:当年中国大陆的每个成年人都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参加的集体性政治活动。学习内容主要是毛泽东著作或言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文章,中共中央文件,《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统称“两报一刊”)社论,等等,等等。政治学习都与当时的政治斗争现实联系,参加者都必须畅谈心得体会、表明政治立场。

5、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全国人民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高潮。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防部长、后在中共党章中明文规定为毛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的林彪撰文曰: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狠下工夫。此文字见诸著名“红宝书”《毛主席语录》“再版前言”,被全国人民广为传颂。

6、又称“9.13事件”。1971年9月13日,林彪与妻、子乘机北飞,飞机坠毁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机上无一人生还。事隔多日,中共中央始发文声称其“仓皇出逃”、“叛党叛国”、“自我爆炸”、“死有余辜”,并指控其“谋害毛主席”。当时“批林”的流行语是: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1980年,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林彪为反革命集团首犯。

                                                                   2011-03-25


 为之60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147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