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鬼:中国最大的知青博物馆开馆
作者:老例搜集
|
|||||
中国最大的知青博物馆开馆 作者:老鬼 来源:作者博客 15日乘飞机前往成都大邑县,参加建川知青博物馆开馆仪式。 9时的飞机,这是飞往拉萨的飞机,安检极其严格。男女老少,每人必须解下皮带,提着裤子检查。无论是衣冠楚楚的白领,还是羞羞答答的农村少女每人还必须要脱下双鞋,穿着塑料套过安检。为什么民族关系搞成了这个样子?为什么这么折腾乘客,为什么不采用些更先进的科技,更简便,更让乘客舒适的安检呢?想必用X光一次连鞋也透视完毕,不会有多难吧? 说是9点出发,结果在飞机里等了一个小时,10点过10分才起飞。同行的宗颖说,国航经常晚点,还经常取消航班,让乘客苦不堪言。这也是中国特色,缺少对法规制度的敬畏。 抵达成都双流机场后,有车来接。我们一行共六七人,包括光明日报记者,中国日报记者,京华日报记者,以及对外翻译出版总公司编辑部主任宗颖。 在宾馆门前驱车赶赴大邑县安仁镇。这里被誉为中国博物馆小镇。我们的知青弟兄樊建川在这里买了500亩地,建立了一系列博物馆,比如仅抗战馆就有国民党和共产党两个馆,还有陈纳德的飞虎队纪念馆,还有战俘馆等等。红色年代馆也有多个,把当时的生活用品,红袖章,红像章,宣传画,标语口号,判决布告等等全部展览出来,非常齐全。汶川地震馆也相当震撼感人。 午饭后,樊建川总馆长亲自陪同我们参观了知青博物馆。 次日上午9时,即10月16日上午9时,中国最大的知青博物馆开馆。 知青馆门口有死难女知青墓碑若干。1971年3月10日,因一名知青看小说,不慎把油灯碰倒引燃了茅草房,结果10名成都女知青被烧死。这些年轻姑娘刚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仅仅第七天就被大火吞噬。樊建川为这10名女知青修缮了坟墓,并将他们原来的墓碑搬迁到了这里。 展览馆从1954年,中国最早的知青徐建春开始,有两层楼,数十个展厅,材料浩如烟海,若仔细看,得花费几天功夫。其中,有内蒙古西乌旗69位知青烈士的照片。还有东北兵团救火牺牲的烈士。 馆内既介绍了一些创业成功,当了老板的知青,也介绍了一些其他比较知名的知青。比如史铁生、孙立哲、张铁生等等。希望未来的几年,知青的日子好过一点。因为政治局委员中,有多位当过知青的人,如习近平、张德江、李克强、王岐山等等开幕仪式很简单。大家自由围聚在知青馆门口,多数知青都身穿这次知青汇演发的绿色T衫。 樊建川主持开幕式建川讲完话后,依次各方代表讲话,我也发了言。我说:去过几个知青博物馆,但感觉建川这个可能是全国最大的,材料最多的一个。知青为我们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有很多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比如我们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43团4连的战士,为救火,一次就牺牲了69位。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不要忘记他们。建川为广大知青干了一件好事,谢谢他! 并赠送知青博物馆自己写知青的两本书:《血色黄昏》、《烈火中的青春》。 成都云南支边艺术团团长王晓梅、文革前知青的著名代表侯隽大姐等也发了言。 一共有数百名参加全国知青原生态汇演的老知青参加。中央级多家新闻单位派记者参加。人民日报著名记者李辉也前来助兴。 在知青博物馆门前樊建川写的,他建立博物馆的心志: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 临别时,建川送给我一个军用信号枪挎包,一顶国民革命军军帽我把兵团战友老丁送给我的兵团挎包送给了建川。上面印着红字:永远的兵团战友,不朽的兵团精神。我用黑笔写了一个“知青万岁!”建川送给了我一个二号军用信号枪枪套,也就是个小挎包,1956年二季度生产。还有一顶国民政府军的军帽。当年八路军就是戴这种帽子,从小就喜欢。 谢谢建川! 2011年10月18日 相关图片请移步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7592e0100upjl.html
建川博物馆知青生活馆开馆规模最大展品最全 南都记者:刘伟 来源:南方报业网2011-10-17http://nf.nfdaily.cn/nfdsb/content/201110/17/content_31521172.htm 16日上午,四川成都建川博物馆红色年代系列之知青生活馆正式开馆。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山东、河南、云南、四川、成都等地的知青近500人参加开馆。 据知,这是目前为止我国规模最大、展品最为齐全的知青类博物馆。发端于上世纪50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涉及了几代人的命运,几乎贯穿了整个新中国至今的历史。 著名知青侯隽与老鬼代表知青们在开馆仪式上致辞,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知青们在知青馆门前的“云南知青墓碑”前献上了鲜花,代表着和平、友爱的白鸽徐徐飞起,放飞着知青们曾经的梦想。 知青生活馆分上下两层,通体绿色。展品以文件、图片、实物、场景等为载体,通过知青之路、知青岁月、知青磨难、知青人物四个单元,以激情、磨炼、情结为脉络,以场景为主体,点、线、面相结合,演绎当年知青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人和事”,纪录艰难环境的人间真情,展示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蹉跎岁月。 在一幅“云南建设兵团”泛黄照片前,56岁的知青曾永庆久久驻足。“红旗下站着的就是我,没想到在这里找到当年的自己”,他说,16岁时到云南插队,24岁才回到重庆,足足8年。这张照片是他们当时的集体合影。 建川博物馆知青生活馆里,文件、镰刀、犁头、拖拉机、水壶、背包、搪瓷缸、信件等等应有尽有,完整的再现了那段历史,看完知青馆的知青们唏嘘不已,表示仍然怀念当年那个年少无知的自己,在这里,重温了“知青”当年的风采。 知青生活馆是红色年代系列馆的第五个馆,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说,“今天开馆的知青生活馆是目前国内收藏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青春绿匣子,这里全面、完整的记录下那个年代的故事,青春在这里凝结。” 同时,首届全国知青“红歌原生态”文艺汇演在建川博物馆举行。这次演出旨在再现和记录当年知青原生态文艺表演的真实场景,是另一种“口述历史”。 据了解,此次活动中,一些知青也带来了他们当年用过的物品,捐给了建川博物馆知青生活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