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达海参崴
作者:隐于市井
|
|||||
溜达海参崴 时下流行知青返乡游。有朋友的朋友是曾经插队吉林的,前不久组织返乡,便随着去了,去看看闻名的海兰江,和那一方民族。 组织者为了丰富这趟旅行,日程中安插了三日两夜海参崴游览。于是又增加了我一次出国经历。 说起海参崴,我从小就把“崴”字念成wēi,到了当地听人们都把“崴”字念成wǎi,甚为诧异。回家一查字典,还真的念wǎi,是弯曲的山水的意思,多用作地名。怪只怪咱小学地理老师普通话说得不好。不过,小学地理老师有一句话我可一直记得,那海参崴从前是咱中国的领土,给沙俄霸占了。那时候,咱管苏联叫老大哥,我就搞不懂了,老大哥怎么强占小兄弟的东西不还呢!后来上中学的时候,地理书上管那座城市叫做符拉迪沃斯托克,好绕口的名字,要不是今天写游记,我还背不全。人家说,符拉迪沃斯托克是控制东方的意思,听了很不是味道,有什么办法,这就是强权。谁会像我们中华民族,把古代的镇夷关改成镇南关,解放后改成睦南关,后来又改成友谊关,人家却丝毫不领情。 出国那天我们把辎重留在了珲春,轻装向俄罗斯进发。珲春出去,不久就到边境。俄罗斯人办事效率之低,总算领教了。车驶出我方边检站就排起了长队。据说,在这里等上两三个小时是正常的。前方哨岗里是两个女兵,大概是俄罗斯女多男少的缘故。女兵在哨岗里嗑瓜子、抽香烟,好不悠哉,接到前方指令才放行一辆车。大巴旁边不时驶过挂着俄罗斯牌照的货车,我们只能耐心等待,等了两个多小时。那女兵在我们的护照盖入境章前检查一次,盖入境章之后又检查一次。检查得并不认真,只是执行规定罢了。我们一行中有一位持香港护照的朋友,按理说是免签证的。可是俄方那位女官员没见过香港人,硬是盘问半天,还招呼同事过来协商会审,决断不了,便请示上级,谁知道她那上级也不知所措,请来上上级,一个男性官员。多亏那男性大圆帽一挥手,放行,才结束了四堂会审,没有耽误整个团队的行程。 俄罗斯不重视旅游,珲春这个口岸,是吉林省政府和俄方协商开放的。路是吉林省政府修的不说,就是俄方的边检站(轻钢结构、彩钢面板)也是吉林省政府盖的。过了临时工棚一般的俄方边检站,道路就成了黄土砂石路,就像四十年前那会儿我们下乡的路。 在黄土砂石路上颠簸了两小时,一路上没看见庄稼,先是草原,然后是小树林。导游说那是未曾开发的原始森林,我怎么也不信。那些树没有一抱粗,大不了三四十年。我们车上有人叹息,那么好的土地荒芜着。也许他还不知道,尽管历经民国和新中国两代领导人的执拗,第三代领导人却在2001年承认了那份不平等条约,于是,那六十万平方公里成了永远的故土。 午餐是在一个叫做斯拉夫杨卡的小镇用的。典型的俄餐,一盘素菜是卷心菜炒胡萝卜洋葱;一钵子汤是红色的,因为有西红柿,有些土豆片和洋葱;有鱼,是海鱼,好像是马鲛鱼,有点腥;一人一个煮鸡蛋,不知为什么壳是白色的;肉食很可怜,每人一片火腿肠,大概2mm厚,8cm ?大,就像双汇滞销那种。米饭很受欢迎,大米不错,还加了一点盐;我倒是欣赏那黑面包,微酸,正宗健康食品,在上海可以卖大价钱。对于死守上海口味的人来说,肯定不习惯;但是如我,走南闯北喜欢品尝不同风格,觉得这是在俄罗斯最舒心的一餐了。 按照规定,在斯拉夫杨卡换乘俄罗斯大巴。海参崴尽是二手车,牌子很杂。我们坐的是韩国的KIA,车况比不上国内边远县城之间的交通。车厢里挂着花里胡哨的化纤布的帷幔,兴许表明俄罗斯风格。 到达海参崴天色已黑。旅馆的门厅还算漂亮,房间就不敢恭维了。空调有风不制冷;卫生间的排风是假的;不提供拖鞋、牙具;虽然床头有电话机,却没有拨打指南;电视机很老,LG的淘汰货;配了个小冰箱,小天鹅牌的,不知有什么用。总体感觉比国内连锁商务酒店差许多。但是从门厅往地下室去,酒吧、桑拿、赌场、脱衣舞夜总会等等消费去处等着你去花银子呢。还有分发的卡片上写着:本宾馆休闲娱乐联系方式:“房间电话免费拨打,先拨9有长音后再拨278222,占线音后接通,中文为您服务,工作时间晚6点至早3点。白天不工作”晚餐被带到一家开由中国人在大楼夹层里的饭店,号称“绥芬河饭店”。招牌只是贴在墙上的一张纸。想必是没有执照,不对外营业的,生意全来自导游。吃些什么?我简直无法形容,反正还不如上海马路边4元一份的盒饭。楼梯转角处还有中国人开的“免税店”。我在日本上过同胞的当了,街头巷尾的免税店一概免进。 导游说第二天7点集合吃饭,8点出发游览。我们上了年纪的都不睡懒觉,早早便去海边散步了。路过一幢红房子,带保安的,风格古朴,像煞一个官邸。走近一看,原来是绥芬河驻符拉迪沃斯托克商务联络处。这年头,做生意最要紧。 海参崴的海水很清,也没有人拦起来收费,我便忍不住脱了下水去划拉几下,说起来也是到此一游。 早餐后坐着大巴,跟着俄国导游在市里转了转。就那么几个景点,加上导游口才不好,兴致不很高,但总算长见识了。 第一站到中心广场,可以看海。广场与海岸之间在修路,据说是为2012年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做准备。远眺在建的跨海吊索桥,有点气派。广场上有远东苏维埃战士纪念碑,说是纪念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海参崴的苏维埃是1922年成立的。广场上再没有什么诱人之处。现在的俄罗斯,虽然终结了共产党政权,但是对十月革命还是肯定的。他们还推崇历史上的封建帝王,尼古拉一世(彼得大帝)的像就印在1000卢布钞票上。俄罗斯把特拉维约夫的像印在5000卢布钞票上,就是这个特拉维约夫,掠走了中国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早在1891年,俄罗斯就在哈巴罗夫斯克为特拉维约夫建了铜像,1929年该铜像被推倒,代之以列宁铜像,1993年又在原址恢复特拉维约夫铜像。1992年特拉维约夫遗骸从巴黎迁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可惜本人言语不通,没找到。俄罗斯人心中的英雄,我眼里是赤裸裸的侵略者。 然后是铁路车站。车站对面的山坡上有列宁铜像,摆出左手下垂右手前指的经典姿势,任凭鸽子在头上蹦达。周围拦起来一大片,大概是要整修台阶。我越过围栏想给列宁同志照个相,结果受到严厉的斥责。 车站内有壁画,导游不屑(也许不懂)讲解。站台上有贯穿俄罗斯的大铁路东端终点的标志,表示自此到莫斯的距离是9288公里。我心里却在想,其中好几百公里是在咱中国的土地上啊。 转身又到坐落在船厂岸边的红旗舰队战斗光荣纪念广场。纪念广场中央常年燃烧着长明火,一片墙上密密麻麻写着许多字,大概是烈士姓名。广场的主体纪念物是C-56近卫军潜艇,这艘潜艇在二战中英勇善战,共击沉战舰十艘,重创四艘,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进入潜艇参观。此刻我心里想的却是那艘前些年被美国人撞沉后浮不起来的潜艇。 接下来在中国导游的忽悠下,我们登上了游艇。几百号人挤作一堆。没有一点休闲的意味,像是赶路。除了可以给海鸥喂面包,其它都不如浦江游览。还要300人民币呢。 中午饭就更加令人失望。俄国导游说是为了照顾我们老年人,安排中餐,每人500卢布。大家同意了,我也只好跟着去。其实我做过功课,在海参崴300卢布可以吃不错的俄餐。结果,在一家装修还算过得去(只是没有空调)的饭店吃了一顿相当于在上海马路边8元人民币可以买到的简餐。等到大家吃得差不多了,才端上来每人一盘“俄罗斯烤肉”。这盘烤肉倒是货真价实,光吃这盘烤肉也就可以管饱。这烤肉是这家中餐馆从隔壁俄餐馆端来的,我去看了,这盘烤肉的零售价标明150卢布。导游少说也宰了我们每人200卢布一餐。 同行者都以为俄罗斯物价高昂。其实是把钱塞到导游口袋里了。我看了橱窗里的西点,几十卢布一块,加上牛奶饮料大概二三百卢布可以吃饱一顿,也就五六十元人民币。似乎比淮海路上还便宜一些。海参崴老百姓月薪一般一万卢布左右,消费水平不是很高。 在去的路上,中国导游为我们兑换卢布,1:3.7。承诺用不完可以原价换回,她记下了每个人兑换的数额,显然她不会以这个价格收购卢布。还好我除了冰淇淋没什么花销,买紫金、买烟酒的就吃了大亏。因为后来知道市场价人民币换卢布是1:4.5。人家说,中国人的生意经就是宰熟人、宰同乡,一点不错。 下午两点,游览结束。导游说司机到了俄罗斯下班时间。俄罗斯时间要在北京时间上加三小时,五点下班是应该的,可是为什么他到八点,也就是当地时间十一点才上班呢?去掉午餐,他工作不到五个小时。海参崴城市不大,我们坐着大巴来回折腾,不过在三四公里范围之内转悠。如果可以甩开那俄罗斯大巴自助游,且不说省了费用还可以玩得更自在。有一位驴友脱离团队溜达,他说海参崴的公交车不要钱。 同样是在中国导游的忽悠下,晚上去看“人体艺术”表演,其实就是艳舞。其水平远不如泰国的,甚至比不上中国某些乡村杂耍。 之前,我总是觉得俄罗斯少女很漂亮。因为十几年前苏联刚刚解体那会儿,中国一些高档的酒楼、歌厅都有俄罗斯小姐服务,一个个晶莹剔透,让人眼睛一亮。在海参崴街上就没有发现一个养眼的。大部分肥硕臃肿,也有瘦的,一脸尖刻,比如我们的俄罗斯导游,只能给人童话里巫婆的感觉。想必美女都出国赚钱去了,就像二战后日本的阿信。 第三天回程,气氛有点沉闷,一时找不到兴奋点。过后想想花钱买罪受是有思想准备的,此行至少长见识了。不敢说就此了解俄罗斯,至少符拉迪沃斯托克就是这样。懒散而强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