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之恋·小路
作者:西部老土
|
|||||
小城之恋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邓丽君甜美迷人的歌声带着我走进遥远的遐想。 那一年,西去的卡车满载着知青,也载着我,黎明时分来到了八百里秦川西端的小城——宝鸡。从此,与小城结下了不解之缘。 宝鸡是一个美丽的山城,磅礴的秦岭山脉在周围烘托,涓涓的渭水在市中心淌过。从北面依山而上,经过弯曲的小路,有道教名胜金台观,相传一代宗师张三丰在这里修行过,山坡上星星点点的民宅建筑平添了许多祥和气氛,山高,水也高,山中的泉水叮咚汇成流水昼夜不息,给居住在周围的人们奉献着清甜的甘露。小时候听外祖父讲,过去的家在这里居住,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宁静而优雅。市中心有两条商业街,相距不远平行的展开,政府机关,商业中心大都在这里。过去的街道叫马路,很窄,路面凹凸不平,走进悬挂着第一百货商店牌子的大平房里,玻璃柜台围成方城,面有菜色的女售货员站在里面,严肃而骄傲,那个年代物质短缺,售货员的社会地位和医生、司机并列三强。看到今日经二路两旁的高大商城,想到当时低矮的商店里,柜台通向收款窗口的钢索吊着夹子哗哗的响声,别有一番感想。城市的南面是宽阔的渭河,雄伟的大桥跨河而过,桥南是工业区,许多中央大型企业、国防工业、地方工业遍布在这里,曾经辉煌的长岭-阿里斯顿、宝花、烽火、海鸥等名牌产品,从宝鸡走向全国。再往南不远处是秦岭,开车盘山而上,大散关、嘉陵江源头、秦岭之巅就在眼前。宝鸡市依山傍水而建,是个狭长的川道。顺着渭水东去数十公里,有西周开国宰相姜子牙落魄时的钓鱼处,愿者上钩的佳话千古留传!宝鸡又是著名的铁路交通枢纽,陇海线和宝城线在这里交汇。 上山下乡插队的农村就在宝鸡西北面的陇县,陕甘交界之处,每次回城探亲都要从宝鸡路过,但从未在市内逗留过一次,总是回家心切,来去匆匆。当时对宝鸡的印象是边陲小城,纯朴而落后。 沿着渭河西去,走过跨河大桥,前面不远就是我曾经工作过二十多年的工厂,从农村招工就来到了这里,那一天,大卡车将我们拉进工厂的大门,放眼望去,一条大道笔直宽畅,厂房高大,烟筒耸天,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在心头震撼。工厂有两道门,分生活区和生产区,生活区有个大礼堂,开大会和放电影都在那里,礼堂之大前所未有,居然全厂数千人开会都能容下!坐在后排正常人的眼睛已无法看清楚银幕上的影像了,石油工人的豪迈,在这里充分的表现出来。进入二道岗就是生产区,星罗棋布的生产车间,满载着钢管的火车,震耳欲聋的巨大撞击声,构筑了重工业的雄伟。从车间大门进去,摆满了现代化的流水作业线,巨大的厂房,巨大的设备,巨大的钢卷与钢管,巨大的机器轰鸣声,交织在一起,给任何初次来访的人以巨大的感官冲击。当年的我,满脸灰尘,满身油腻,投身在这巨大的生产热潮之中,把青春交给了工厂! 我的家安在了宝鸡市的二马路上,单薄的筒子楼在当时已经是豪宅,楼上没有自来水供应,每天清晨与黄昏,都会看到我不太壮实的身躯肩膀上挑着两桶水,吃力的走上楼去;日子一天天过去,你又会看到我疲惫的身影抱着孩子,送去保姆家或者托儿所。闻鸡起舞,日落而归,是我生活的一曲慢歌,过着与千万个小城市民一样的平淡生活。 二马路旁边就是宝鸡市著名的"马道巷",八十年代初,小城第一个自由交易的市场在这里诞生,沿着古老的台阶而下,道路两旁是服装市场和小吃街,休息日一定会去逛一逛,吆喝声、嘈杂声响成一片,熙熙攘攘好不热闹!馋人的西府小吃让人流连忘返。 去县功买土鸡,去千阳买菜油,去虢镇割肉,去解放电影院看电影,去南方酒家开洋荤,仅管日子过得艰苦,却别有一番情趣。 工厂里的东面有几排平房,是昔日子弟学校的旧址,那年,我考上了"广播电视大学",脱产学习就在这里。脱去了工作服,穿上了中山装,背起了书包上学堂。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春夏秋冬,六个学期里经历了多少苦难情愁和欢歌笑语。我珍惜可贵的分分秒秒,我用生命来学习功课,终于圆了我大学之梦! 宝鸡,我的第二故乡,你有山山水水的美丽,你有古老历史的文化,你更有宽广的胸怀,我,还有千千万万的知识青年,在你的怀抱里成长。 小城真的故事很多,生活在小城的岁岁月月,经历了酸甜苦辣,充满了喜怒哀乐,命运让我从远方来,又让我重归远方,小城之恋,我会终生难忘!
小路 小区的红楼后面有一条小路,灰白色的鹅卵石浮在路面上,宽宽的路基,弯弯的路道,两旁种满了花草和树木,当你的双脚踏在上面行走时便成了一种情趣和享受。 冬去春来,夏末秋至,年复一年。这条小路的旁边被行人踩出了一条更小的小路,原因是小路稍稍有些弯曲,比较直线距离大概要长出两三米,于是,人们便在直线距离上又踩出了另一条小路。 这条新踩出来的小路,每一个脚印都要践踏在绿草地上,人们为了少走这两三米远的脚程,却去破坏了大自然的美丽! 我也曾不假思索地踏着它,踏着美丽的草地走过。可是,每当我走过这条小路时,心头总是感到了些许不安。于是,我不再走这条近路而忠实地踏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 每天都有人从这里经过,一部分人穿过草地将小路踩得结结实实,看起来就是条小路了;另一部份人仍然坚持走在原来的小路上,不去计较多行的几米路程。 这两条不同又紧邻的小路还是被人们踩踏着,将大家的脚步送去相同的方向。 小路的故事很平凡,但愿有一天大家的脚步都能走在原来的小路上,让那条践踏出来的小路长满绿草,开满鲜花,不再有覆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