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人先从家里做起
作者:胡发云
|
|||||
我曾应约给《家庭》杂志写过三篇卷首语。一篇是《感谢给了我生命》,一篇是《感谢给了我一个家》,一篇是《感谢给了我未来》。都是写我自己对家庭亲情伦理道德的一些感受。一个人,首先要永远感激并孝敬自己的父母,是他们让你来到这个世界,享受人生的酸甜苦辣成功失败。第二要感激珍视那个和你一起组建了一个家的人,他或她让你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使你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从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中品尝到一种实在的生活。第三要感谢关爱你的孩子,他让你的生命得到延续,使你的一切努力奋斗期望和梦想有了切实的意义,也让人类世界因为永远有一个明天而不至于堕落或疯狂。 这三点其实是一个人在家里作人的基本准则。于这个大千世界来说,家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但恰恰是这个小地方,能显现出一个人的真性情真面目。一个人对父母不孝敬,对家庭不珍视,对子女不关爱,很难想象他在别的什么地方,能是一个什么真正的好人。 一个人,一生中要在不同的场合扮演许多种角色:儿子女儿,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兄弟姊妹,同学同事,上级下级,社会贤达,普通员工以至英雄模范或高层领导……这种种角色中,唯有在家里的角色是最难虚饰的。回到家,关上门,脱了鞋,换了衣,外部社会的约束与要求随之而去,种种角色的面具摘了下来。吃喝拉撒睡,嬉笑怒骂哭,立时还原为一个本原的自己。所以,要看一个人的道德情操脾性趣味,要看一个人真实的人性,不是在麦克风后,不是在办公室里,不是在舞台上、讲台上,更不是在酒宴的豪饮或舞池的潇洒中,而是在他的家里。 中国曾是一个极看重家庭伦理道德的国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是古代一个优秀分子必须具备的四大境界,不贤不孝则是对一个人最严厉的、甚至是至命的指责,如果排除掉其中封建王朝维护自身利益的某些因素,这些祖宗的精神文化遗产中当是有许多应该继承的。 许多年来,我们已不太讲究一个人在家庭中的道德品质,忽略一个人在家里的状态──一段时间,甚至把“孝子贤孙”“温情脉脉”这样一些桂冠统统送给了“地主资产阶级”。于是便常常出现一些不可理喻的事:一个衣冠楚楚的国家干部,可以如狼似虎地虐待自己的父母;一个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人对家里的劳作毫无兴致;或一个在外面大谈五讲四美三热爱的人,回到家里却什么也不讲什么也不美什么也不爱……这些已经不是一个人、一个家的不幸了。因为这种悖离,也伤害了他在社会上的形象及其意义,也就伤害了社会的利益。所以,对一个人的道德品行来说,本无私生活与公众生活之分的,只有真实的生活与虚伪的生活之分。每个人的人格,才智与魅力,都逃不过这最严格的检验。 我们刚从一种混乱中走出来不久,还没有来得及从容地整理清检,没来得及重新树起引领我们道德情感的旗帜,便又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局面中,膨胀的物欲,残酷的竞争,混乱的规则及种种五光十色的新的生活方式……这些都使我们的道德良心受到严酷的考验,使我们这个民族也受到严酷的考验。 道德是一种内心的律令,它在家庭这种外部约束力很小的环境中,才会表现得更自觉。道德又是一种内心的需求,在家庭这个没有职务升迁薪俸多寡评价优劣等诸多功利色彩的环境中,它会表现的更加真实。所以我想,做人要从家里做起。这不仅是家庭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是每一个人自己的需要。 我不喜欢看到一个在社会上光彩夺目的人,在自己的家里却是一个卑琐自私或粗暴蛮横的家伙。 1999年4月28日改于武昌大东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