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哩村的白马人——蜀中山水之八
作者:为之60
|
|||||
呃哩村的白马人 ——蜀中山水之八 几年前的一个五月初,我们一行数人从川北王朗自然保护区返回,途中在白马藏区的呃哩村落脚。这是个名气不小的民族旅游村。短短大半天经历,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村寨建在一块山间小盆地上,一大片瓦屋面、底层砌砖、二层全木结构的房舍。村后面是小山,青绿青绿。前面一片田野,绿叶作物应该是马铃薯。尽头是较高的山,山下是发源于王朗原始森林的夺补河,水不大,静静地流淌。整个村子也静静的,没有旅游区的喧哗。路边有十多匹鞍蹬齐备的马。牵马人静静地站在旁边,并不到我们停车的地方来拉生意,只是注视着这边。如果你表现出兴趣,才会有一、两人牵马缓缓过来,并不一拥而上。 我们偶然走进一家旅店:四姐妹旅店。庭院宽敞,二层木柱木梁木板墙上描画着彩色花饰,鲜艳夺目。 住一宿,晚餐加早餐,一人五十元。晚餐后有民族舞蹈表演。 接待我们的是大姐吧。着汉装,说话谦和,轻言细语。带我们去卧室,说有什么不满意都告诉她。木板房布置简洁,但感觉有点冷。我们多要了棉被。 晚餐,来了七、八个盛装男孩女孩。男装色彩简单,蓝色为主,彩色镶边。女装五彩缤纷,大红大紫。他们兴高采烈,唱着歌手捧酒杯敬酒。好在是当地米酒,味淡不醉人。听清几句唱词是“你会喝也要喝,不会喝也要喝”。其实他们并不勉强,只是闹一闹好玩,大家欢笑成一团。 饭菜相当丰盛。特别是腊猪排,简直称得上美味。肋条很快抢光,剩几个大骨头。有人半开玩笑说,还想吃。大姐端出一个大竹筲箕,让大家挑拣其中的肋条。客人吃得津津有味,大姐在一旁看着,微笑不言。 她告诉我们,这一带有好几个白马人村寨,但呃哩村最有名。中央电视台都来拍摄过专题片。开发民族旅游这几年收入大增,生活越来越好,人们非常满足。她还带我们去参观贮藏室,里面挂满了大块的腊猪肉和风干的家禽。 在随意的闲聊中,我们渐渐知晓,白马人是个很特殊的族群。他们人数很少,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只有四、五千人。由于周边聚居的都是藏族,就将他们划归藏族。其实他们与藏族包括四川的康巴藏族、嘉绒藏族都不一样。首先,白马人不讲藏语,不懂藏文,也不用藏历。他们有自己的古老语言,但没有文字,能讲汉语并使用汉族的阴历。第二,白马人信自然神,山神河神树神土地神等等都拜,似一种原始的祭祀宗教。他们不知藏传佛教为何物,更没有寺庙、佛塔、经幡和玛尼堆,也不摇转经筒。第三,白马人不吃酥油茶,不喝青稞酒,也没有献哈达的习俗。最后,白马人的服装也与藏族不一样。他们无论男女都带白色毡帽,上面插白色羽毛,很可能是远古鸟图腾崇拜的遗迹。有研究者认为,白马人是古氐人的后裔,与现有的任何一个少数民族都不沾边。 当然,他们也有一个和很多少数民族一样的特点,那就是能歌善舞。他们有酒歌、猎歌、牧歌、情歌、祭歌,还有猫猫舞、圆圆舞。 黄昏后,庭院里烧起了篝火。不知不觉,天上飘起了雪花。一个极富诗意的环境。 舞蹈表演开始了。 就是那几个敬酒的男孩女孩。现在注意到,其中不止一个女孩和大姐很像。长得最美的那个看来是四妹,穿得也最漂亮。这和一些童话故事里幺女总是佼佼者很一致,如七仙女。后来知道,她在一所师范学表演艺术。 他们唱歌跳舞,真是欢天喜地,似乎不是在表演,而是在享受,享受美妙的乐曲,享受舞蹈的韵味。他们的笑容发自内心,他们的舞姿随心所欲,他们的舞蹈动作幅度都很大。四妹脖子上的几串白色项链不断旋转翻飞,飘起的裙摆如花枝招展。男孩们也跳得忘乎所以,举手投足都奔放无比,堪比黄尘滚滚的安塞腰鼓。你甚至会担心他们动作过分夸张可能跌到在地,但他们却总能保持住身体的平衡,延续着一连串优美舞姿。 看着雪花中、篝火前的激情舞蹈,我不禁感叹。虽然旅游开发已经好几年,这里却并未迷失于商业氛围中。白马人所求不多,乐天地享受着日常生活,并且愿意客人来分享他们的幸福快乐。这确实是一个坚守自身古朴价值观的奇特民族。 2011-06-2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