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乡记忆:岩扁老师与上海知青的爱情故事(三) 作者:丁文慧


 

傣乡记忆:

 岩扁老师与上海知青的爱情故事(三)

(6)寨子里的阿拉知青

曼龙寨子里的阿拉上海人原本有18个,附近寨子里的上海知青也不少,刚来版纳那阵,每个寨子都有知青的文艺宣传队。宣传队还吸收了本地的傣族小龙英来唱歌跳舞,知青们借机少干了农活,还可以到处晃悠,工分也会多得几个。刚开始傣族老乡感到很新鲜,天一擦黑,就会集中到寨子里的大青树下看演出。知青中吹、拉、弹、唱的人才还真不少,有拉二胡、吹口琴、笛子、弹琵琶,甚至还有拉小提琴、手风琴的。知青们把八个样板戏巡回演出了无数遍,特别是《沙家浜》智斗中的三个主要人物一登台亮相,那些傣族小龙英、小龙崽就拼命地拍手鼓掌,感情连他们也都耳熟能详啦。岩扁老师就是在学校放假回乡看演出时认识了上海知青小林。

上海姑娘小林演阿庆嫂,她扮相俊美,长得和岩扁老师的初恋情人相仿,寨子里的那些小龙英的孔雀舞还是她教的,也不知她的孔雀舞是和谁学的,总之她换上了傣族的筒裙在台上轻歌曼舞,让那些傣族的小龙崽都能看得入迷。所以这孔雀舞就成了宣传队的保留节目,其他节目由于时间关系可以砍掉,这孔雀舞却是万万不能砍掉的。

我们当老师那阵,下到寨子里的上海知青中,已有不少人被抽上去读书,(工农兵学员)也有不少人被抽调到州县吃了皇粮,留在寨子里的知青已经不多了。小林姑娘由于出身不好的缘故,再加上表现太好,傣族老乡认为她在寨子里教他们的孩子读书最让他们放心满意,还用不着把孩子送到外面很远的地方去。所以有时表现太好了,却失去了上调的机会,小林姑娘就是例子。(那些整天偷懒不想干活的上海阿拉们早就被傣族老乡给推荐出去了。)

我也观察过小林姑娘的教学,她的教学方法确实是实用至上,教算术课采用实物教具,比如:饭碗、筷子、铅笔、芭蕉、甘蔗、水果糖……都放到桌子上让孩子们自行去加加减减,好像做游戏似的,有时还在黑板上画老鼠和小鸟、大树什么的,孩子们兴趣很高,学习很投入也没人想着去逃课。寨子里原来缺少记分员,(会计之类的)后来,各家的孩子都能计数了,这不能不说是咱知青小林老师的功劳吧。我想除此之外,小林老师的漂亮也是很能吸引那些小龙崽的原因。

小林老师弹得一手好琵琶,553511,511,323211,511,(因为没乐谱软件)我就如此这般记谱啦,那些傣族小家伙们听得可入迷了。家长们干活路过小学校,都会在窗外驻足看一会儿,然后高高兴兴地走开了。寨子里给小林老师的工分记得最高,对她格外尊重。逢年过节家长和孩子们都会送鸡蛋、蔬菜、水果给小林老师,也会主动约老师去他们的家里做客。

岩扁老师的父母知道儿子的心思后,虽然开明,但也觉得难度太大。可儿子已经实足25岁了,再这么耗下去,也不是一个根本办法呀。(傣族男子一般18--20岁成婚)同龄的傣族姑娘一般都有孩子了,年龄小一些的毕少们都不愿意找年龄偏大的人。岩扁老师其实在傣族中已经失去了谈情说爱的最佳年龄。用我们现在的说法是成了大龄剩男了。


(7)跨越

在版纳,无论是知青还是当地的傣族,都喜欢看电影。勐遮街上如果放电影,岩扁老师总会事先买好电影票,(一毛钱一张票)然后骑车去曼龙寨通知他的家人,包括林老师。勐遮街的电影队里有很多抽上来的上海男同胞,他们也喜欢来我们学校送电影票。而且老是不要我们女教师付钱,用心何其"毒"也!记得看过的电影有《地道战》、《地雷战》、《渡江侦察记》、《小兵张嘎》、《平原枪声》、《刘三姐》、《五朵金花》、《山间铃响马帮来》等很多片子。(基本每周放一次电影)傣族老乡特别爱看找对像和打仗的电影,他们看电影的投入程度实在令我们叹服。他们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全体一起或悲或喜。惊叫、叹息、抽泣、欢笑或者痛苦,我们时常被他们大呼小叫地搞得毛骨悚然。

每当放映新电影,也是各个寨子的知青,包括街上的知青们一起聚会聊天的好机会,岩扁老师从不把自己当外人,老是坐在知青堆里。他绝对不会跟着那些傣族老乡一起高声喊叫,眼睛老是往小林老师那儿扫描。后来干脆做通了我们学校大多数知青老师的工作,找机会让小林老师坐在他身边看电影。小林老师又不是傻子,一眼就看穿了岩扁老师的用意,她说她已经有男朋友了,男朋友正在昆明读大学。岩扁老师知道后,伤心了好几天。

我对岩扁老师说,这跨越民族的恋爱和婚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傣族的那些传统和生活习惯我们汉族姑娘不一定能适应,别看小林老师在寨子里生活了这么多年,要想让她永远离开上海,嫁给一个傣族男人对她来说肯定是痛苦的。你自己不妨也想一下,让你远离你的家乡到上海去生活,你能适应吗?恋爱和结婚不是你们傣族人想得那样自由和随便。结婚以后得共同面对双方的家庭和亲人,接受双方的父母。再说,我对你们的婚恋观也有看法,你们对男女关系好像看得比我们汉族随便,据说傣族男人的一生要结婚好几次,咱们汉族姑娘肯定吃不消的,再说小林老师已经有男朋友了,咱们还是现实一点吧!

岩扁老师听了我的话,虽然很难过,但也没有继续死打滥缠。学校的老师们以为他已经死心了呢!


(8)峰回路转

话说这岩扁老师得知小林姑娘有意中人以后,虽然郁闷,但日子还得照样过啊。咱校的一个上海知青男教师会弹吉它,虽然弹得不怎么样,但岩扁听说学吉它容易上手,就马上让远在昆明的祖父买了一把吉它。每天弹奏那些枯燥的音阶,倒也不嫌烦,半年以后居然断断续续会弹一些民歌了。他弹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夜晚》、《山楂树》、《灯光》、《喀秋莎》倒也有点像那么回事啦。

岩扁的爷爷在云南省的政协工作,(具体分管民族事务)回曼龙寨子探亲,免不了要来咱校看看这个宝贝孙子。另外一层意思也是想过问孙子的恋爱婚姻状况。当老爷子了解到孙子迷恋上海姑娘小林老师以后,也亲自去寨子的学校看望了小林老师。他发现了有一个非常合适的机会,在他退下来之前向有关组织建议把孙子弄到昆明去,岩扁老师于是提出要让他去昆明,除非把小林姑娘也弄到昆明去。

不知怎么回事情,勐遮公社的读大学的名额就给了小林姑娘。岩扁老师到了省里的民族事务所报到工作,小林姑娘去读了昆明师院。照理话到这里也跟他们的恋爱扯不上关系啊。偏偏小林姑娘的那个男朋友在读大学时变了心,爱上别人了,小林姑娘虽然伤心难过,但也想通了,在昆明读书的日子里,岩扁和他爷爷经常去学校看望小林老师,学校放假时,他们还一起去了上海小林姑娘的家。

就这样春去冬来,小林毕业了,由于她有在傣族地区工作的经历,再加上岩扁爷爷的那层关系,小林姑娘就顺理成章地到民族事务所工作了。小林姑娘的父亲去世得早,上海家里的房子让哥哥结婚用了。她和岩扁老师结婚后把母亲接到了身边。定居在昆明。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2007年我们单位组织到云南旅游,我专门去版纳、勐遮、水库去看了一下,陪我的学生岩依轰、伊娜、又去找了我的学生岩扁,从学生岩扁的嘴里,(他们是亲戚)我知道小林姑娘非常幸福,由于傣汉结婚血缘远的关系,那两个孩子长得非常漂亮,学业有成。

上海知青留在版纳结婚的并不多,即便是留在版纳也是男知青多一些,和傣族姑娘或者傣族男人结婚的那就更少了啦。我这个故事还比较粗糙,今后还想去云南版纳采风,多住上一段日子,(我已经和故事的主人公取得了联系)今后写出来的东西也许就更好看啦。


 丁文慧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85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