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迷茫庐山 作者:柳杨公社


 

人在旅途:

 迷茫庐山

1976年的4月,我和桂兄、许兄从昆明到“十幢房子九幢歪,背着孩子谈恋爱”的贵阳,住进桂兄大姐的单位——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大院里,三天后我们又去桂林再经南昌到达九江。

九江是桂的老家,在上海郁郁不得志的桂家爸爸,当时正久居老家,据桂父后来的文章里说是为了躲避“四人帮”。

桂父30年代初就加入中共,很长一段时间内负有“特殊任务”,极具传奇色彩,建国后转入文化界。桂父在老家颇受重视,九江市革命委员会专门派了一个联络员陪着,这是个什么棉纺厂的小青年,按照桂父笔名对桂父一口一个“杜老”。因为听桂兄说过,当时江西的方志纯是桂父的好朋友,我猜想或许是方志纯的关照也未可知,因为方志纯当时已经解放。

桂父住在九江当时新建的最好的饭店——东风饭店的一个套间里,于是我们仨也住进了东风饭店,这是我们一路走来住的最贵的饭店了,要一二块钱一夜。我们在四川的德阳、夹江住的四人房才六七角一夜;在桂林住澡堂就更便宜了,虽然澡堂深夜关门了才能进去,还湿湿热热的一股潮气,早上五六点钟又被锅炉房蒸汽“嘭嘭”的冲击声击醒;其他地方,绵竹汉旺、成都、昆明、贵阳我们都是在亲朋的家里借宿,尤其是在昆明,住进了平时还几乎不说话的同事傅某的家,她的在昆明铁路局公安处工作的父亲,把儿子准备结婚的白石灰味尚未散去的新房用来接待我们。

借桂父桂兄的光,我们也跟着出席各种饭局,桂家似是当地的望族,很多时候是桂家在九江的远近亲属的招待。记得有一次是什么小辈的婚礼,门边墙上还贴着桂家爸爸的题词,一张不算很大的黄纸,这是第一次见到桂父的书法。桂兄的奶奶还健在,穿过黑黑的斑驳大木门,我和许兄跟着一起晋见。90岁的老人,在高敞的光线暗淡的大屋子中央,颤巍巍坐在太师椅上,耳目皆灵,思维敏捷,婆婆还讲起当年上庐山的故事,虽然话有些难懂。按照当地的习惯,我们跟着称其“婆婆”。在九江那几天,我们打扰了婆婆好几次。

晚上,市委宣传组全体成员在的其头头的家里请客。临街的老式木板房子的二楼的两个房间摆了两桌,我们3个加上一位被桂父称为“她的父亲是一位严肃的翻译家”、在江西插队的女知青——4人一个屋同桌。宣传组长是宁波人,豁达豪爽,组长两个屋子跑,大嗓门劝酒,我们被猛灌当地特产:四年的“封缸酒”,香甜醇厚。

早晨,我们4人跟着身披风衣手持烟斗的桂父沿江去江边的一个小点心铺——九江汤团店,桂家爸爸告诉我们“那里的汤团还是可以吃吃的”。然后去甘堂湖,憩“烟水亭”,听桂父讲周瑜点将,讲周瑜小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途中细密春雨洒来,我们在静寂的小路尽头的门洞里避雨。

1976年的4月真是最迷离的季节,乍暖还寒,各种小道传闻满天,人们忧心忡忡。我们到九江地区歌舞团——桂的一个同学是歌舞团的男中音,在他的宿舍里我们一起谈北京清明的广场事件,悲愤异常。在“九江剧院”歌舞团彩排现场,我们看他穿上海军演出服,痛斥“逆流”,高歌“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胜利。

更多时候,中国人把个人的真实思想掩埋,中国人过惯了两种思想两套语言两种角色交互使用的技巧,从平民到官员都已操练娴熟。

桂父白天还被邀请参观九江的工厂学校,晚上有时听我们谈起一路见闻,很多时候桂父只是静静听我们说,衔着烟斗,不说话。当我们谈起云南、贵州山水人文,他的话才多起来,云南曾经是桂父40年代工作过的地方。他说起大观楼与对联,说起吴三桂与金殿:他说起苍山洱海,说起茶花浮云;特别说起从南亚回国飞越喜马拉雅山,白雪红日的壮观,令我印象深刻。

为了上庐山,市委宣传组特意申请派了一辆吉普车,送我们。

和贵阳相同,在九江就没有遇上好天,与时局一样,一直在阴云雨雾之中。我们坐车山道盘旋,雨中抵达牯岭街,没想到山中有这么一热闹去处。驱车去“花径”,去“仙人洞”,看老君殿,始终在雨雾之中,朦朦胧胧。到惊险万状的“天桥”,浓雾遮目,亦不觉其险;看“三宝树”,平平常常,亦不觉其贵。过黄龙潭、乌龙潭,到“含鄱口”,更是人在水雾中,“望鄱亭”内放眼,只见白茫茫一片,很有些扫兴。

走马观花,下午回到市内才知道真已到过庐山,脑中竟印象平平,迷茫一片。倒是葱茏回旋中见路边有“九江(庐山)酒厂”的指路牌,看得羡慕,那厂子竟建在名山福地!

云贵川一路走来,上庐山已是结尾,上庐山是最省力最悠闲的,却也是印象最浅薄的甚至无趣的。游程疲惫、阴沉天气都是原因吧,还有,太过省心于是没有艰辛过后的惬意,得来容易于是没有付出之后的收获,还有呢?

那三四年里,我先后去了泰山、黄山、峨嵋山、华山,人入山,便已脱俗,置身世外。唯庐山不同,庐山难见道僧,庐山少见庙宇;庐山有名人故居,庐山有会议旧址,庐山和世俗有太多的牵连。

一直记得30年前在泰山脚下的岱庙,那位看门老头对我们说过的话:上山要一步一步爬上去,看看树,它为什么长得这样;看看石,它为什么落脚在这里。不能急,不要赶路,爬一段,回过头,看看来路,每爬一段,每回头一看,景致都是不同的……

人在山,心融于山,烟雨庐山,迷雾一片,竟未能做到。


                                                                         2004.2.21


 柳杨公社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33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