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二):三峡之忧
作者:为之60
|
|||||
三言两语(二): 三峡之忧 三峡库区岩土体坍塌,可能是当局要长期面临的最严重问题。 长江从青藏高原发源,经数以亿年的漫长岁月冲刷周边岩土体而形成河道,达到了当代流水与河道之间相对平衡关系,这是只有区区几千年文明史的人类所无法想象的。在此期间,可能有数不清的沧海桑田般的巨变,说山崩地裂也绝不为过。江流带走的泥沙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这是何等伟大的自然力量! 三峡大坝建成后,基本的运作模式就是要让水面在海拔145米到175米之间反复升降循环,至少每年反复一次吧。这对周边岩土体的作用是史无前例的,无论如何都会破坏亿年以来形成的稳定。至少,我们可以想见这是一个不断浸泡又反复干燥的过程。常识告诉我们,岩土体会在这一过程中变得疏松,逐渐分裂并解体,形成不可预测的坍塌。若要达到新的稳定与平衡,应当按什么单位来计算时间? 前不久国务院《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中所追加的千亿资金,不知有多少能用在解决上述问题上?而且,是否能解决? 对此,我表示悲观。
再说说三峡 长江中下游诸多湖泊已干涸见底,甚至成为茫茫“草原”,可说是史无前例。看上去确实触目惊心,无法想象。造成如此旱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外行难以置喙。要完全怪罪三峡水坝,理由也不充分。然而下游干旱如此严重,显然不是三天五天、一月两月的事。守着三峡大坝后一江春水,下游干旱地区完全有理由质疑三峡水库见利忘义、见死不救。况且当年把三峡工程吹得天上有地下无,被责难也是咎由自取。 生米已煮成熟饭,再去追究当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没有现实意义。把责任统统推给老天爷当然方便,但难以服人。现在的问题是三峡工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它就是个发电站,是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要受到国资委规定的各项经济指标的考核,那么下游需水与库区蓄水一旦产生矛盾,那就解决不了。常识告诉我们,这么一个举足轻重的超级巨型水库,它首先应满足下游地区的以下需求: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和渔业养殖用水,还有必须引起极大重视的环境生态用水。这些都是远比发电重要的国计民生。如果上述需求与蓄水发电冲突,那么它就必须舍弃发电效益。但此时它也就不再是一个企业,而是承担了极重要的社会公益功能。 所以,必须有一个凌驾于三峡电站之上的管理机构来科学评估轻重缓急,合理协调各种需求,统一分配使用长江水。这是一个涉及各方利益、实施难度极高的系统工程。面对此次下游大旱,目前的长江水利委员会要么是管理无能,要么就根本没有上述职能。所以,才会面临如此局面。据说,洞庭湖、洪湖等的生态恢复至少需要十年,这是何等严重的后果!而鄱阳湖正在策划建大坝,这又是何种乱象!难道相关高层还能稳坐钓鱼台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