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乡记忆:岩扁老师与上海知青的爱情故事(二)
作者:丁文慧
|
|||||
傣乡记忆: 岩扁老师与上海知青的爱情故事(二)
傣族男子爱刀如命,岩扁老师也不例外,他随身时常带着两把刀,一把是匕首小刀,一般是削水果用的;另一把是带鞘的长刀,可以砍草和竹子,(傣族的劳动工具)也是防身的武器。岩扁老师腰间佩把匕首小刀咱还可理解,可那把大刀就没有必要时常带了,让人看着慌慌的。李校长善意地提醒岩扁,那些上海小姑娘看着不舒服,李校长所说的那些上海小姑娘,当然是指我们这些知青女教师啦。岩扁老师听说是姑娘们的意见后,立马就改正了。 我们学校的知青老师特别喜欢打篮球,学校建了一个篮球场,学生们也都参加了平整土地的劳动。在当时的勐遮坝子来说,我们学校的篮球场算是最好的了。每到课余休假时,勐遮街上的那些抽调上来的知青们都会来我们学校进行友谊比赛。那时候的勐遮街,凡是商店、电影院、医院、农技站、机耕队、兽医站……基本是上海插队知青为主,那些上海插队知青的年龄都要比我们69届要大好几岁,(老三届知青,男同胞为多)故事说到这里,那好戏就要开场了。 打球固然好玩,其实他们是奔我们这批女教师而来。我们起先还傻里傻气地组织班里的学生去观看助威,也希望让这些从来不知篮球为何物的傣族学生也长一点体育知识。自己的学生都去看球了,我们怎能不去观看?一时间这看球的场面着实壮观。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小李不断地跑来跑去,打着手势吹着哨子,碰到罚球时,那些傣族学生就拼命吹口哨,口哨吹得比裁判小李的哨子都要响。那些傣族毕少们花枝招展地打着太阳伞看球,也是吸引毕冒们的真正原因。 刚开始,岩扁老师并没有来打篮球,知青教师们也曾邀请过他,但都被他拒绝了,理由是他还没有批好学生们的作业。"不会打篮球,就说不会打篮球,别找这种理由,"男教师们私底下说。 大概过了没多久,勐遮街的知青联队邀请附近的傣族寨子搞联谊活动,比赛项目是拔河、打篮球。这拔河就暂且放到以后再说吧。话说这篮球比赛实际上成了一次汉族男人和傣族男人的技术较量。岩扁老师代表了傣族队,身穿传统傣族服装,汉族队的服装也统一为蓝色的运动服。为了表示公平,裁判换了商店的上海插队知青小王。(小王曾在曼龙寨子插过队) 学校的所有学生放假一天,全部都要由班主任老师带领着观看比赛,漂亮的毕少们(傣族小姑娘)忙着为前来的有关领导端茶送水。这天学校操场是锣鼓喧天,彩旗飘扬。当地各行各业的负责同志基本都来了,他们认为这是一场体现民族团结的盛会,怎能不来观看?原来,我们以为这篮球赛肯定是汉族队赢,哪曾料到,开赛才五、六分钟,局势就变得对傣族队十分有利啦,汉族小伙子抢球虽十分了得,但老是投不中球。而傣族队虽然不怎么会盯住人,但投球却十分精准。只听见球场上学生们那震耳欲聋地叫喊声:岩扁老师加油!岩扁老师加油!定睛一看,那岩扁老师的篮下动作十分漂亮,一个勾手三步上篮立马就是两分,等哨子再一次响起来时,又是那岩扁老师投中的!这下子,这帮汉族小伙子真是不敢再小瞧傣族队啦。于是他们改变了打法,一起都盯紧了岩扁,可是他们要么打手犯规,要么绊脚犯规。罚球时,凡是轮到岩扁投球没有不中的。 场上的热烈程度,可想而知了,那些傣族毕少们热辣地目光一直追着岩扁老师走,好像那舞台上的聚光灯影!傣族队赢了,寨子里的那些人都把他们当英雄看,岩扁老师的笑容就像阳光下的绣球花!知青队员们总结说他们犯了可怕的轻敌错误,然后又找理由说,傣族小伙子的投篮技术是天生的,他们在谈情说爱丢沙包、接绣球时早就给锻炼出来了。我撇着嘴说:那丢沙包和接绣球又不是往这么高的地方扔的……
哪里有大青树,哪里就有韵味十足的傣乡情。在版纳,看到大青树就会有到家的感觉。大青树四季常青,它那遮天蔽日的高大树冠,堪称鸟类的天堂。晚饭后,我喜欢站在乌龟山顶,眺望远处的傣族寨子。 闭着眼睛都会想像出大青树的模样,硕大的深绿色的树冠像一座高大华美的凉亭,蔚蓝色的天空中漂浮着的朵朵白云,仿佛刚好从它的头顶擦过。夕阳,在这片绿荫之上抹上了金色的余辉,成百上千只归巢的鸟儿,高声喧哗鸣叫着在大青树的上空盘旋,它们在逆光下呈透明状的翅膀像那贴在窗户上的剪纸。掩映在竹林中的傣家小楼升起了袅袅炊烟。 这样的人间仙境,你可有幸亲历?在兵团多年,从来就没有这么真切地观察傣乡的美景,傣乡是美丽的,其实最有魅力的是我们喜欢听岩扁老师讲"聂少"的故事。光听故事还嫌不够,还让岩扁老师带领着我们去亲自体验,那可是够刺激的。(岩扁老师答应了我们的要求) 我们到达曼龙寨子时,"聂少"已经开始了,在那声如蚊子般嗡嗡叫的微弱琴声中,那些晚上想约会毕少的傣家后生们,正在那里充分地展示着他们的歌喉,我们听不懂那些歌词,也不知道那是啥乐器。岩扁就给我们当翻译,他说那琴是他们自己制作的二弦小木琴,声音是不需要有多么响的,只要毕少们能听见就行,要不琴声比歌声还要响,淹没了情歌声那还有啥听头?那些情歌据说都是他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古老的歌,那些毕冒们如果没有经过好好演练的话,楼里的毕少是不可能打开她们的窗户的。听到这里,我们这些知青教师们便微笑着表示理解,大家一起唱起了《月光下的凤尾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金凤吹来的时候》,等傣味十足的歌曲,咱是有备而来的。(曾经一起学唱过)我们的歌声倒真是惹得傣家小毕少打开了竹楼里的窗户,还招惹得竹楼外的傣家后生们气得直跺脚。这使得我们再也不敢放肆啦,咱们可不能坏了他们的好兴致。 岩扁老师让我们跟着他在寨子里到处转悠,他告诉我们,傣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并不是我们汉族人想得那样随便,他们也是很讲规矩和缘份的。他指着我们经过的一幢傣楼,楼外还有很多毕冒们在排队唱歌,他解释说楼外的毕冒越是不愿离去,越能说明楼里的姑娘的品貌出众。一般来说楼内的毕少独自在厨房里做些拨豆、织布、绣花之类的活,静静地听歌,如果唱完一曲那门内的毕少不吭声,就表明她无意于门外之人交往,那楼外的毕冒就会很识趣地道声再见,让位于排在他后面的其他人,每个排队的人都有机会。若那毕少对某个毕冒有意,就会与他对歌。于是,我们就起哄让岩扁老师唱情歌,没想到月光下的岩扁老师居然会脸红,这叫我们实在费解!
青春萌动中的毕冒们一般都有着梦中情人,岩扁老师也不例外。只是他自小被他祖父送到昆明读书去了,他心中那个最喜欢的毕少,因为再也忍受不了两地的相思之苦,被别的毕冒给"聂"走了。这是岩扁老师心中永远的痛,每次回到那个属于他老家的寨子,他都会情不自禁地去看一眼心中的那个她。那个她已经是2个孩子的母亲了,背着一个孩子到井边打水,我们也曾看见过的,当岩扁老师告诉我们真相时,我们能看见这个傣族汉子眼里的眼泪,咱都被这种深情所感动过,我们都劝他别在一棵树上吊死,漂亮的傣族姑娘多着呢! 让咱岩扁老师惦记的那个傣族少妇,确实长得漂亮,虽然已经是2个孩子的母亲了,风韵依旧,苗条美丽,她顾盼之间的一个眼神就能勾走寨子里那些毕冒们的魂。她比我看见的版纳文工团中的女演员还要显得漂亮水灵,这一时之间,还真叫我找不出啥适当的词汇来形容了,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都过于俗气。 岩扁老师喜欢这个有着白白糯米牙、水蛇腰、月牙眼的傣族少妇,让咱打哪儿去找这模样的对像给他?何况知青老师们都曾拍着胸脯打过包票愿意帮他忙?这让我们显得十分为难,谁让咱事先没做好调查研究?可咱也不能不守信用,必须帮咱岩扁老师物色对像,所以这才有了前面篇幅里说的跟着岩扁老师满寨子里瞎转悠的奇闻轶事。 其实,被岩石老师相中的姑娘还真有,只不过她是汉族人,一个插队在曼龙寨子当小学老师的上海姑娘。由于我们老是到寨子里去玩,岩扁老师的父母也没拿我们当外人看,才告诉了我们这个惊人的秘密,并希望我们知青老师帮忙。我们这才恍然大悟了,难怪岩扁老师不愿意在寨子里唱情歌,总是愿意接近我们这些上海小姑娘?感情在进行火力侦察?今后好去"聂"那个上海姑娘?再说了,那也要人家愿意了才行啊! 我们大家希望岩扁老师不要单相思,如果真的爱那个上海姑娘,也需要大大方方地去追,别一走到上海姑娘教书的校门口就脸红,何况大晚上的在月光之下都让咱给瞧见了! 那上海姑娘到底长啥样子,品貌如何?着实也吊足了我们的胃口。 (未完待续)
丁文慧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8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