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韩寒现象”的另一种思索
作者:三叶虫
|
|||||
对于“韩寒现象”的另一种思索 ——不是针对个人
所以不要老是将那些曾经的“好学生”贬得现在这样的一无是处,也不要将曾经的“坏学生”褒得使其灵魂出了窍。有没有过错要科学的而非感情用事地评判。不能将所有的罪过都仅仅强加到“中国的教育和教育部门”身上!教育并非抽象的纯概念,是有一个不可逾越的政治指导思想及传统文化箍着的。好坏学生都是中国教育培养的结果,好的去了适应他(她)的国度了,而“坏”的则只能留在只能适应的这个国度。问题不是很明白吗? 公共知识分子?不是韩小同志是不是的问题,而是咱国度的这帮公共知识分子本身是什么玩艺儿的问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穷时不安心自修,达时只兼济自己的钱包名望。是这些人吧?别以为被人家美国关注了就怎么怎么样了,人家的心思咱可不好猜呀。人家仅仅是关注你,而非有枪走你的意思,枪走你,你到美国有什么用呢?若是钱学森样的人物,人家肯定就不仅仅是关注的问题了。“公共”?小韩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力,关键他符合某种潮流。“知识分子”?刚解放时,那高小生都算知识分子呢。 中国教育为国外的那些真正的规规矩矩的法治社会培养了“好学生”,这是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没有什么可指责的;而中国教育又培养了非常适应中国本土社会的很能在社会上混的“坏学生”,这也是中国教育为时下的中国做出的一种莫大的贡献。适者生存嘛,适合什么社会的就留在什么社会。至于有没有出息,那要看怎么个标准了。咱民间社会的标准就是能坑蒙拐骗吃得开玩儿得转且钞票大大的就是最有本事的,本本分分的就是窝囊废。 教育,是永远不能用功利主义去评判的!
附《一篇转贴》: 那些曾经被央视拿来跟韩寒作对比的三好学生们,十年之后,再看看 【关键词】韩寒刘亦婷马楠黄思路教育辍学公共知识分子
十年之前: 马楠,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时,向克林顿表达对美国的不满,引起中国人叫好。 哈佛少女刘亦婷,十年前,准备报效祖国,是当时很多人所谓的中国的希望。 黄思路,十年前中考高考参考书上封面都是她,同时也是被公认的“好学生”代表,在节目上歌颂中国教育的好来反衬辍学生韩寒不爱学习。 韩寒,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在17岁时发表了第一部小说《三重门》,引起社会反响,但同时七门功课中有六门挂红灯,被认为是当时“现行教育体制”的叛逆者。 十年之后: 马楠:那个曾经痛斥美国人的马楠,如今拿着美国绿卡,嫁给了美国老公。 刘亦婷:那个高喊着长大要报效祖国的才女,如今嫁给了一个美国白人,在一个基金做副总裁,代理大中华区,拿了美国绿卡,没有考上哈佛商学院,也没有回国的迹象。 黄思路: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并获经济学和艺术学双学位。现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同时就职于纽约百老汇尼德兰德演出公司。老公同样也是白人。 韩寒:曾经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被认为是需要社会拯救的异类,一个不合格的学生,现在是中国百大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他依旧在用他的文字说出中国人最真实的声音。 就在不久前,韩寒在香港的新书《独唱团》的发布会上,观众问韩寒:“你是否有移民的打算?”韩寒说:“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我在这个国家很危险,但其实也并没有你们想像的那么可怕。我相信如果中国政(蟹)府不驱逐我,我会留在这里,因为这毕竟是我出生的地方。” 现在看2000年的这期节目,给人一种很鲜明的感觉,那就是10年时间会有这样大的变化,从对一个异类的怀疑恐惧,到现在的司空见惯甚至是崇拜喜爱,我们都不用一个年代的时间。那些所谓的教授研究员,在一个18岁的孩子面前显得多么迂腐无知,那些观众的提问又是多么的哗众取宠呢。我闻到了进步,也嗅到了悲哀。新生事物必定会碾过旧的保守的事物,这简直就成了金科玉律了。而在我的心里,却早早地被移植了控制叛逆的机关,于是早早地我便缴械投降,在一个同样的年纪站在了老学究们那一边。 十年前,我觉得这个节目很不光彩,满口的仁义道德,字里行间都是吃人。 十年后,我怀疑这是央视当时有意为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衬托韩寒是一个难得的合格人类。 十年前的社科院博导陈晓明,认为韩寒的影响只是昙花一现。 十年后,在陈晓明不遗余力地歌颂祖国时,韩寒却成长为中国百大公共知识分子之一。十年前的华东师大教授陈永明,认为社会应该把握韩寒、拯救韩寒。 十年后,社会已把无数学生把握成了房奴,而韩寒却在拯救社会。 十年前用来歌颂中国教育制度的黄思路,被主持人得意洋洋地请来反衬韩寒。 十年后,黄思路跑路去了美国,为白人相夫教子,而韩寒却在用文章改变中国人的价值观。 十年前那个会用ICQ以及OICQ的麻花辫妈妈,认为韩寒是只幼稚的土鸡。 十年后,她随着ICQ和OICQ一起消失在人海,而不用聊天工具的韩寒却话语传遍中国。 十年前那个司法学校的学生,认为韩寒的自由是太过分了。 十年后,他这批学生大概走上了工作岗位,结果司法没有自由。不知道他的名字,也许叫贾连春。 十年前那个孩子喜欢昆虫的父亲,庆幸自己坚决不让孩子研究昆虫。 十年后,一代孩子的儿时梦想毁灭了,他们开始在泪水中嫉妒韩寒,愤恨命运不公。 十年前那个说韩寒记仇的人,认为韩寒的讽刺是一种报复。 十年后,韩寒用他的成长,让上面的每一个人贻笑大方,不妨说他确实记仇吧,他分分秒秒都在报复。 十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也可以证明很多事情。虽然韩寒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中国的现代“鲁迅”,但他至少一直坚持用他的文字来改变着中国人,中国的社会。 也许我们不能说这样的结局都是中国的教育造成的,但至少中国的老师们教会学生的第一件事就是“虚伪”。 也许,中国的教育部门欠所有中国人一个道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