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惊蛰·春雨蒿香
作者:知了
|
|||||
一雷惊蛰 上午,天一直阴沉着,重重的帷幕笼罩着这个三月天,还以为要下冰雹了。农历“惊蛰”,春雷响了。雷声虽然有点闷,却是春天第一声。 一雷惊蛰始。据说,惊蛰当天响雷,风调雨顺;提前打响,则会发大水。此说是否当真,没有考据。只是,惊蛰雷声,总是让人欣喜。蛰伏四野经漫长冬眠之虫子,都让响雷震醒,惺松着眼:春天到了!伸个懒腰,找吃的了。 柳芽在暖风中颠摇,蛙鼓湿湿,莺飞草长。春光明媚的田园,燕子低飞。那农夫一如往日,仍旧辛勤扶犁,深深浅浅,划开明镜般的水田。惊蛰后,接着就是春分,然后是清明。印象中,那时在农村正是马不停蹄“摧耕”,也就是让农民赶在“清明”前要插完田,春节前后就浸谷种只要完成早造春插,就不管它是否会“倒春寒”,让那早秧冻死在地里。那时,什么都要一刀切,统一行动。打着松明火,挑灯连夜抢插。现在好了,农民分散自主经营,家中除了妇孺劳作,汉子也外出打工了。先前的干部也在“跑单帮”做生意,或者顾自己的桔柑果园。各人自种门前田,鲜有摧耕的了。 惊蛰了,不知道农人的田地,是否密密的绣上绿色的秧苗?想到此,有点怅惘。 《观田家》【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宋】张元干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春雨蒿香 茼蒿,粤地一常见青菜。花很可爱,有点如向日葵的浓缩版。 茼蒿——同好。这个谐音,令人浮想联翩。茼蒿菜,据说,又叫做“打老婆菜”,因其煮熟后会缩水,一大篮子茼蒿下了水后只煮成一小碟,丈夫以为妻子偷吃了,竟动手打了老婆。这茼蒿的名字,确是辛酸。寻常之菜,担受着百姓喜怒哀乐,承载着最真实的世界。苦艾寒芹,清苦而浓郁的味道,贴近百姓平常日子,实在是生活应有的本色。 茼蒿原产我国,其名始见于唐代名医孙思邈所撰的《千金·食治》。《唐本草》作“同蒿”,元代太医忽思慧撰《饮膳正要》称“蓬蒿”,《滇南本草》称“同蒿菜”,《本草从新》称“蓬蒿菜”。茼蒿并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与菊花花的形状似,故有的地方又叫它“菊花菜”、“菊蒿菜”、“春菊”。又因采其上部嫩叶后,下部叶腋便生新芽,春、夏、秋随时可采摘,因而民间又称其为“无尽菜”。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九月份下种,冬季及明年春采食,茎叶肥嫩,微有蒿气,故名茼蒿,花深黄色,状如小菊花。” 茼蒿具有开胃、健脾的作用,煸炒、做汤、凉拌均可,现在风靡的火锅,茼蒿是不可或缺的打煲蔬菜。茼蒿有深裂齿叶(如同艾叶)与浅裂齿细叶种(如下图)。我以为,浅裂齿口感肥嫩,但味道没有深裂叶那么浓郁。
知了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