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跑街 作者:西部老土


 

 

  西安跑街


    (1)

前几天与同学聚餐,席间同学长林提起了西安的一个去处,这就是昔日的国家仓库重地"西仓"。

小时候在西大街居住,对西仓这个街道还真有些依稀的记忆,日后岁月沧桑各奔东西也就没有机会去看看了。

早晨九点多钟出了家门,这个钟点正好躲过了上班的高峰期。慢慢地向公交车站走去,没有特别的急事就免去了乘的士的待遇,慢生活就要市井化才腻味。

中巴上人很少,上车后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用地道的省城话问道:"到洒金桥多钱?",售票员淡淡地回答:"一块五",掏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零钱买了车票,坐在座位上颤颤地舒展了一下身体,然后向车外东张西望而去。

莲湖路上车水马龙,中央绿地都用围墙围了起来,只能看到大型的施工机械摆在那里,应该是西安修建地铁的工地。路中央的这块绿地足有几十米宽,是当年苏联老大哥帮助建设电工城时一起修造的。小的时候我们经常来这里玩耍,莲湖路的宽阔曾经是古城西安的骄傲。今日地铁都能在中央绿地中修造可见昔日苏联专家们的眼光,与我国的市政建设者们相比的确有着超前的智慧。

玉祥门往东一站便是洒金桥,下车后向路人问了方位便步行向西仓走去。

西仓在莲湖路的南面,于是傻傻地站在斑马线边等待着行人绿灯亮起,只见一簇一簇的行人奋不顾身地向车流里挤去,左右看看只剩下咱自个还站在马路边。绿灯终于亮了,快步穿越马路,突然又有车辆奋不顾身地开过来,心里一阵迷茫:要不要遵守行人交规呢?眼前的景象让人哭笑不得。

走进对面的巷子不远便看到了稀稀拉拉摆摊的商贩,有卖菜的、有卖肉的、还有卖杂货的。心想西仓就是个这么睦乱的地方?不像同学们描述的那样特色啊。

顺着小街慢慢地往前走,路两旁的小店铺渐渐多了起来,路两旁的摊贩也明显地多了起来,前来购物的市民们熙熙攘攘还真有点集市的味道了。

看到有个中年人手中拿着几本书叫卖,走过去看看书名是"养生",从印制的质量来看应该是山寨出品。我问道:"多钱一本?",答:"五块!",声音干宝清脆是咱城里人!

西安的"城里"指的是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和莲湖路上居住的市民,城墙以外过去都叫做郊区,过去也常常以城里人自居,现今不同了恐怕三环内都可以叫做城里了吧。

听说西仓是西安最有特色的花鸟鱼虫猫狗市场,抱着好奇的心理向并行的一位老伯打听:"老贝(老伯),仔这猫狗市场在哪呢?",老伯答道:"你今天来的不是时候,猫狗市场每周四、日才开市呢"。说着老伯用手指向一条东西小街道说:"邹似这里,开市时热闹得很!",我看看竖在路旁的牌子原来是西仓北街。

从小喜欢猫,至今家中成员之一的咪子已经十三岁了,虽然今天西仓猫狗市场没有开市,心中仍然祝愿天下的猫猫狗狗都能有个好归宿。

正在胡思乱想,突然身后传来了一串响铃声。赶紧侧身换步到马路牙子上,回头张望却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少妇骑着辆自行车快速冲过来,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女人真漂亮!少见的漂亮!心里想:"小巷里还真有金凤凰啊"。没等缓过神来车子已从身边呼地一声过去了,紧接着臆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只见这个女人一回头,我还以为是看咱呢,没想到右手往脸上一捂,拇指和食指往下一甩,只听见嗤的一声大鼻涕便甩在了地上,吓得咱一个趔趄。

继续往前走着逛街,看到了一所学校,门口石牌上书:西安市第二十五中学。二十五中?亲切啊!上山下乡时的插友许多都是二十五中学的那,原来是庙后街到了。

正对着二十五中学大门的是一条青石铺的小街道,路牌是:大学习巷。

大学习巷里比较整洁,路不宽但也不窄。两旁小商铺林立,经营者大都戴着顶白帽子,哈,是回族人民啊。说到回族人民马上想到了武侠小说中的霍青桐,侠肝义胆巾帼英雄人敬人爱!

路过一个小饭馆,饭馆门上挂着塑料制成的条状帘子,一股炖羊腿的香味从中冒出。心想:回民做饭是很讲究的,应该很卫生。突然又是臆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只见一声呼喝,一名男子从饭馆里窜了出来,拳打脚踢居然虎虎生风,仔细观看却是一套小洪拳,这名拳师或厨师马步扎实出拳有力一看就是个会家子。性情所致原本想趁势与回民兄弟过几招尽兴,但又想到了民族团结重要,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咱老列腿脚不如从前列!

穿过大学习巷就是整修一新的西大街,只说它整修一新不说它古香古色的原因是:应该保留西大街的原貌,在此基础上翻修整理,地上原始化、地下管网现代化,那就会更加吸引国内外游人来怀旧观光,不似现在弄了个四不像。

千奇百怪人生像、当个市井跑街忙。


(2)

西安的变化太大了,尤其是这三五年发展的真快。西安有个西高新,提起西高新在全国都是有名气的高科技开发区,高新马路修到了四路,科技马路修到了六路,整个开发区的版图这几年得到了极度地扩张。

从九十年代开始便对西安的西高新开发区有了认识,高楼林立、街道宽敞,颇有些国际大都市的味道,作为乡党着实有了一些自豪感。

西郊有一条路叫做昆明路,因古代昆明池演兵场而得名,记得那些年昆明路刚刚通车时的状况真是凄凉,一边是排放废水的臭水沟,另一边是凹凸不平的马路,遇到下大雨整条马路都覆盖着雨水,一片汪洋世界,好似古时的昆明池一般,虽然家住的很近也很少往昆明路去过。

随着高新区的不断南拓北扩,昆明路渐渐地被圈进了高新区的范围,路旁的臭水沟得到了初步的治理,渠水两旁柳树成荫,水质也不再发黑发臭,马路扩建成了上下六车道,从此一片汪洋的景观看不见了。

有些日子闲的么事(没有什么事情),就喜欢去周围十里方圆探索大街小巷。这天闲逛到了昆明路的北面却发现了一个巷子,一个路名响亮时髦的巷子。

离远看去这条巷子窄窄地弯弯曲曲看不到头,待走到近处发现巷口立着快路牌,上面写着:创新路。心里好生奇怪:昆明路南面被高新泛化,这路北怎么也叫起了高科技的路名?嘴中连声咂咂:不得了、不得了!发展的太快了。

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发展要靠"创新",一个民族崛起要靠"创新",一个社会进步还是要靠"创新",这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和"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观"吧。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是要靠"创新",要莫西安怎么会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看到了路名是"创新路"心中想到了美国的硅谷、想到了北京的中关村、还想到了西安的高新开发区。

走进巷口感觉怪怪地,只见路两旁都是小商贩,有卖菜的、有卖水果的、有卖书刊的、有卖服装的、有卖烤红苕的、有卖糕点的、有卖熟食的、有卖冷饮的、有卖……,凡是你能想到的那都有卖的,整个就是一个万国博览会。

创新路足足有几里路长,光天南地北大菜小吃的饭馆就数不胜数,摆摊的小贩更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街道上人头攒动擦肩撞肘熙熙攘攘好不热闹,给人的感觉就是八十年代初刚刚开放的自由市场一般。

缓缓地漫步在道路的中央,不时地左顾右盼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时而用省城话向商贩询问着:"咋卖呢?",时而与小老板们商讨着价码,性情所致时便掏出零钱买下并不需要的东西,陶醉在八十年代的梦中,好一派市井风光。

走出了巷口,手中拎着好几个塑料袋子,有烤花生、有炒瓜子、有彬县酥梨、还有山寨出版的古龙武侠小说,哈哈,价钱便宜又地道,爽咋咧!

突然,又感觉到怪怪地,好像遗忘了什么?啊,忘了为何这条小街道会起名叫做"创新路"了。仔细地推理,认真地思考,居然然想出了些眉目。

过去认为创新就得一个比一个时尚时髦,就得一个比一个先进新颖,就得一个比一个超越腾飞。眼前的这条创新路的"创新"就是在高新技术开发区边缘的城中村里保留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市民生活,而且还美其名曰为创新的道路,这本身就是一种大胆的创新?要么就是想让小贩和市民们扔掉市井生活去鼓捣鼓捣"高科技"?!

不知道想法对不对?


(3)

人家都说十岁前的记忆是最值得回忆的,年轻的时候不以为然,觉得那有什么值得想?充其量就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的战争?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工作日益繁忙,为生计漂流四方。在无奈无助的时候常常会回忆起少年的时光,无忧无虑天真活泼初生牛犊无知无畏,有家人的呵护,多幸福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歌声悠扬沧桑催人泪下,我喜欢这首歌,常常在下乡插队的岁月里唱起,也常常在漂流异乡的日子里唱起,还会在伤心悲痛时唱起,唱起的时候脑海中往往就浮现出十岁以前的记忆,其实心里明白那是唱响了一首恋乡曲。

十岁前家就居住在西安的西大街上,报恩寺街幼儿园,南四府街小学,附近的天主教堂,盐店街、甜水井、五味十字、冰窖巷、南院门等等,还有那黑漆大门的四合院民居。这一切构成了幼年时的记忆。

一切的一切都在日后的岁月中冲淡了,记忆变的模糊起来,有的甚至变成了亦真亦假的幻觉。

记得西大街上有家甜食店,偶尔会被大人带着去吃碗甜稀饭或者黄糖元宵;记得西大街上有家电影院,好像叫做群众电影院,偶尔学校会组织去看"红孩子"等电影;记得西大街上有家百货商店,偶尔也会陪着妈妈去买些针头线脑;记得西大街上有座城隍庙,偶尔会陪姥爷去看看城隍爷;记得西大街的路面是青石铺成,疙疙瘩瘩弯弯曲曲通向钟楼,踏在上面就会多一些遐想。

南院门的春发生葫芦头;竹笆市的腊汁肉夹馍;回民巷的老童家腊羊肉;桥子口的大麻子馄饨;同盛祥羊肉泡、白云章和德发长饺子馆、德茂公水晶饼,西大街是当之无愧的西安小吃的发源地!

巍峨的西门伫立在西大街的尽头,给疙疙瘩瘩弯弯曲曲的路画上了句号。出了西门那时就是城外了,良亩遍野田园风光,至今想起来都会有着丝丝的乐与愁。

近日闲的没事,有了去故地重游的念头。

乘坐公交车在西门里下车,沿着宽阔的大街往钟楼方向走去。

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寻觅昔日的痕迹,西门被整修一新没有了那时的沧桑,就好像一个古老的皇帝被披上了新装。大街两旁仿古建筑林立,实在不好说风格是秦唐?是明清?还是民国?也许是十三朝的混合体。甜食店早已没有了踪迹,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们对吃甜食已经是没有食欲了,从饮食结构就能解读出社会发展史。城隍庙也被整修一新,说是整修还不如说是重建,在史无前例的革命中城隍爷被革去了性命,牌楼庙宇被拆的连根拔起,就差把小鬼判官们抓起来判处反革命罪了。今日重建自然是没有了当年的韵味。大麻子馄饨馆难觅踪迹,竹笆市的樊记腊汁肉夹馍几十年来不思进取还是那么个小店一片,反而被樊家?XX家的连锁店比了下去难以翻身。春发生葫芦头到是盖起了酒楼,每日宾朋满座热闹非凡,看来还是下水比肉受欢迎。

从桥梓口向南就到了小时候玩大的地方,那个年代的痕迹荡然无存,马路宽阔笔直,车水马龙行人匆匆。冰窖巷、五星街、五味十字、甜水井只有看到路牌才能得知这就是儿时调皮捣蛋的地方。

西大街这一片至今还是美食遍地,路南面小巷中还增加了不少异域小吃,什么西府岐山面、秦镇米面皮、比昂比昂面、老瓦萨,为西头增光不少!

西大街上的百盛商城是国际品牌,别看没有开元商厦大,可是品牌价值远远超越,只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吧,也算是整修后西大街的骄傲。

钟楼跟前的鼓楼也算是西大街的镇山之作,遥望钟楼鼓乐相闻是何等的上古之风啊。

钟鼓楼广场别具一格,虽无秦唐明清之韵却有画龙点睛之功,给古老的钟鼓楼点缀了青春的风采。

走到钟楼前面回首观望,西大街整齐笔直地铺在眼前,总觉得没有那时曲曲弯弯的底蕴深厚,试想,秦王嬴政和唐王世民何等人物,岂能笔直无曲?!

跑街来到儿时地,悠闲浪在西大街。

是心在浪。

 

                                                                       2010年3月于西安

 

  西部老土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59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