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诗·三寸金莲与奶奶 作者:乐呦呦


 

 

  父亲的诗
   
    父亲是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今年已90高龄.父亲一生除了讲授作物遗传育种等课程外,还承担国家的科研项目,带领研究生和年轻教师开展多项专题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他的业绩被载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父亲虽然搞了一辈子农业科研但一点也不古板,他喜欢唱歌,跳舞(当然是交谊舞)。尤其喜欢古代文学,古诗。也非常喜欢写诗,经常在《团结报》上发表诗文。父亲最近把他的一部分诗文整理出来,取名叫《望雪楼诗集》。希望他的同事、学生、兄弟姐妹及子孙都看。不管别人喜不喜欢都送一本。可能是年纪大了的原因,简直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诗歌。

为了不负父亲一片苦心,我拿到后认真地看了看,还真有点意思。


绵阳农学院遇故知(1977。2。26)

邛海同窗别梦长,故人今遇子云乡。
    绵洲城外建新院,玉女泉头育壮秧。
    且看新空愁霭散,重逢旧友喜张狂。
    盘餐樽酒情难却,送宝传经谊更长。


东行感怀(1978。2)

碧水青山离故园,东吴骨肉喜团圆。
    寒梅初谢游沪杭,绿柳才黄走皖南。
    极目西湖春欲晓,遥观东海水为难。
    归车疾驶奔罢蜀,无限春光满世间。


出席全国科学大会(1978年春)

扶摇直上三叉戟,万里晴空飞北京。
    大会堂前松正茂,昆明湖畔柳才新。
    春风送暖论科学,暮霭烟消抒激情。
    不管道途多险阻,从头迈步新长征。

 


  三寸金莲
 
    本月8日有幸应邀参加“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四川省培训基地”揭牌仪式,会后我跛着脚参观了四川大学博物馆。其中有一展物——三寸金莲,勾起我对我奶奶的思念。

我7岁到13岁都和我奶奶在一起。奶奶每次洗脚都背着家人洗,从不让我们看见她的脚。因我奶奶的脚是小脚。后来我奶奶生病了,不能自己洗脚,才由我给她洗。我这才看清了我奶奶的脚。奶奶的脚不算是三寸金莲,但有2根脚指头是卷在脚底下的,中指有点卷,背在二脚趾下面没被卷在脚板下。只有大脚指和二脚趾是伸直了的。三根脚趾虽说在脚板下面,脚指甲还是要长。所以我给我奶奶剪指甲是最难的,不好剪。我奶奶说,后来不兴缠脚了,她妈妈把脚给她放了。要不她的脚还要小。也就是说除大脚趾外四根脚趾都要被弄断骨头绑在脚板下面。想想那是要忍受多大的痛苦。我的踝骨骨折都痛得不得了,何况把4根好端端的脚趾要活生生的弄断。为啥有这一陋习喃?缠足始于何时?

我想弄明白,在网上查了一些查资料,对缠足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下面是在网上查的资料: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
    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
    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缠足,这一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缠足现象始于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宫嫔娘用布帛缠脚,使其呈“新月”状,穿着素袜,在黄金做成的莲花上跳舞,李煜看后十分喜欢,称其有凌云之态。这种风气先兴起于宫帷之中,后进入民间,到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就广为流传了,并把缠脚当成了妇女的美德,把不缠脚当做耻辱。这种审美心理事实上包含了浓厚的性意识,清朝文人李渔在其《闲情偶寄》中甚至公然声称,缠足的最高目的是为了满足男人的性欲。由于小脚“香艳欲绝”。玩弄起来足以使人“魂销千古”.在古典名著《金瓶梅》中就有“罗袜一弯,金莲三寸,是砌坑时破土的锹锄”之类的说法。甚至穿在小脚上的绣鞋也被赋予了性的内涵。

除此以外,缠足似乎还有另一个目的。由于脚小不便于行走,让女人缠了足就可以防止“红杏出墙”。如同古代埃及的男人不给妻子鞋穿;中世纪的欧洲男人为女人制作了贞操带。而实际上,在贫穷落后的中国,除了少数的富裕人家女子外,大多数小脚女人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她们付出的艰辛,要远远超过一个天足的女人。缠足作为一种习俗,也造成了另外一些习俗的形成,如古时候山西大同的赛脚会,就是女人们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小脚,以博得好评为荣。

过去的女孩-般在五六岁时开始缠足,其方法是用长布条将拇趾以外的四个脚指连同脚掌折断弯向脚心,形成“笋”形的“三寸金莲”。其惨其痛,可想而知,这样做一般大都是在长辈的逼迫下进行的。母亲或祖母不顾孩子的眼泪与喊叫,以尽到她们的责任,并以此保证孩子未来的婚姻生活。

这种人为的伤残行为之所以能广为流行,是因为它以人工的方式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女性美”。在五代之前,即有诗文称赞女性小脚之美,五代之后缠过的小脚更是被誉为“金莲”、“香钩”、“步步生莲花”等等。文人们甚至总结出了小脚的“四美”(形、质、姿、神)、“三美”(肥、软、秀)。到清朝。缠足之风大盛,汉族女子没有不缠足的。缠足这一习俗。体现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审美标准和男尊女卑的社会结构。它的消亡,显示了妇女的解放和地位的提高,也标志了中国已从传统走向现代。

“三寸金莲”说白了就是女人用绢把自己脚捆小以满足男人的审美需求上。最早出现在文才飞扬写出“小楼东风,不知故国月明中”后唐皇帝李煜亡国之君身上。而那些无聊的文人骚客又进一步把三寸金莲演义为:青年女人小脚是“金莲”,中年女子称“银莲”,老年女人叫“残莲”。另有贤《小足谈》认为“燕瘦小香软尖,轻巧正贴弯,刚折削平温,稳玉敛匀干”的庸俗。实际上,“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三寸金莲”名字虽雅,但却是女孩子以健康为代价用血泪换来的。据说那个年代,有钱人家的老爷公子们没事就爱凑在一起,叫上一壶茶,那可不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是点评谁家的姑娘媳妇脚裹得好,裹得精妙,裹得有创意。

一双金莲有许多名堂,有所谓的16字决,不仅要小,还要“轻”,又要“飘”;根据不同的裹脚形状,给附上不同的名称,有什么“荷叶边”啊,“海棠叶”啊;就连那小鞋也根据功用的不同,有外鞋、套鞋、便鞋、软鞋等等的分别。凡是有点资产的人家费劲心思把女孩儿的脚往小里缠,就是为了标榜自家的闺女是真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生来就是给富贵人家养的,做什么都有奴仆女婢,用不着亲自动手。越金贵的小姐,脚就越细,越不会走路.

三寸金莲說到底,是古代妇女的审美的問題。它反映了一个时代对于重塑人体美的大胆尝试和超越自然美的无上追求,正像当代妇女减肥、瘦身、束腰等一样,三寸金蓮是中國的一絕。美是要付出代价的,三寸金蓮的塑造虽然付出了极其高昂的代价,但是也把小脚之美发展到了極限.使得纏足時尚持续了一千多年。

三寸金莲是一个时代女性受尽屈辱的象征,更是女性盲目盲从的见证。绣花鞋做得再精美,也是斑斑血泪筑就而成.

 

                                                                            2009-11-22

 

  乐呦呦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25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