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豆花 作者:小七


 

 

  “点”豆花


    年前和朋友近郊游,游至大邑县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偶然在街边一小摊发现几十年未见的稀罕物——胆巴。提起胆巴,当年的知青朋友们都很熟悉,也就是盐卤。买来时是块状,慢慢地就化成了水,能凝固蛋白质,是“点”豆花必不可少的。

下乡地方民风淳朴,村民好客,遇客至必倾其所有款待,豆花就是最常见的隆重待客的食物。在那个年代,因它的美味最能引人共鸣,其地位仅次于肉。又因耗时费工,社员们称其为“杀牛”,更能显出主人待客的诚心和热情。

记得刚下乡不久,因连日下雨不能出工,本大队知青们到我们队相聚,聚会的主题就是——推豆花。我们提前泡好了黄豆,等人来齐就开始“杀牛”。我们没有石磨,要到邻居家去推,一行人有的端黄豆,有的拿盆,有的挑水,往隔壁邻居家进发。

社员们几乎每家都有一盘大石磨,放在宽大的屋檐下,多用于平时推包谷、麦子,偶尔推豆花,过年推汤圆。见知青来借磨推豆花,在家歇雨班的邻家大叔、大婶忙招呼大家坐,又忙着用清水把石磨冲洗干净。推豆花的过程和推汤圆大致相同,一人推磨,一人添豆。半勺豆子半勺水,推几转添一勺,石磨轰轰地转,白色的豆浆和着泡沫直流入接在磨下的水桶。

经过众人一番忙乱,在大叔大婶的帮助下,终于推完了豆浆。我们挑着豆浆往家走,后面跟来了不放心的邻家大婶,一向心地善良的她怕我们第一次点豆花没有经验。在她的指导下,我们把推好的豆浆倒入大铁锅烧开。

滤去豆渣,再把豆浆倒入锅内稍晾一会,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步骤——“点”豆花了。

把推豆花称为“杀牛”,点豆花的人就是“操刀者”了。点豆花的精髓之处就是点胆水的功夫,这直接关系到豆花的多少、老嫩。“天降大任”之时,同志们集体退缩了,都争着去拔小葱、舂海椒、煮甑子饭。邻家大婶提议让我试试,大家一致举手同意,把年龄最小的我推上了第一线。第一次“杀牛”就成为“操刀者”,我不免心中忐忑。姐也让我试试,无奈之下我底气不足地“声明”:“点坏了不要怪我哈。”都说:“不怪,不怪,莫得事,点嘛。”我麻起胆子定下心来,从小罐里倒出少许胆水在锅铲里,在大锅的豆浆里缓缓地划圈。

如是数次,就见浑浊的豆浆慢慢变清,清澈的黄汁下出现了洁白的块状凝结物,越积越多,越来越大团,到最后和黄色的窖水完全分离。大婶说:“差不多了。”我停止了动作,舒了一口气,直起腰来,这才看见大家都围在锅边,瞪大眼睛看着(其实比我还紧张,还说莫得事)。

稍待片刻,我把沥饭的大竹筲箕放在锅里,慢慢地轻压,散状的豆花被压到了锅底抱紧成型了。看着大半锅雪白的豆花,大家都惊呆了,我亦不敢相信这系我所为。邻家大婶连说:“哎哟,这麽多,你的手太出豆花了!”我用菜刀横几刀竖几刀把豆花划成小方块,再用小火烧开,宣布大功告成。

第一次点豆花就初战告捷,我们都很高兴,留大婶共进午餐,一把没拉住,一溜烟的跑回去了,忙舀了一大碗端过去。期待已久的时刻到来了,大家一起行动,有的用锅铲小心翼翼地把豆花一块块舀进盆里,有的从碓窝里挖出红红的糍粑海椒,和一点熟油,再放上小香葱切成的细细的葱花,有的从甑子里盛出一碗碗香气扑鼻的干饭,不待坐好,已迫不及待地投入了战斗。雪白绵软的豆花配上红红的撒着绿色葱花的糍粑海椒蘸水,那味道简直不摆了,就着热气腾腾的甑子饭,我们吃得酣畅淋漓,那叫一个痛快。

几十年过去了,直到现在都忘不了那味道,也忘不了我第一次“操刀”“点”豆花。从那以后,凡遇知青们聚会推豆花,“点”豆花的工作都非我莫属。说来也怪,每次都点出大半锅白花花老嫩适中的豆花,从未失手过。经邻家大婶和社员们口口相传,我的手“出豆花”,在我们那一带很快就小有名气了。

 

  小七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29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