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堂的沉思·闻“撤驻京办”有感 作者:河水


 

 

  大会堂的沉思

大会堂全称是人民大会堂,当年各个地方都有这么个场所,或改建或新造,无论大小,总是一个地方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W市的人民大会堂最早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几经修缮翻新,一直用到现在。然今天终于面临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规划中的商业圈。

大会堂的拆迁工程已经开始,大型破拆机器正将水泥梁柱破坏,不几天,这个曾经十分荣耀过的建筑化为一堆废墟,也令一些曾经荣耀过的人们唏嘘不已。是啊,大会堂几乎就是他们记忆的全部。

曾几何时,他们在上衣口袋里别着一支自来水笔,手臂夹了文件袋,在众人满是羡慕的目光中,踏入人民大会堂,开着各种各样的会议。几乎在半个世纪里,大会堂里的扩音器总是发出歇斯底里的响声,那是愤怒的声讨,是效忠的口号,今日拥护,明日打倒,一样的激动,一样的热烈。

曾几何时,这个灰色的建筑里,决定着多少人的命运,那些押出会堂的躯体,旋即便在世界上化为一缕青烟;那些一脸沮丧走出会堂的干部、学者,多半从此与城市、事业甚至家人告别,自此颠沛流离,不知所终;而身披红花,敲锣打鼓送出会堂的青年,则直接走向田头,尚未接受多少教育的他们,去接受农民所谓的“再教育”。

大会堂的火红止于文革的结束,终于日复一日锣鼓口号的喧闹逐渐沉寂了下来,大会堂成了真正的会堂,市里所有像样的会议都一定在这儿开,它又变得庄严起来,“往来无白丁”,进进出出的都是有身份的。

八十年代初,大会堂频频召开的是科技工作、教育工作、文化工作等会议,一派百废待兴的兆头。那时,普通干部、教师、演员都有资格列会,即使是为了将席位填满。这使得压抑多年的基层干部、教师、演员都感到扬眉吐气,何况他们中有些甚至还能够参加党、人大、政协的大会呢。

到了九十年代,普通干部开始不能够进入大会堂开会了,能够参加会议的一般是副科长或相当于的才行,因为,其时干部人数已经大大增多,仅副科长以上的就将大会堂近两千人的座位填得满满的。

那时每每开会,会堂外黑压压停得都是自行车,以致公安局专门派了警察看守:如果领导干部因开党代会或人代会频频丢自行车,多抹黑呀!

本世纪初,能够进大会堂开会的门槛又抬高到副局级,彼时,哪个行政机关领导不是一正七、八副,更有甚者一正十几副的。你到机关走走,往往会看到科室里只有一个办事员而有三、四个正副科长的现象,不要以为是怪事,时至今日,已经进步到二个局长管一个科室,四个科长管一个办事员了。官多吗?不多!君不见政府都有一正七、八副或十多个副市长以及更多的副秘书长吗?

这么多副局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一个大会堂勉强坐下,哪还容得副局级以下的干部,从此,凡在大会堂开会,一律通知到副局级以上,尽管许多副局级以下,而又在副科级以上的众多干部愤懑不已,实在也是事出无奈。

新世纪到来也快十年了,如今的大会堂连副局级也坐不下,特别令人寒酸的是,门口的场地根本停不了几辆车,叫那么多进口汽车停哪儿?因此每次开会,大会堂门前整个马路水泄不通,惹得行人和警察屡屡发生冲突。近年每开两会,大会堂四周必须“戒严”,否则,交通秩序乱成一团。

迁址,重新规划一个“与时俱进”的会议中心自然而然跃入议事日程,很快,一个大气,与W市经济发展现状相匹配的会议中心蓝图出来了。再不久,新的会议中心在城西拔地而起,随之建设的还有服务于会议中心的一系列配套建筑和设施,比如,功能齐全的大小会议室、超五星的酒店,风雨无虞的智能地下停车场,特别是日夜运转的中央空调使得整个建筑群四季如春,生机盎然。

从此,开会不必担忧,小会有小会议室。大会自有比影院、剧院还要大的会场,其气派、设备堪称一流,三十年不会被淘汰。而令人振奋的是副科以上的干部也有机会参加会议啦!

曾经的大会堂就此寿终正寝。

 

                                                                2011-01-26

 


  闻“撤驻京办”有感
                      
各地在北京都有“驻京办”,先是省级的,再后有了地级的,现在可以说每个县在北京都有规模不一的“驻京办”,美其名曰:搞活经济。其实这么多年究竟搞了些什么名堂,只有天知道!

早期,各地“驻京办”的确为本地经济发展起过一定作用,而这个作用已经被雨后春笋般的“驻京办”抵平了,同在近水楼台住,哪能就先得月了?

因此“驻京办”成了接待站,地方上的大小官僚乃至他们的亲朋好友都可以到这里免费吃住、游玩,配置的交通工具成了旅游专车,这是其一。“驻京办”是行贿送礼的跳板,每到年节,各地用来打点的礼物源源不断送到各个“驻京办”,土特产品到丝绸海鲜、名酒名烟,应有尽有,到时,饭店里几万元一桌轻松埋单的必是那些“驻京办”主任,这是其二。各地委派的“驻京办”主任,本都是地方上的要员或欲培养的对象,按说应该是不错的,可三年“驻京”之后,似跌进大染缸一般,长年累月酒色、应酬,不黑也花了,这是其三。过去,人们以为北京都是些清水衙门,京官都是清正廉洁的,这么多年眼看逮起这么多大官,难道这与遍布北京城的大大小小“驻京办”没有干系?这是其四。

撤“驻京办”,最欢迎的是老百姓,这样至少断了一些人腐败之路,即使以后上项目,跑资金麻烦一点,总比有人坐镇北京天天挥霍好。再说,如果上的项目,跑的资金师出有名,就是多花一点也心甘情愿。

可是,“驻京办”真的能撤吗?撤得了吗?会不会换一个名目,换一个地方继续存在,反正地方出钱出人,你北京鞭长莫及。再者,除了“驻京办”,还有大量的“驻沪办”“驻穗办”等等,其作用一如“驻京办”,也能一并撤了吗?

 

                                                                2010-01-25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