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者即兴曲——《四手联弹》阅读随想 作者:胡发云


 

 

  漂泊者即兴曲

        ——《四手联弹》阅读随想


    高贵的金色与酷烈的死亡——胡杨两个极端的呈现,为我们打开了辽阔的想像空间。这是一个久违了的想像空间!创伤,死亡,孤绝,宿命,都是永恒的概念,都是历史沉思的形式。它产生的神圣感和精神力量,超过文字。

                                                              ——章·诒和


    在很远的地方,云层稀薄之处,太阳与白雪映照之下,山腰处的树和草仍然闪着茵茵绿色,近处景致反而在昏暗之中难以辨析。光线的变化让眼前的山岭具有了丰富的层次感。云播雨,山叠嶂,美到极处,心却空旷。


                                                                  ——贺卫·方


    章·诒和与贺卫·方,都是我喜爱并敬重的。两人都有着不凡的识见,情怀,文采,特别是风骨与血性。读他们东西已经多年——当然,都是分开来,各读各的。这一次他俩合写了一部书,让人觉得多少有些兀然,两人年龄悬殊,来路迥异,一个戏曲学者,一个法学教授,一个名门闺秀,一个农家子弟,一个率性由情歌哭笑骂,一个学理法理情理力图丝丝入扣,一个半生跌宕出生入死,一个少年得意一路顺风——如果不是近些年他自己主动瞎折腾的话,早就风调雨顺了。

读书之前,便有了这些遐想。读完后,似乎找到一点线索。在某一个时刻,两人同时经历了一次漂泊。从书中看,由章游历新疆始,贺那时刻发配那里,心也在漂泊之中。便有了这样一种动议,继而又将游历漂泊扩展到世界范围。于是,一个偶然的动机,演绎成一出即兴曲。两人合奏,四手联弹,决定这部书的美学品格。

这本书混搭得厉害,没分个人专辑,连目录上都没有显出谁是谁的,翻读起来,有一点智力测试的意味,猜硬币一般。如果不看篇目下小小的竖排姓名,会有搞错的时候,两人都有一些文风的变化。章·诒和很少写当下的,更少写花草虫鱼山川河流一类闲情文字,贺卫·方我见到的,更是理性严谨克制之下的凌厉和强悍,这次却读出了许多的柔情。

作者一开始就立下“世俗,趣味,随意”,“无政治,无思想,无锋芒”宗旨,文风便多少起了变化,但是,一个人,哪能藏住自己的乡音呢?开口三五句,本相就露出来了。两个人都不是那种闲适的观光者呢。古人说,境由心生。什么样的情怀,便看出什么样的风景。日本国会大厅那一尊空着的雕像基座,洪堡大学对面当年希特勒焚书的广场,新疆事件之后的喀什,都会看出一些风光之外的东西:“不幸的社会事件给我们的告别,提供了一种沉郁、哀伤情调和特殊的背景。若不从政治因素去考虑,这种沉郁之美、哀伤之情倒是颇具诗意的。一路行来,彼此的话都不多,抓紧时间看,抓紧时间走。”

本书分了三辑,一辑说新疆,也就是这本书的动机,一辑讲海外,是主旋律的对位,一辑是杂谈,算是华彩乐段。第一次知道贺卫·方喜欢摄影,书中有大量他拍摄的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形成一种背景,让阅读变得轻松起来,是一本可以放在床头、卫生间或带着出差旅行的书。

即兴曲大多率性,自由,真实,来不及修饰,常有神来之笔,也常常散漫,随意,不那么严谨,两个人的即兴曲,这样的特征就会被放大了。这一点在阅读中是可以看出来的。不过,在精神的深处,章贺两人是灵犀相通的。总之,不论一些读者用以前的阅读期待看它之后有什么非议,它里面显现出来的一些新元素,新面目,新情怀,还是有价值的。特别是这两个人,多年不能洒洒脱脱登出自己的文字,此书的面世,当有另一种意义。

大陆版做了很多清洁工作,不如牛津版那样完整。虽然如此,在眼下的环境中,也实属不易,是应该给予敬意的。我特意看了删节的那些文字,其实真是无伤大雅,除了给我们眼下的图书审查制度留下话柄之外,没有太大意义。现在的人们多么聪明,半句话,一个眼神,就知道他说的全部了。

我个人觉得有一点遗憾的是,两人的文字,特别是共同游历的文字,都还端着了一些,彬彬有礼,少了一点鲜活的情趣。贺卫·方未曾谋面,章·诒和在私下里,远比她的文字快乐,轻松,色彩斑斓,常常会笑岔了气,或让别人笑岔了气。想起07年夏天和她,张思之,蓝英年及另外几个朋友游俄罗斯,一路上揶揄打趣斗嘴斗气,老不老,少不少的,显出了许多可爱的生活本相,如记录下来,会很好看。

 

已发广州《新快报》。有一些删改,但是毕竟还是能发出来。南方报系是我们这块土地上最后一处还有一点呼吸的媒体。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