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间守门人》评价 作者:老笨


这个世界上,人们对宏观世界的认识比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可多得多。例如,你可以知道数亿光年外的星球,但你很难了解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性的结构。尽管有过很多伟大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但人们对人的研究依然是浅俗的。伟大的马克思没有把人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过多地倾心于我们生存的外部世界;弗洛伊德倒是专门研究了人的精神世界,他甚至象我们中国人那样世界分为天堂、人世和地狱一样将人的精神世界分作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但从现在的情况看,他的研究太过于偏执、狭隘。我们无法拿他的研究当作结果,顶多算是一种思路吧?
    电影是人学,电影工作者也象其他人一样是从研究人的外部生存环境渐渐发展到研究人的心灵世界的。对于二战和所有的战争灾难,人们最开始的电影反映都几乎是对于战争现象的罗列,例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攻克柏林》……此后渐渐向人的心灵逼近,比如《猎鹿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再后来便会出现专门探讨战争与人的心灵关系的影片例如、《广岛之恋》、《午夜守门人》、《现代启示录》……战争题材的影片其主题会有这样一个大致的道路——①从表现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开始,②发展到对战争本身的控诉,这时人们不再单纯地讨论战争的正义或非正义了,而是控诉战争对人性的摧残。③接下来就会探讨非战争的问题,就象CINEKINO说的那样,战争不过是的背景或试验场,而真正所关注的是人性和人的心灵所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电影常常会走过这样的道路:表现人类的行为、表现人类行为所产生的外在原因、表现人类行为产生的内在的、潜意识中的动机尤其是那些未知的精神原因。人们总是会对人的行为作出适当的分析和解释,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人类行为的解释却不同。
    《午夜》显然是厌倦了对战争中和战争后的人性问题作众所周知的传统阶级分析和社会学分析,它希望借助于精神分析的方法来探讨在死亡的压抑下人的性欲(ID,即被弗洛伊德称作“伊德”的原始欲望)是如何被压挤到潜意识中,然后在一个特定的条件下释放出来,形成变态的行为,最终寻求解脱的。影片中的男女,作者并没有从阶级批判的角度来看待他们,分析他们的行为,而是把他们看作两个肉的人,观察他们的精神过程。在二战集中营这样的疯狂环境中,本来应该是以极为正常甚至美好的爱情(如果他们在和平年代相遇,难免不产生爱情)方式表现出来的性欲,在这个时候却被死亡所压挤,变成了一种古怪的成份,那种情欲的历程恰恰就象是一段纪录下了罪恶、肮脏、快感、冲动、醉生梦死……的磁带。这些东西最终被当事人有意或无意地“遗忘”了,但它们不会因此而消灭,却深藏在潜意识的领域领域里,甚至连当事人也不会知道它们还存在着。然而,那一天,他们再度相逢了,那精神的“磁带”被播放了出来,使他们再次进入到当年的变态的迷狂状态中不能自己。这是一种痛苦和快乐并存的精神状态,就象变态的人在作爱时搞的性虐待。这样的激情同样发生在与当年极为类似的条件中——他们再次领略了死亡压抑下的欲望(那些纳粹逃犯在打算要他们的命)。与上一次不同的是,那一次女性是被拯救的一方,而男性是施救者,而这一次,他们同舟共济。他们无法再经受这种变态情欲的折磨,或者说他们已经品尝过向毒品一样的爱情就不能再正常地生活,于是他们选择了共同的解脱——去死。
    尽管我也认为对人性作各种解释是必要和应该的,但我依然与黄小邪一样不喜欢这部影片。用一位外国权威影评家的话说:“这部影片唯一向我们证明了,一个女导演能够同男导演一样拍摄出更加恶心的影片来。”太恶心了,作者就象品味大便一样。我说的是我的直觉,而不是理性分析。可是我有时也会产生一种对人性的疑惑,例如我在昨天的网上新闻中看到一个参加了越战的韩国老兵承认自己屠杀越南平民的罪行,他下令把那些人推向深坑,然后用炸弹统统杀死,并喊“不要留下活口”。可现在,他是最先出来承认这事情的人。我们将如何看待环境对人性的影响?我们如何在阎王和天使之间画等号?所有这些,对于我们人类说来,依然向宇宙一样神秘……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