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南京——迁徙
作者:笛韵如水
|
|||||
梦回南京——迁徙
如今“籍贯”已经从履历表中逐渐隐退且逐渐被“出生地”代替。在我国辽阔的疆土上生长的我们将不再因籍贯不同而划出等级,“英雄不问出处”或将成为过去,由籍贯而产生的歧视可能也会模糊了。记得小时候,我们经常嘲笑因口音暴露了籍贯的小朋友,为自己省城籍贯优越感骄傲,戏称人家“籍贯差”。即便就是成了大角儿的主,一旦看了他的籍贯也免不了会对人家的崇敬减去几分。 然而,籍贯却真能把一个人的文化摇篮真实描绘。昆明城和南京城的文化不能相比,出生在昆明的我回到南京,仿佛真是从野趣的农庄回到了舒适的家园,从蛮荒的情调回到了厚重的礼教,从朴实的民俗回到了沉淀的文化。 游览着古都的山林、树木、亭阁、溪水、小桥、碑文......常常的,小学、中学学过的诗句、美文、美词就突然信口拈来,每一处景物都会唤起诗词的记忆。都说人杰地灵,这话一点不假,面对满目的青翠,纤巧的楼台,潺潺的小溪,轻灵的石桥,爬满藤蔓的古城墙、远处现代的高楼和近处闲亭的交融,心里总在写着一篇长长的文章,古往今来的诗句文辞竟是那么贴切,那么深入的应景而来,悠悠岁月,时空轮转,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桩桩件件动人的情景都在你的身边穿梭,稍不留神可能你就错过了一段历史的会晤。这就是古都的魅力所在! 那天去明孝陵,是踏着梅雨季节的尾声去的。脚下是落了雨水清亮的石板路,没有油纸伞,细雨纷纷,飘飘洒洒,轻轻柔柔的让我也不想撑开自己的折叠伞,任细雨漂浮中,随思绪去绵绵的怀古。 明孝陵的区域范围真大,未进门可以先到几个展览馆参观,看了云锦,明代家俱,明太祖介绍和明孝陵模型,小时候就听我母亲说朱元璋模样长的丑,果然一进展厅就看见了丑皇帝画像,看完展览,进明孝陵大门买张门票,人家售票员想照顾我,外地老年证也通融,可惜我还没有“老人”资格,于是只好花70元买了一张门票,顺着大路走进陵园[f走不多远就是四方城碑亭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其顶部已毁,仅存方形四壁,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8.78米。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再向前走就是神道,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神道很长,我有点累,又不想坐电瓶车,那时才下午3点左右,就觉得天色有些暗了,我想赶时间就选择从神道侧边的路前行,走着,走着,居然就走到孙权墓了,这里也正是我想看看的,好像六朝古都的说法中第一朝指的就是孙权朝政,而明孝陵就躺着两朝皇帝。 再顺着路标寻去,终于看到朱元璋陵墓入口了,走过金水桥再走一条石板路,再穿过阴阳两隔的红门,又继续沿石板路前行,这才走到了朱元璋陵墓前,高高的宝山石墙遮住了后面整座山,据史料记载,明孝陵有诸多的谜团,这时天色越来越暗,我只得抓紧时间走马观花。走出享殿,我以为梅花山距离汽车站近,竟向梅花山走去,幸好遇上了一位锻炼的同龄姐妹,她真好,带着我从梅花山相反的方向出了园,走到公交车站,她告诉我,她乘坐的20路公交车已经是末班车了,我乘坐的游2路车还有。顺着她的指向,我走到游2路车站,这时感觉已快到掌灯时分,看看手表,还不到下午6点!等了一会儿,车来了,在暮色中我返回了市区。 后来我和南京网友又去了一趟紫霞湖游玩,紫霞湖是个人工湖,就在宝山后面,在紫霞湖看到的宝山的背面,在宝山的北面,一座面对紫霞湖的山据说就是蒋介石先生的预想的安息之地,蒋先生说要为孙中山先生永远守灵,而蒋先生则是有“家”难回了。 迁徙也许是离家抑或也是回家,迁徙带来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留下了历史古迹的记录,离家的人充实了自己生命,回家的人升华了自己的灵魂。世世代代的迁徙,匆匆过客的短暂驻留曾试图揽住山水,改变山水,而山水之变比起人事之变则是微乎其微。 斗转星移的变化,沧海桑田的变化常常让我们面对自然不胜嘘吁,自感自己如何的渺小。
欣赏相关图片请移步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98ab3a0100lo5q.htm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