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块字遗存的微妙象形因素 作者:散白雾


 

 

  方块字遗存的微妙象形因素


    那天联欢会听人朗读诗,有现代诗也有古诗词。现代诗暂且不论,古诗词经过几百年上千年流传至今,本来该很有艺术魅力和人情味儿,但是很可惜听来并无大意思。似乎古诗词不大适合现代人朗诵。除了朗诵者的‘中央台’做派让人不快之外,可能还与汉语文字的特殊性有关。古汉字发音到现在早已变异,古诗词的音韵节律,很难对我们现代人耳朵激发音乐感。而古语义又对多数人陌生,听来似懂非懂。

我还有一种假设来解释为何古诗词很难由现代人朗诵来转达其意:读古诗词相当程度上是凭方块字遗存下来的微妙象形因素激发读者的想象和意境,而语音是古诗词表达中很次要的一个层面。我觉得这在认知上是超乎符号辨识的一种机制,也许可叫作虚拟视觉或暗示图像。例如读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江清水白鸟飞回,我脑袋里出现长江出三峡之后的图像。这既是因为这些字义告诉我这么个意思,也是因为这些个方块字形,风,急,天,高,江,清,水,白,云云,勾勒出来的幻象,几若泼墨山水,水灵灵地呈现于眼前。

汉字怪就怪在这里。它既不是全象形又不是拼音,恰好因此而刺激大脑冒出来比符号解意更丰富的画面和相关的感情。这种半视觉效果似乎是拉丁拼音文字无法产生的。也许这种半视觉效果只能发生在有原生地汉语文字水平的大脑中;第二语言的中文学生大概不能对此响应。脑神经学研究神经元的连接和大脑内化合物的变化可能找到生物学的机制来证实或驳斥我的猜想。语音既然在汉语古诗词表达过程中缺乏作用,朗诵古诗词(特别是现代人朗诵)就没有多少艺术魅力了。怪不得小学生都讨厌朗读古诗文(至少我自己小时候如此)

 

 

来自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guestwhynotback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