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伴随学生成长(续篇) 作者:奔旎


 

 


  让爱伴随学生成长(续篇)

 

三.热爱学生应体现为爱与严相结合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博大的。教师既可以象父母爱子女那样对学生施之以爱,又不能仅仅停留于此,因为对学生的培养教育,更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一种比较深远的,富有理智和目的的爱。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在尊重爱护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尤其是对于个性中有缺陷,不怎么讨人喜欢的学生,更应该加倍细心地注意爱与严相结合,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人格,有美好的未来。

高2003级学生小琪是一个达到了钢琴十级,有音乐特长的女孩。由于从小生活在重组家庭中,她个性很强,有点叛逆。她给人的印象是活泼开朗,个性张扬。她有些散漫,常犯点小错误,在受到老师批评时,总是倔强地昂着头,从不肯认错。她和同学的关系不是很好,再加上学习成绩下降等原因,在调整班干部时,她被班主任撤消了文娱委员的职务。对于喜欢音乐自尊心又很强的她,这无疑是一个十分沉重的打击。这时,她给我写了一封信,诉说内心的郁闷和痛苦。信中谈到她的家庭矛盾使她缺少亲情,她受到的打击使她对学习感到一种生理上的厌恶,甚至想退学。看信后我大吃一惊,原来她活泼开朗的外表掩盖着的是敏感脆弱的个性,一次班干部调整,竟给她带来了如此巨大的挫折感。刻不容缓,必须首先稳定她的情绪。

怎么着手呢?这事既简单又复杂。最简单的办法是把情况告诉班主任,恢复她文娱委员的职务。复杂的是,她要求我不向任何人透露信的内容,何况也得维护班主任的威信和新任文娱委员的自尊心吧。再说,以她高傲的性格,敏感的个性,也未必肯接受这特殊的关照。我绞尽脑汁,想找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经过再三考虑,第二天上语文课时我很自然地宣布了一个决定:由于本学期学习戏剧单元,要搞演出活动,聘请小琪同学为语文老师的表演助理,负责戏剧导演工作。为了不让她察觉我的意图,我又同时聘请了一位同学做文字助理,负责剧本改编工作。当时,她高兴得满脸通红,还露出几分羞涩。这样一来,不仅挽回了她的面子,稳定了她的情绪,还为她发展文娱特长创造了条件。退学的事,她没再提起。

当然,爱学生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与严格要求相联系的。后来,我和她进行了多次倾心长谈,教她积极地对待人生,勇敢地面对挫折,正视自己的不足,加强品德修养。渐渐地,她有了进步,学习努力了,练琴也刻苦了。偶尔犯了小错误,在面对老师批评时,也不再昂着头,而是低着头,一看见我就会流下委屈的泪水。这时,我就用十分温和的语气,耐心地给她分析利害,辨明是非。确实是委屈,教她正确对待,替她做解释;如果确实是她的错,我也不会姑息,说得她口服心服,再让她主动去向老师承认错误。

对于我聘任她为表演助理的权宜之计,她丝毫没有觉察,而是尽职尽责地干。她导演的《雷雨》第四幕,在学校艺术节课本剧比赛中获奖,她个人获得了最佳导演奖。工作上的成功带动了思想和学习的进步,经过刻苦努力,2003年她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热爱学生应关注他们的终生发展

热爱学生,这是教育学生的基本条件,但从教育的人道性来看,这种爱不能仅仅停留于直接教学生这几年,将学生送出学校就不管。不是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吗?我认为这句话从学生方面说,是表达对老师的尊敬,而从教师方面说,那就是将老师的责任扩大、延伸到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然关注他们的成长,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小雅是一个柔顺乖巧的女孩,长相一般,还有点缺陷,但她心态很好,从不自卑,还勇于上台表演节目。也许是由于我常常向她投去赞赏的目光,她对我就有了一种亲近感。她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不需要老师过多的操心。只是她在上高三的时候成绩有些下降,情绪也有点低落。我和其他老师及时地鼓励她,她自己也非常努力,考上了西南科技大学法学系。但令人悲喜交加的是,她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得到了父母离婚的消息,因为父母事先约定在女儿考上大学后离婚。家庭的解体冲散了她考上大学的喜悦。

失去母爱的她进大学后给我写了一封信,倾诉她对母爱的渴望。她在信中写到:“高三的时候,我的家庭曾经几度出现危机,当时的我完全处于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之下。每天我都被这种压力折磨得疲惫不堪,在同学们面前却又得装作若无其事,整个人像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有一天放学后,做完大扫除我仍然不想回家,在教室里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我含着眼泪望着窗外,无意间看见您在楼下小卖部买了一杯饮料走到操场旁,将饮料的吸管插好,才递到刚下体育课的女儿手上。看到这一幕,我的眼泪禁不住滑落了,我多想有您这样一位妈妈啊!以后的日子,我经常注意到放学的路上有那么一对幸福的母女的身影,我这才知道您不仅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还是一位慈爱温婉的好母亲。当我迷惘的时候,当我孤寂的时候,您的影子会飘进我的心里,没有言语,只是一个微笑就能让我平静下来。我不能不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您让我战胜了心中无形的压力,从容走上高考考场的。”看了这封信,我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我十分痛心,为她经受的痛苦感到痛心;我很惭愧,愧对她的赞美之辞;我非常痛恨,痛恨自己的失职。在我的学生需要我的关心时,我却浑然不觉,让她独自承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如果当初我在发现她成绩下降,情绪不好时,能够多关心她一些,能够弄清原因,就不会让孤立无援的她处于困境。一想到她是靠内心的渴望来支撑自己,我心里就非常难过,就陷入深深的自责。

上大学以后,她常给我写信、打电话,表达问候,吐露心事。她交了男朋友也征求我的意见,希望我给予指导。前年,疼爱她的奶奶去世了,她心里十分悲痛,同时又患了感冒。当时正值“非典”蔓延时期,她一咳嗽,同学就对她投去异样的目光,离她远远的。在教室里上课时咳嗽,有的老师竟然说,那位同学回寝室去休息吧,不必来上课了。失去亲人的痛苦无法排解,又被别人当作“非典”病人防着,想请假回成都,学校又不同意。虽然她并没有被隔离,但这样的处境比被隔离还难过。孤立无援的她给我打来电话,向我诉说心中的痛苦。我听到她沙哑的声音和不断的咳嗽,十分心疼。我及时安慰她,鼓励她,说笑话逗她开心。我知道,她在心里把我当成了母亲依赖。由于当时不允许出成都,我又没办法去看她,只是在精神上安慰她,陪伴她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去年,她已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五.热爱学生要注重教育爱的广泛性

教育爱的广泛性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即教育爱要求的不是对少数学生或个别学生的爱,而是爱全体学生,不论其门第高低,家庭贫富,学习好坏;二是对教育对象发展的全面关心。教育爱要求的不是只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是要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做人的素质,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真正做到爱的广泛性,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对待后进生。那么,怎样才能对后进生产生爱的情感呢?那就是要善于理解学生。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学生小洪是一个心灵手巧的男孩子,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由于当搬运工人的父亲性格暴躁,一喝醉酒就回家打人,他的童年很不幸福。父亲不让同学找他玩,弄得他很孤立。他喜欢做小制作,父亲发现了轻则毁坏东西,重则打人。一次睡午觉时,醉酒的父亲竟然点燃了他的蚊帐,幸亏母亲把他救了出来。父母离异后,他被判给父亲抚养。父母在郊县工作,他随爷爷奶奶在成都生活。遭受家庭变故后,他情绪低落,自暴自弃,成绩急剧下降,高三上期期末考试,外语只考了8分。他不爱说话,但喜欢写作文。他把童年的不幸,把对亲情的渴求,对人生的困惑都写在了作文中。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我正是通过作文来了解他的。一次,他生病住院,我想起他曾在作文中写过,他在生病时最盼望父母一起来看他。于是我流着眼泪给他母亲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孩子的心愿。第二天,父母一起到医院来看他,他非常高兴,病也好得出奇的快。

由于学习成绩下降得太厉害,他对学习、对前途已没有信心。针对他的现状,我一方面对他在思想上加以耐心的疏导,引导他正确看待社会,正确对待人生,鼓励他树立远大的理想。另一方面,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他。在高三最后一学期,他出现了缺课现象。尽管他不肯说出原因,我还是通过家访弄了个水落石出。原来他每天晚上都在一间没有门窗的破屋子里制作航海模型,有时甚至做到天亮。天热蚊子多,他竟将全身涂满了胶水防蚊子咬。这是怎样的一种毅力呀,真是令人叹服!我在班上表扬了他,要求大家学习他的刻苦精神,搞好学习。另一方面,要求他暂时减少制作海模的时间,多花时间在学习上,以保证毕业。同时鼓励他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增强自信心。他的摄影作品被《中国青年报》登载,他制作的航海模型获得青少年业余比赛全省第一名,全国第四名。成功带来了自信。随着自信心的增强,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他顺利地拿到了高中毕业证。

高中毕业后,他进运动队当了个不在编的队员,后来又被迫离开,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他给我写信,诉说被人欺骗的遭遇,流露出对人生的失望。我回信鼓励他振作精神,勇敢地对待挫折,坚强地面对人生。他重新振作以后,想参加全国海模专业比赛,但没有运动队接纳他。以个人名义报名,又被拒绝。知道这一情况后,我和其他老师积极地为他想办法,多方寻求帮助。

小洪后来参加全国专业比赛多次获奖,并且三次获得世界航海模型锦标赛C4级冠军。获得了三次世界冠军,他却只告诉了我一次,因为这一次他终于以无可挑剔的完美的制作获得了满分100分。从8分到100分,这是多大的飞跃啊!他用自己的行动在人生这个大考场上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爱,是教育的基础,热爱学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品质,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起一种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有理想的人。”这说明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学生的终生。让我们用高尚无私的爱,用持久深厚的爱,伴随学生的一生。

 


来自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444466192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