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伴随学生成长
作者:奔旎
|
|||||
让爱伴随学生成长
一.学生朴实的爱使我更加热爱学生 我的教学生涯是从在农村当代课教师开始的。记得那是1972年9月初的一个下午,从成都下乡已当了三年多“知青”的我正在水田里劳动。这时,有人带口信说公社郭书记叫我马上去公社革委会。到了那里,郭书记对我说:“公社革委会决定让你到公社中学担任代课教师。”我一下子懵了,回过神以后便大声叫道:“不行,我是初中生!”郭书记说:“我看过你写的先进民兵排事迹报告,写得有血有肉,生动具体,有高中生的水平。虽然你只是初中生,但公社是把你作为高中生来使用的。”见我信心不足的样子,郭书记又说:“你得承认一点,你总比学生强。”带着“我总比学生强”的微弱的自信,我战战兢兢地走上了三尺讲台。 至今还记得上第一节语文课时,由于教材未到,我用了整整一节课才歪歪扭扭地将第一课毛泽东的《炮打司令部--我的第一张大字报》抄写在黑板上的情景。所幸的是学生们并没有因此而看不起我,而是跟着我认真地抄写课文;还记得上音乐课前,一群学生争先恐后地涌到办公室来抬风琴的情景。虽然因为我还不会弹琴而感到有些失望,但学生仍然跟着我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唱得如痴如醉。 由于我比较年轻,再加上没有教学经验,害怕学生不听话,因此在学生面前总是十分严厉,摆出老师的架子,想以此来镇住学生。但一次放学路上的经历,却使我的师道尊严荡然无存。那是一个下雨天,放学时我送学生经过一条仅能放下一只脚的细田坎时,前后招呼着要大家小心。哪知由于鞋底太滑,我竟横着摔倒在田坎上,并滑进了水田里。这时我的学生急得全部大喊起来:“糟了!老师掉到水田头了!”我又气又急,厉声喝止:“不准喊!不准喊!”学生们不象平常那样怕我了,争着把我拖上来,有的戽水给我洗手,有的戽水给我洗裤子和鞋子上的稀泥。七手八脚地把我弄干净以后,小心翼翼地牵着我过田坎,还嘱咐着:“老师,小心!”这下我倒成了学生,他们倒象是老师。我听话地任随他们摆弄着,心里感到十分温暖。从此,我由一个学生畏惧的严厉的老师变成了一个学生喜欢的和蔼的大姐姐。农村学生对老师朴实的爱使我深受感动,使我更加热爱学生。 1982年我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以后,被分配到成都某中学,当了初一四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这个班的学生一半是城里的平民子弟,一半是城郊的菜农子弟,他们身上显现出来的仍然是农村学生般的淳朴。他们不骄横,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可仗恃的;他们相信老师,因为他们把老师当作心中的依靠。来学校不到一年,由于休产假,我暂时离开了学生。我出院的第二天下午放学后,全班学生来看我。屋内挤满了人,还有些人在走廊里进不来。孩子们争着看小妹妹,还懂事地夸小妹妹长得乖。过后,就七嘴八舌地向我汇报最近班上发生的事情,并要求我以后还当他们的班主任。出乎人意料的是,孩子们竟以全班的名义送我一只肥母鸡,黄黄的母鸡脖子上还系着红丝带。虽然我内心十分感动,但不收受学生和家长的礼物是我做人的原则,必须坚持。于是我强硬地叫学生把母鸡带走,甚至发了脾气。 这时,班长向我讲述了买鸡的经过。原来,得知老师生了小妹妹以后,同学们就瞒着代理班主任,每人凑了一毛钱,准备给老师买一只鸡补身体,好让老师早些回来教大家,这个提议得到了一致赞同。下午全校老师政治学习,放学早,全班同学就在班长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出发前往宏济路市场买鸡。同学们看上了一位大娘篮子里的黄母鸡,就一拥而上,七嘴八舌地问:“婆婆,鸡好多钱一斤?”吓得大娘赶快把鸡提到手上:“走远点去耍,我们要做生意!”后来听了学生们的解释以后,大娘笑了:“你们这些娃娃好懂事哟!我一斤相因两角钱卖给你们。”听了孩子们的介绍,尽管我心里十分感动,但还是坚持要他们把鸡拿走。他们见说服不了我,就转而向我丈夫求助,可怜巴巴地说:“叔叔,收下嘛。”我丈夫是部队的政委,讲究工作方法。他小声对我说:“收下吧,买点东西送给他们。”我不再坚持了,只是告诫孩子们不得有下一次。 第二学期开学时,我送给每个学生一个笔记本,用于记语文笔记。 学生朴实的爱使我更加热爱学生。我永远也忘不了,他们以宽容大度接受了初登讲台手足无措的我,使我增强了自信心;他们以淳朴善良使我抛弃了刻意营造的师道尊严,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他们用一片纯真的爱心感动我,使我将热爱学生作为毕生的信条。
二.热爱学生应具有牺牲精神 象我这种年龄的人对“上有老,下有小”的体会应该是最深的。我有正在上学的孩子,有长期患风湿性心脏病的丈夫,有患脑溢血偏瘫的母亲,还有患脑梗塞全瘫的父亲,他们都需要人照顾。在学生和他们之间,我常常面临着选择。所幸作为教师的父母和转业到大学当干部的丈夫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我的女儿也非常懂事。 我三十多岁才有了女儿,自然是十分喜爱她。但孩子身体太弱,常常生病。当时,丈夫在部队工作,帮不了忙,我只好一个人带着病弱的孩子。每当孩子生病发烧,我又要上课时,只好同孩子商量:我在家守着你,哥哥姐姐就没有老师上课了,怎么办?三岁多的女儿懂事地说:你去给哥哥姐姐上课吧,我自己在家。在我出门时,女儿还喊着:妈妈,快跑!不要迟到!上完课回到家,女儿已坐在痰盂上睡着了,全身冷得冰凉。尽管我心里对女儿感到十分内疚,但以后面临同样的情况,我仍然选择了学生。 1998年5月,高三“二诊”后,因高三1班上线率不理想,学校想让我临时接手该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征求我的意见时,我有些犹豫。要在两个月时间内提高上线率,难度确实很大。再加上我的女儿即将参加中考,又患了腮腺炎,需要我照顾。在孩子和学生之间,我又一次选择了学生。最后的结果令人悲喜交加,喜的是该班的语文高考上线率翻了一番,悲的是我女儿因几分之差未能上重点线。曾经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在女儿和学生之间总是选择学生?我回答说:是教师的职责要求我必须这样做,是我对学生的热爱促使我这样做。我的女儿只是一个孩子,而一个班的学生有五十多个。孰重孰轻,这是显而易见的。我始终认为,热爱学生,就必须具有牺牲精神,必须在关键时候牺牲个人利益。 我永远忘不了2003年12月8日。那天早上,丈夫象往常一样准时在6点半将我叫醒。我弄好早饭后,他没有起来吃饭,说是有点不舒服。我说请假陪他去看病,他说不要耽误学生的课,病不严重,下午再去看。上完课以后,我打电话回家,他说还没有起床,头有些晕。我感到有些反常,赶快回到家里,见他已不能起床,立即打120和女儿一起将他送进医院。当天下午7点钟,他就猝然离世了。 在那些悲痛的日子里,同事和学生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四位校长、书记在第二天上午放下全部工作到我家帮助办理丧事,全校一百多教职员工都向我表示了慰问,两个班的学生代表也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来看我。看着学生们泪流满面的样子,我意识到,不能因为自己的不幸让孩子们伤心,我应该给孩子们做一个坚强的榜样。于是,我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迅速回到教学岗位上。后来,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课堂上异常安静,同学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准备听老师诉说她的悲痛。可是,老师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象平常一样讲着课。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老师,您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坚强!” 今年5月23日,父亲因脑梗塞第四次复发被送进医院抢救。26日,按事先的安排,我要去新津完成一个支教任务。望着昏迷中的父亲,我不忍离开,但又不好改动安排。顺利地完成任务以后,下午1点钟回到医院看父亲。我轻轻地叫他,没有反应,似乎睡着了。我离开医院去学校上课。3点多钟刚上完课,就接到妹妹的电话,说父亲不行了,正在抢救。我飞奔到了医院。不久,医生通知抢救无效。在我的要求下再次抢救,仍然无效。父亲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在极度悲痛中处理完善后事宜,正准备回家报丧和安慰母亲,我一看时间,离上晚自习只有20多分钟了,便赶紧去学校托班主任代课。为了不惊动同事和学生,我只是说父亲病危。3天的丧假我只用了一天,其余2天照常上课,其中一天加上代课,共上了8节课。因为我认为,热爱学生,就必须在面对各种选择时始终把教学放在首位,把学生放在首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