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房子的故事之五) 作者:木瓜


 

 

房子的故事之五:

 

  买房


    换房几年后,突然传来房改消息:福利分房取消,走住房市场化道路。

福利对我来说就是单位里发发肥皂、草纸、冷饮,分房我从不敢指望,感觉那只是“某些人”的“免费午餐”,我等小民只是闻闻香味,如果偶而能分享到一点“残羹”那绝对是“额骨头碰到天花板”了。取消福利分房好!面对市场大家平等。

不久又见新政:各家可以把自己住的房子买下来,价钱便宜按照工龄还有优惠。

真是破天荒。自懂事以来就知道自己是光荣的无产阶级,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据说在50年代已经完成,社会资产统归国家所有。记得小时我们那儿连小烟纸店、老虎灶、修皮鞋的也归到什么“商业二局”。难道折腾几十年后现在又允许老百姓拥有私产了?

不是我小民糊涂,党和国家也在“摸石头过河”。他们说了: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时间相当长。共产主义那玩意儿看来还远着呢,咱现在不忙奔它了。既是初级,怎么搞都行,“发展是硬道理”。

于是我有幸第一次买房,时间是95年,我那换来的二室一厅58平米房子按宽大政策的算法化了1万6把原来的承租征换成了房产证。

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了这本写着自己名字的房产证,犹如捡到一只“皮夹子”(钱包)。

有了这本房产证,我赫然就成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有产阶级”了。

志满意得地过了几年,猛然间发觉上海的住房市场竟异常热闹起来。到处可见建设中的工地,高高耸立的塔吊在空中转悠着,一幢幢包裹着脚手架和安全网的住宅楼不断地抬升。新建住宅小区,新的楼盘一个接一个被隆重推出、闪亮登场。一些售楼广告上还打着“欧陆风情”、“古典式”“西洋式”等字样。

看惯了那千篇一律、方方正正如同兵营一般呆板排列灰不溜秋的住宅,突然面对这些色彩明快,曲线弧型、高矮起伏、凸进凸出的建筑,我似乎感受到一种韵律,一种欢快的跳跃感;看惯了小区里房子一家一个小门窗洞,洞口前面阳台外凌乱伸展着各式锈迹斑斑的铁管晒衣架上悬挂的衣物。新建住宅楼让我耳目一新:在各种花饰栏板后面是个大阳台,阳台里面有宽大的落地门窗与室内相连。不但有前阳台还有后阳台,有些还有转角窗、落地窗、凸窗等等。它们在无形之中透露出一种高雅,一种气度。

看惯了我们老百姓住的这些动迁解困房,有个小厅已经很不错了,更多的是进门就是凌乱的厨房,卫生间好象是硬挤出来一样总是那样局促狭小蜗缩一角。新建商品房的面积要大许多,它的厅竟然可以大到占据住房的主导位置,厨房卫生间是人们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部位,它们同样享受着宽敞和明亮。

已经习惯了水泥楼梯走道上一户连着一户的人家,垃圾杂物堆放在门前或角落里,楼梯扶手是油漆剥落的铁管。而新建商品房楼梯走道竟铺着漂亮的地砖,扶手是让人感到亲切的实木。一梯最多只有二户,有的还有电梯,一切都显得那么清静和有条理。

差距是明显的,不但是物质上的,更是一种生活理念上的。

生活其实可以过的更加舒适美好。

某日,老友Z突然兴匆匆地来咨询我买房之事。Z是我熟识人里第一个打算买房的,和我一样同属工薪阶层。他准备买房的行为无疑触动了我心底的欲望。他的勇敢其实是有原因的,属于被“逼”无奈:老婆单位如果买房可有几万元补贴,不买自动放弃。几万元对我辈来讲可是天大的数字诱惑力太大了,这到嘴边的肉谁肯放弃?用上海话讲叫:“挑伊上山”。他挑来算去最后一咬牙贷款10万在市区外围买了70多平米总价不到20万的新房。装修完了我应邀前往进门只觉眼前一亮,20多平米明亮大厅连着外面的阳台,坐在橡胶木的长沙法上慢慢品尝咖啡感觉真是“味道好极了”。这才叫享受生活。回头看我那“售后公房”那叫什么呀?厅里放个吃饭台子几把椅子就转不开身了,睡觉的房间也是家庭的活动室,厨卫间大白天使用也要开灯。

我的动迁房只是让我能够过日子,而商品房那才算是生活呐。

拥有不同标准的房子将意味着拥有不一样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潜意识里的欲望腾腾升起,我开始收集售楼信息,跃跃欲试。

99年,在全家激烈地讨论、争吵、权衡后,我“心动终于化为行动”决定买房了。

在反复精确地计算了我现有的和将有的资本、存款及还款能力后决定花30万元买房。一件惊天的大事就要实施了。

我大胆预算的30万元“巨款”到市场上转一圈才知道实在不算什么,相对应的只能是中低层次标准的楼盘。成熟地段房价高建筑密度也高,我已“过五奔六”,买房为的是退休后也能“潇洒走一回”,比较后自然只能把眼光投放到城市外围,这倒应了我们院里陈工说过的那句调侃话:“以后内环以内都讲外国话,内环外圈讲普通话,上海人都搬到乡下去了”。

我最后看中的那个小区确实算是“乡下”。

上海城市发展最早是在苏州河南侧,由于交通影响,河的北侧建设明显不如南面。再往北又遇一条东西向铁路横穿上海,由于它的阻隔,铁路北面又要落后于铁路南面。我的小区是过了河又过了铁路,绝对属“下只角”。

记得付款那天一叠叠的百元大钞共10万元把我小小的公文包塞的满满的,我颤抖地把它交给开发商,再看着它们在点钞机哗哗地转动后装进开发商的保险柜。同时在工作人员严肃且又温柔地指挥下我埋头机械地在银行那一式多份的借款书上一阵签字敲章,而后带着一本背负21万元债务的合同算是买下了这个小区里那包裹在灰蒙蒙脚手架里的某幢某层里的一个用钢筋水泥和砖头围起来的小格子。

终于在新世纪的夏天我们搬进了装修好的新房,晚上躺在床上只觉周围安静极了,所有习惯了的城市噪杂声突然间消失了,耳边竟是蛙鸣一片,其间还有三只不知哪来的野狗夹在其中胡乱叫着。

小区在开发初期阶段,由于人气不足公交车为了自身利益总是久等不来,出行难让我们“享受”生活的意图大打折扣,老婆因买东西不便而埋怨好长时间。

由于买房时背债每月要还款2200多,一段时间来我们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每次发了工资奖金就赶快去银行往卡里存钱,有点象抵罪交罚款似的。

我的老丈人一想到我们竟背下了如此多的债就囔囔:“买什么房?!原来那房子不是挺好的,生女儿又不是生儿子”。

新居一晃又过了二年多,我们的“万里小区”慢慢有了人气,有钱可赚公交车也纷纷钻了进来。新开楼盘的房价慢慢地从我那时3400元左右/平方米涨到4300元。大约从03年开始,房产市场的变化看不懂了:买房竟然要排队?有的甚至还要连夜排。

接下去几年我们那里的房价竟一路高歌涨到8千多还买不到。大量新房被转到二手房市场加价出售。

我的资产莫名其妙地在不断增值,心中自然窃喜,同时也为当时买房时17万就把老房子卖了懊悔不已,要放在今天它至少要卖50万,其实也是糊涂,当时不卖旧的那来的钱。

一晃女儿也到了筹备结婚的时候,时代不一样了,当年我们在“狗窝”里结婚现在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他们开始考虑搭建自己的小窝,报纸上说这是“刚性需求”。

年轻人没什么存款,他们想当然地打算透支今后30年的收入在我们这一带化80万左右买新房,一打听竟然已经不可能了,绝对没有这个价。

买远点吧,在靠近外环线有个很大的楼盘广告做的铺天盖地。在新楼开盘的第二天我们去一看,除了一楼和顶楼(16楼)外其余早卖完了,别说我们隔天去,一些事先登记预约的买房人在开盘当日也有人未买到房,特别是那些90平方米以下的小房型更是难买,价格也因此接近万元(每平方米)。

这鬼地方也敢卖这个价!还买不到。

女儿女婿审时度势,既然小户型价高难买,商量之下决定同我们一起共同出资买个大房子,一方面互相有个照应,同时也减少生活开支。

我这个快退休的人怎么也没想到竟要为下代第三次买房了。

新房在我家又往北约8公里处靠近外环的地方,我拉开油门开摩托也要20分钟。150平方的三室二厅二卫的房子总价120万,每平方米达7900元;由于大房总价高买的人不多,在房价新一轮的高涨中它算是客气的,相比之下竟然还算便宜,这是我们四个脑袋一起计算得出的结论。

我又一次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并在借款合同上签字敲章成了“负翁”。

08年底新房装修完女儿结婚后我第7次搬家,新家离我单位更远了,它直穿上海,我这个“老头”不管天冷天热刮风下雨依旧开着摩托在车流的废气里穿行上下班。险象环生依旧乐此不彼。

新家住了不到二年,小区家门口的地铁7号线终于通了。经过附近房屋中介时,我偶而也会停下摩托撑着腰看看“行情”。

房价几乎又翻了一倍!这着实让我吃惊不小,如果二年前我们不是果断买房,如今无论如何也买不起现在的房子,想想还真有点后怕呢?

我庆幸当时的决断。

也许我们是幸运的,在一只无形的手推动下无意中花光了所有积蓄和未来的收入买下了房子。房子在升值,按现在的房价意味着理论上在二年时间里我们赚了100万,如果不买房我辛苦存下准备养老的钱现在不但买不起房,而且只能看着它在慢慢地缩水。

回到小区远远就看到我们的新屋,它夹在高楼中间某层,我家的楼顶是上面人家的地板,我家的地板是下面那户人家的屋顶;我家和隔壁人家隔着一堵墙。

这就是我那值二百多万元的家产?它不就是一个用水泥钢筋和砖头围起来小小空间吗?

回到家老婆埋怨:“啥地方去这么晚才回来,屋里唔没小菜了,还不快去!”“百万资产”的我全副武装又发动了摩托车。

批发市场虽然远点,但那里的菜便宜多了。

 

(全文完)

 

本文的写作得到知青朋友肖忘的指点。

 


来自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ajwq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