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院旧事 作者:三山杉人


 

 

  师院旧事


    改革开放后,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我们幸运地成(作)为受益者,踏进了师院教学楼的大门。在师院读书学习的四年,是我一生中最高兴且记忆最为深刻的四年。现将当时经历的一些人和事,一一加以道来。

 

(一)民主选举

在师院读书学习的四年期间,有幸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民主选举,其中的几件事情值得回忆:

 

1. 选民资格             

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民主选举,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受到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极大重视。对我们就读的师院而言,也毫不例外。学院在经过一系列的宣传,推荐候选人等准备工作后,进入选民投票的(最后)阶段。投票这天,全校的师生员工全部集合在师院的大操场上。只见,操场周围彩旗飘扬,喇叭里播放着欢快的音乐,大操场上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激动的微笑。

我们化学系七八级的全体同学分大,中,小,三个班整队进入会场。坐定后,年级主任马老师手拿着一张纸(名单)一脸严肃的向大家宣布:下面,我念到名字的这些同学请带上自己的椅子出列。听到这里,我们大家面面相觑:怎么?不是民主选举吗?为什么不让他(她)们参加?随着马老师念着名字,七八位同学纷纷起身,拿上自己的椅子站到了一边,看得出来,他(她)们也正为被“打入另册”而心中惶惑。这些同学中,以小班的同学最多,我们中班也有两三位。唯独大班的同学,一个也没在其中。

看到大家不解的神情,年级主任马老师紧绷的脸上终于忍不住露出了笑容,随后说:你们几位同学因为年龄尚小,不到法定的选举年龄,因此还没有选民资格。原来如此!大家恍然大悟,报之以一阵善意的大笑。笑声中,这几位“年幼”的同学很不情愿地离开了选举现场。

十年浩劫,导致国家百废待兴,人才出现了断层。造成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奇观”。一些“老三届”的大哥哥姐姐们,赶上了高考的“末班车”,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幸运的成为一名大学生。随着岁月流逝而青春不再的他(她)们,在大学校园里焕发了他(她)们的“第二春”。同时,也上演了----老少二代同堂读书的一幕“喜剧”。这些,成为我们大学时代校园里的一道“别样风景”和紧张学习之余,调侃玩笑的话题之一(曾经,一位同年级的老大哥“硬要”另一位同年级的“青毛头”小同学叫他“爷爷”,弄得这位小同学跑来向我求助,最后大家是好一阵子的欢笑。)

 

2    人大代表候选人:杨太礼

文革后,拨乱反正的年代,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伴随而来的是人们工作积极性日益高涨。师院学生三食堂的杨太礼师傅就是这样:只见他整天热情高涨的忙于各项炊事工作,十处“打锣”九处有他,时不时的还会亮出嗓门大声吆喝几句“抓紧干呐!”之类的---。打饭时,也是面带微笑,积极热情和公道地为教师学生们服务,同学们都愿意站排到他打饭的窗口,造成该窗口经常排长队的现象。下午三四点钟,本是食堂师傅们休息的时间,杨师傅却在这时手握叉头扫把,一点一点的把三食堂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些点点滴滴被有心的同学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民主选举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参与其中。当开始进入推举人大代表候选人的程序时,我班的一位女生找到我说:“昨晚上,我们女生寝室的同学们经过讨论后,准备推荐学生三食堂的杨师傅作候选人,希望你为我们提供杨师傅的准确姓名”。看到这位女生一脸严肃认真地样子,我马上满足了她的要求,把杨师傅的姓名写给了她。

人大代表候选人名单公布了,杨太礼师傅的大名也在其中。虽然最终因为票数不够,杨师傅没有当选,但这次他充分享受了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所具有的被选举权利。

这次民主选举不能不说是我国当年在人权方面的一大进步。它开创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新时代。

 

(二)学生生活

1.吃“桌席”

作为师院七八级的学生,来到师院报到注册分班安排寝室以后,我们就正式开始了在师院的大学四年生活。作为师范生,我们的伙食由国家负担。沿袭师院的老传统,我们的一日三餐均被安排在学生三食堂的大礼堂里吃“桌席”。

就餐时,只见大礼堂里横平竖直地等距离摆放了几十个大方桌,同学们按食堂的安排,每一桌四个男生和四个女生共八位同学一起就餐。

开饭了!大礼堂里这时热闹非凡,饭铲与饭盒的碰撞声,匙子与碗接触的叮当声,同学们相互调笑的喧闹声,汇成了一首交响曲——“大锅饭交响曲”(暂定名)。伴随着这首交响曲就餐的同学们正兴致盎然,忽然,心细的同学发现了一丝不和谐:咦!那边那桌怎么刚开饭不久就没人了呢?!---原来是同年级小班的同学,男女生同桌吃饭还羞于动筷,结果在互相“谦让”“讲理”中,饭菜剩下一多半,大家根本还没有吃饱就走人了。这样几天下来,同桌一商量:干脆把饭菜分了,大家“各自为政”回寝室或另找地方去“细细嚼,慢慢咽”。我班的情况则是另一个极端,同学们打破了桌与桌间的界限,端着自己盛得有饭的碗,游走于本班的几个饭桌之间,走东家转西家,这里吃一口,那里夹一坨,你争我夺,好不热闹!经常成为食堂礼堂里的“喧闹中心”。

这天,进校后的第一个节日来到了(好象是中秋节),食堂为大家准备的饭桌上多了一样东西——酒!每一桌摆上了一瓶葡萄酒和一瓶白酒!这立时在礼堂里引起了一阵“躁动”。其实,我们那时进校前很少喝酒,即使个别人能喝一点,也最多一二两的酒量。管它三七二十一,两瓶酒都给开了,大家用吃饭的瓢羹,你一瓢我一瓢的互相敬起酒来。慢慢地,水平出来了:与我同桌的一位成都女生,以一当四,与我们四位男生对喝起了白酒,要知道,喝一轮,我们每人喝了一瓢,而她却要喝四瓢!结果,两位同桌的男生却首先败下阵来,班长和体育委员一看,不行,不能给男同胞丢脸,遂又加入了进来,只见这位女生,以一当四,仍然面无惧色,且“喝兴正浓”。很快,又有两位男生败下阵来,---。最终,“战斗”以这位女生大获全胜而告结束。从此,她喝酒“海量”的“威名”就“传遍了四方”。

多年以后至今,每一次我班大学同学聚会吃饭,只要有她参加,饭桌上必备白酒,且往往一瓶还不够,桌上的气氛也是非常热闹。她经常成了“中心人物”,不灌醉几个不下桌。

 

2.“非诚勿扰”

师院有关后勤部门经充分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后,决定对学校的就餐方式进行改革:

1.取消学生吃桌席的大锅饭方式,改为给每位学生发放饭菜票,各自单独就餐。

2.打破教工食堂与学生食堂的界限,改为教师,学生凭饭菜票在任一教工或学生食堂均可就餐。

这一改革方式,首开成都市高校食堂改革的先河,受到了学校师生员工的热烈欢迎。一时间,学校各食堂在就餐时,热闹非凡,各个食堂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以吸引顾客,使饭菜从花色品种到质量份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可这却给我们这些各个班级的小组长们每月多增加了一项新的工作——分发当月的饭菜票。偏偏本小组的几位“娇小姐”,借口在教室里领饭菜票不好放,有可能遗失。一定要本人将饭菜票带到她们女生寝室去分发。无奈,只好应允。

去女生寝室的时候,走进女生宿舍大楼来到一楼楼梯口,先深吸一口气,然后一个冲锋三步并作两步的冲到三楼楼梯口,随后放慢脚步——由冲锋改为快走,沿途,数学,物理系的同年级女生们纷纷以砰砰地摔门声来“迎接”我这位“不速之客”(男生)。待来到本小组的女生寝室门口,里边又是一阵忙碌,各位“娇小姐”赶紧收捡各自悬挂的“万国旗”。随后,我才得以进门。抓紧时间,我一五一十的把饭菜票分发给各位女同胞,然后在一到两位本小组女同学的“陪同”下回到三楼楼梯口,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又完成了一次“艰巨任务”。这时,我才发觉,早已是汗湿衣衫。唉!跑一趟女生寝室比打一场蓝球还累(心累)。

从此,月复一月,我就这样重复着每月一次地对女生寝室的“骚扰”。直到找着了自己的另一半,上女生寝室去才不再是“苦差事”。

 

3.闹“地震”

在师院的四年学生生活中,还有一件事情让人难忘,那就是:闹“地震”。

事情的由来因年代久远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反正是一段时间,学生宿舍楼忽然开始跑起了“地震”。弄得大家草木皆兵,一有“风吹草动”就“闻风而动”,倾“巢”出动。我们班的男生,当时住在三楼,曾经有一次闹起来的时候,一位同班同学,懵懵懂懂地爬起来就想往窗外跳,幸得睡在窗口的另一位同学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抓住,才避免了一次事故。而数学系七八级的一位同学,就不那么幸运:在一次跑“地震”时,从二楼楼道的窗户上翻下,摔在了一楼的地下,因头先着地造成了颅脑损伤而失去了年轻的宝贵生命。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大家的精力都高度集中。即使睡着了,也是不太踏实。

这晚,已是深夜的三四点钟,忽然从女生宿舍楼传出一声凄厉的惨叫,“地震了”!有人在喊。随后,整个女生宿舍楼都沸腾起来,咚咚地跑步下楼声不绝于耳。男生们一听也翻身出门下楼,加入了跑路的行列之中。整个学生宿舍区都沸腾了起来。

下得楼来,大家面面相觑,个个都是如此狼狈:男生们大多打着赤脚,穿着背心短裤,个别的赤裸着上身,只有一块遮羞布(内裤)穿在身上。而第二天据女生们形容:有的女生跑崴了脚,有的撞破了头,还有的胳膊腿部擦伤,软组织挫伤,至于衣冠不整就不便一一学说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几天以后,事情的缘由渐露端倪:据本班的女生悄悄透露,原来是我班的一位女生半夜起来上厕所,蒙蒙懂懂地一脚踏进厕所门正好踩在一只大老鼠的身上,吓得她一声凄厉地惨叫,导致另一位正在睡梦中的女生条件反射地大叫了一声:“地震了!”引得整个寝室的女生一起大叫,造成了后来地“连锁反应”。这真是可悲!可叹!可怜啊!

闹“地震”这件事,过后经学校多方努力,终究得以平息。最后经调查,大多是由于校外的小偷在夜间翻墙进来偷女生寝室的东西,而引起了女生寝室的“骚乱”,然后又“蔓延到”男生寝室。唯这一次例外。

 

                                                                       2010-07-16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