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美的字库塔——街子镇字库塔 作者:banjin


 

 

  全国最美的字库塔——街子镇字库塔


    在恩斯特·柏斯曼先生的老照片里有一座身材苗条精灵剔透的塔,拍摄笔记误记为“邛州的一个村庄”,连“天上知到一半,地上的全知道”的瞎溜达大侠都拿它无可奈何。板四爷第一眼就认出了它是崇州街子镇那座字库塔。她的精美绝伦是让人过目难忘的。

2003年春节刚过随四川回声营朋友们游青城后山时板四爷见过她一面。当时在公路边的小饭店里等“豆腐帘子”—一种街子镇的名小吃,有点象发了酵的豆腐干,咬一口拉粘涎的臭哄哄的东西。隔窗望去,那塔就探头探脑的在街对面破烂的民居上方矗立着,形态独特,很有些仙风道骨的样子。当时板四爷就拍了一张,周围缠满了电线。

要说这字库塔在四川还真是不罕见,可是这么漂亮又另类的字库塔倒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字库塔也叫字库又叫文峰塔。是古人“敬惜字纸”的产物,大凡受圣人教化之地多是会有的,板四爷家乡这“番帮之地”倒是少见。在“那国家”废弃的字纸不能随意丢弃,需要收集起来送到字库塔集中焚毁的。什么是字纸?望文揣意应该就是“写了字儿的纸”吧?现如今经常被用来如厕的报纸之类肯定算的上是“字纸”了。呵呵,连圣人都踩在脚下揉了多少个个儿了,区区字纸也就没什么脾气了吧?

说它漂亮应该是不用解释的,说它另类是因为它高大到夸张的地步了。常见的字库塔多一两人多高,四面开口,空心。那空心就是用来焚烧字纸的炉塘,往往至今还有烟熏火燎的痕迹。写到这里,到是想起来了,我们这里公墓的烧纸炉往往修成塔型,不过烧的是烧纸冥钱罢了。。。呸呸呸!又下道儿了!

这回西行,板四爷在青城山转悠了几日,每天腿儿了爬山,那汗就流了不知几斤几两。那日,终于完成了青城山的任务下山走后山来到街子。由于跨了行政区划,这镇口新设立了收费站,三年前是没有的,要问中国公路什么设施最完善,向毛爷爷保证,那是首推收费站啊。

来到街子镇,被它三年来的变化吓了一跳。道路拓宽了,字库塔前破烂房子已无踪影,取而代之是一尊高大的唐求塑像。忘了说,这街子古时是一水陆码头,很是热闹过一阵子。这里是诗人唐求的故里;是医圣孙思邈发现川芎无性繁殖的地方;又和明初朱允炆有些干系。联系这些,也难怪这里敬惜字纸曾经搞的那么夸张。

老照片上的庙宇和民房早已荡然无存,现在那塔边上倒是有座庙堂式建筑,不过挂的牌子是“唐求诗馆”里面是个唐求纪念馆,牌匾是马识途提的字。问了看门的妇女,她说:没有文管所,要是访古就去找冯老师。这位冯老师叫冯淼是位中医,在街子镇当街开了间“德荣阁”药店,很好找。来到当街开门的药店,见里面靠后墙一溜凹字型柜台,中间空地设了几排条椅和一疹台,店里人满为患,都是些农民打扮的患者,看来冯老师不光卖药还给人看病。

等了许久,冯老师才腾出空来和板四爷聊那座塔。他说:老照片上的庙子是“药王庙”供奉孙思邈的,在64年拆掉了。近期镇里“拆街”时又拆掉了镇中三圣宫的真武殿,政府要卖那些拆下来的房料,他就将它买下来在塔边重建,名目就成了“唐求纪念馆”,由于资金问题室内尚未塑像。原来老的“药王庙”就在现在的唐求像处,将来有了资金他还想将孙思邈和朱允炆的像都塑起来,那时候儒(唐)、佛(朱)、道(孙)三教合一就更能体现街子古镇的宽容和谐了。。。

问及何时能够实现,冯老师有些茫然的说:有钱就修点吧。。。这里很多病人没钱,也得给他们看病不是?看来他是希望自己能赚钱来修,并无化缘募捐之意,直令板四爷不免肃然起来。不断有病人求医,板四爷告辞出来,见四奶奶大包小包了些东西正望车里塞,原来她抓紧时间采购了青城山老蜡肉和烹制“老妈蹄花”的青豆等等。板四爷就奇了怪了,这银一口包米碴子味儿的东北腔是咋和那些一口四川土话的小贩交流的呢?买的还都是这里的名土产,也没上当买一包难以下咽的“豆腐帘子”。。。难道这肥婆为了吃连四川土话都听得懂?奇怪!


         当年板四爷拍的街子镇字库塔

 

更多图片欣赏请移步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4815d0100l51a.html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