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大寨的今天 作者:知了


 

 

  我所知道的大寨的今天


    2004年7月,经过长途汽车,晋中地区的明朗的阳光引领我参观了农业的那面红旗大寨。现在来大寨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对“农业学大寨”口号如雷贯耳的中年人,几乎人人都在大寨的激进口号下,参加围河造田,开山造地,向荒山要粮,在龙口夺粮,砍树毁林,要让河水上山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无所不能。这些都是我们曾亲身感受过的,其精神洗礼与皮肉之苦,刻骨难忘。现在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更是想来看看今日大寨变成啥模样.本来,大寨的确是不简单的。大寨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不要国家一分钱、一斤粮,我们永志难忘戴着白毛巾的陈永贵、铁姑娘郭凤莲,这些农民的领头羊,组织起来所有大寨人,在荒山土坡上开荒辟田,不仅修造了丰产的梯田,还建成了规划布局合理的大寨村。其事迹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许,一时间,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什么时候学变味了的?资料有介绍,在此也不可能详研究其曲折的苦难历史的所有。我们也不敢忘,后期的学大寨,割资本主义尾巴,阶级斗争天天讲,整个中国农村陷入了灾难中。

人民公社大锅饭体制,评工分式生产队集体劳动,分配的按劳取酬,维持一定的公平,财富不悬殊(其实都穷,劳动力足者,工分高,只是多分几箩筐谷),这个农村经营体制,后来在70年代末,让那个叫小岗村农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肢解了。大寨式的农业样板路线才到了尽头。

如今的大寨村依然保存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风貌,一排排阶梯状的砖房依山而建,房壁上窑洞式弧顶的窗户等距离排列,中间的墙壁上刷着标语。村委会门前那棵老柳树,见证过大寨的变迁。树干将近3米粗,依旧枝叶繁茂,生机盎然。临街的房子是黄土高原特有的窑洞民居,现在大都挂着“炕头旅馆”、“窑洞饭店”、“旅游纪念”的招牌,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和卫星信号接收器显示着现代气息。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多次来大寨视察时下榻的地方,以及从前普通村民生产生活的场所,如今都保存完好,有些还在继续使用。来得最多的可能是华国锋和江青,他们都特别喜欢上虎头山。

上大寨虎头山,虎头山已经成了而观光旅游景点,大寨精神立了雕塑只有山脚在玉米地。

民间自发的旅游经济也开始出现并逐渐红火起来。据说刚开始就是有两三个妇女在山上陈永贵副总理墓前卖花,老是有游客问她们有没有大寨纪念品,她们就简单置备了一些手工绣花鞋底、虎头枕之类的来卖,生意居然很好,大家就知道这也是一条好的增收途径了。我心中老在想,那位是大寨当年的铁姑娘?问了一个摆纪念品的胖妇女,答:"我不是!"谁是?按推理,只有老柳树下这两个老人才有可能与郭凤莲并肩过。逝者如斯夫!

为了让游人更全面地了解大寨的历史变化,大寨镇政府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在附近山上修建或修葺文化馆、展览馆,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在这里设计雕刻了反映大寨历史变迁的雕塑群.从前村民用过的农具、炊具以及一些珍贵的图片资料也都被专门陈列展示。

据了解,整个大寨镇现有营业景点10多处,旅游经济收入达到300多万元,接近整个大寨年均财政收入的1/3。我总觉得大寨虽然从过去的年月中走出,但,大寨的大多数人似乎还不富有。除了一个大寨旅行社,好像还没有发现更新更好的建筑物了。村中屋顶还刻有“愚公移山”字样,屋子后,有一株苹果树,挂着青果,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挂果的苹果树。

不知安眠在地的陈总理,如有灵,会作何感?

大寨村,静,树静,村民静。但愿中国的农村农民不再重复此恶梦.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