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长斌:泼一本书的凉水 作者:盐贩子搜集


 

 

  泼一本书的凉水

   作者:姜长斌


    前苏联得过斯大林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红色经典,其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文学艺术形象,曾影响、鼓舞了我国几代人。然而,《钢铁》俄文版的译者、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姜长斌教授就这部著作的历史背景撰文提出质疑,现予以发表。

                                                                                                                             ——编者


    今年正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下简称《钢铁》)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诞辰100周年,听朋友说,有些报刊发表了整版的纪念文章,盛赞《钢铁》一书的“伟大”价值,大力推崇、提倡青少年阅读。

这不禁引起我的忧虑,无奈之下只好提出严重质疑,免得贻害下一代。同时也期待引起学界朋友重视,欢迎给予指正。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我跨入大学校门时还是一个无知幼稚的青年。《钢铁》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立刻成了我心目中高大无比的英雄。70年代我怀着同样的心情,参加了该书的俄译汉工作(梅益先生的译本是由英文转译的),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初次出版就印了几十万册。90年代以来,我先后收到过两三次增印稿费。可见它对几代中国青少年影响之大。前两年我国又将该书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广为传播。听说,还有不少学校把《钢铁》列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读物。

苏联解体、乌克兰共和国正式独立之后,就有乌克兰朋友不断向我抱怨说,中国既然早已承认乌克兰是主权独立国家,就不该宣传《钢铁》这类歪曲历史的作品了。当时我觉得问题太复杂,未便向中国读者提出。今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赵云中教授所著《乌克兰:沉重的历史脚步》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问世后,解决历史真相与著名文艺作品内容是否一致的问题,就显得很迫切了。

赵教授为了把乌克兰民族的历史正确地传达给中国读者,曾专门赴乌克兰访学一年。他广为搜集资料,并且结识了众多的历史学家,回国后经过数年的苦心钻研、写作,终于完成了中国第一部乌克兰史专著。《乌克兰:沉重的历史脚步》(以下简称为《乌克兰》)时间跨度大体为:从远古时代直至1924年列宁逝世稍后时期。《乌克兰》的第7章与《钢铁》叙述的故事时间大体吻合,但是内容却南辕北辙。该书出版后,引起了东西方乌克兰史学家的赞誉和传播。乌克兰移民众多的加拿大电视台还开辟了专题节目予以介绍。

问题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历史大背景上。《钢铁》分为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共9章,第二部8章。第一部从第4章起,着力描写“匪帮首领佩特留拉”的暴行,此后展开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经历是:参加共青团、布尔什维克党、红军及其肃反部队。第一部故事发生在乌克兰西部,红军作战对象有:德国军队、波兰军队、佩特留拉“匪帮”。佩特留拉占主要地位,他被刻画为十恶不赦的匪徒首领。第二部的故事,主要以内战结束后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为背景。

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上千年来,摆脱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专制制度或者大波兰——立陶宛王国统治,建立自己的乌克兰主权独立国家,一直是乌克兰民族精英的理想。为此,他们前赴后继,鲜血洒遍了乌克兰大地。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乌克兰民族爱国团体于1917年3月7日成立“乌克兰社会团体联合拉达”(“拉达”为乌克兰语,“会议”、“议会”、“代表大会”之意)。1917年3月20日成立“中央拉达”,推举著名历史学家格鲁舍夫斯基为主席。格鲁舍夫斯基曾因反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而被沙俄政府强制留居莫斯科。中央拉达成立时只要求享有更多的自治权,还没有提出主权独立的要求。同年6月28日,中央拉达建立总书记处,即乌克兰政府。7月11——13日中央拉达与俄临时政府会谈,7月16日双方达成谅解并相互承认。为此,乌中央拉达特别发布全民公告。但是8月17日,改组后的俄临时政府推翻了7月间达成的协议,不承认乌克兰总书记处的合法性。为此,俄国临时政府遭到列宁的猛烈抨击(见《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第3卷,1995年,80页)。俄国政府这一措施加剧了乌克兰拉达谋求独立的愿望。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当天,乌中央拉达决定成立乌克兰地区保卫革命委员会。但是俄国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都曾试图趁机夺取基辅政权,均告失败。11月20日,乌中央拉达宣布成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12月17日,苏俄人民委员会向乌中央拉达发出自相矛盾的“最后通牒”,一方面承认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但却要求它服从苏俄政权管辖。12月24日俄国布尔什维克在乌东部城市哈尔科夫另起炉灶,成立乌克兰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及苏维埃政府。从此哈尔科夫成了征服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基地。直到1934年,古城基辅方始取代哈尔科夫,成为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的首都。

1918年1月8日乌克兰总书记处(政府)决定创建自己的军队。1918年1月24日,中央拉达在得到多国承认之后,宣布乌克兰为独立主权国家,总书记处改称为“人民部长拉达”,并决定组建本国军队。佩特留拉就是这支军队的创建人和领导者之一。他是中央拉达派驻军队总委员会的代表,负有领导责任。西蒙?佩特留拉(1879——1926年)出身于马车夫家庭,青年时期就读于西部利沃夫大学。此后转变为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十月革命后,中央拉达走上与苏俄政权对抗的道路,他成为总书记处下属“保卫乌克兰特别委员会”(乌军最高指挥机构)三位领导人之一。佩特留拉曾两度出任乌克兰执政内阁首脑。

《钢铁》一书用了大量篇幅,把佩特留拉领导的乌克兰民族军,写得同德军、波兰军队一样可恶,认为三者沆瀣一气。其实不然。德、波军队是为了侵占乌克兰而战,民族军则是为了实现乌克兰独立而战。三者矛盾极深。1918年2月7日基辅遭德国联军占领,乌中央拉达和人民部长拉达被迫撤往日托米尔市,2月下旬——3月中央拉达在德军协助下又回到基辅,但是不久(4月27日)德军解除了乌克兰驻基辅最有战斗力的民族军武装。4月29日乌奸斯科罗帕茨基就任乌克兰“盖特曼”(乌语,“首领”之意)。同年11月13——14日乌克兰民族同盟秘密聚会,决定起义推翻斯科罗帕茨基政权。12月14日执政内阁部队在佩特留拉率领下进驻基辅,转年2月佩特留拉就任执政内阁首脑。1919年5月9日,佩特留拉二度就任乌克兰执政内阁首脑。1920年21日佩特留拉兵败,率领共和国军队残部出逃,进入波兰领土后遭扣留。他流亡国外,直至1926年郁郁而死。今日乌克兰民众对佩特留拉领导的乌克兰独立斗争是满怀敬意的。

《钢铁》第二部的时代背景,主要写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至列宁逝世以后。这一部分的写作也有严重的主题思想错误。其一,宣扬一种不切实际的“世界革命”思想。例如,第二部第4章描写青年团要求参军,出国支援德国起义和攻打波兰首都华沙的场面。这与历史事实严重不符。事实上,苏俄主导的德国起义-汉堡起义,1923年很快就失败了,这次起义是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斯大林等人背着病重的列宁发动的,代价不仅是花光了苏俄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积累的全部黄金储备,而且使德共和民众遭受了巨大的人员牺牲,客观上为德国重新军国主义化、法西斯势力上台制造了借口。1920年苏俄红军攻打华沙也因遭遇波兰军民猛烈抵抗,溃败而归。1921年在列宁的主导下,苏俄与波兰签订了与苏俄命运攸关的《里加条约》。《钢铁》一书还特意记载了一首宣传不切实际的、宣扬暴力输出“世界革命”的歌曲,歌词是:“从西伯利亚的森林,到不列颠的海滨,最强大的力量是我们的红军。”(见1976年版第405——409页)其二,《钢铁》写作于1932——1934年期间,发表于1934年之后。那时已是斯大林全面埋葬列宁倡导的苏联和平建设社会主义唯一正确的康庄大道——新经济政策之后。斯大林创建的“苏联模式”已经成型,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思路”(邓小平语)被否定,苏联社会重又转入“准军事备战体制”。作品唯一提到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的地方,是第二部最后一章。它对因为实行新经济政策而富裕起来的“耐普曼分子”做了片面地、歪曲的刻画(见1976年版第463——464页)。

此外,赵教授的《乌克兰》涉及到对当今乌克兰共和国历史一系列重要事件和代表人物的评价问题。例如,哪里是东斯拉夫民族最早建国的地方?当今的基辅究竟是斯拉夫民族哪个支系的古都?乌克兰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马泽帕、赫梅利尼茨基、舍甫琴科等人该怎样评价?等等。但这已经超出本文的叙述范围了。

总之,笔者认为,文艺作品的艺术性和政治性理应是一致的。今天,我们的文艺评论家不应只是看到作品的“艺术性”而置其政治性于不顾。其实,在研究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学者看来,本文所提出的质疑,早已是不言而喻的事实。我们大力推荐《钢铁》这本书的时候,实在是应该考虑到当代乌克兰朋友的民族感情。特别是不要由于我们的不慎,使学术问题演化成国家关系问题。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