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世情——週末盤點之2010年(二) 作者:老例


 

 

   台湾世情

 

週末盤點之2010年05月01日


   大走山

大走山!2010年4月25日下午,風和日麗,2點33分,台北與基隆之間的北二高北上2.8公里到南下3.1公里處,路旁一座並不高陡的山坡整體走山,幾秒鐘內,橫向位移上百公尺,直接就這樣覆蓋在北二高路面上,長達200多公尺。

目擊者:「第一時間以為是地震,看那個山,整個那樣下來,速度好快……」
自當晚起,包括國軍工兵與工人、司機在內的上千名搜救人員及數十輛怪手(挖土機)與泥斗卡車日夜奮戰,終於在4月28日凌晨,尋獲三輛被埋轎車及四位遇難者。

在此期間,遇難者家屬的煎熬令人心酸,搜救人員的努力令人動容,政治人物的操作令人齒冷。

專家研判:現場地質屬於砂頁岩,為斜度約廿度的順向坡,當初是砍斷「坡腳」施工,雖然設置岩錨,十年後,岩錨或受損,致使拉力不足,發生大規模走山。

高速公路局初步清查國道三號全線,有多達三十二處順向坡。其他各式道路呢?還有多少這樣的虎口?而光是大台北地區,就列管了三百多處山坡住宅,受限法令,無法公開列管社區名稱,只能發函給各社區的管委會,要求自行檢測。

「人定勝天」?不是傲慢,就是無知。

                

        

 

   陳樹菊

今年61歲的陳樹菊,民國五十七年畢業於台東仁愛國小,年僅十三歲,只好放棄升學,接下母親留下賴以維持家計的菜攤,每天早出晚歸,數十年如一日。30多年來將賺來的錢省吃儉用,陸續捐出千萬元,給母校蓋圖書館和幫助貧童。她不僅獲選「亞洲富比世(ForbesAsia)亞太地區傑出善心人士」,更獲選美國「時代」(Time)雜誌2010年度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英雄」項目的第8名。陳樹菊低調地說,她只是個菜販,「我不曉得啊」,要媒體不要再寫她了。陳樹菊的義行感動了很多人。
「時代」指出:她的成就令人讚嘆處,不在其卓越非凡,而在其簡單平凡的慷慨行為。

              菜販陳樹菊
       
   陳樹菊捐建的小學圖書館

 

   志工

今年22歲的陳美燕,大華技術學院大四學生,爸爸在她高二時,因為車禍受傷,下半身癱瘓,導致褥瘡嚴重。她除了照料父親,還到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當志工,為植物人洗澡、換尿布、擦身。還在創世幫忙整理發票、念故事書給病童聽。想起我教過的一位男生,文靜寡言,學習認真,成績優秀,一日,忽然在電視新聞節目看到他,跟一群年輕大學生一起,為抗議樂生(痲瘋病患)療養院拆遷而靜坐。問之,答曰:從國中起就到樂生療養院做志工。

感慨:這些可愛的年輕人是從怎樣的環境中培養/薰陶出來的?!

                    

 

   立委再次混戰

媒體報導:週一,為陸生法案,立委再次大混戰:扯胳膊、扯腿,扯衣服、扯褲……

博主點評:怎一個「扯」字了得!

                

 

 

週末盤點之2010年05月08日


   鄧麗君

今天,2010年5月8日,是鄧麗君逝世十五週年紀念日。昨天上課時,播放了兩首鄧麗君演唱的古典詩詞,然後宣稱:「鄧麗君是我的偶像!」學生譁然。其實,鄧麗君可說是我們那個時代過來人的共同偶像。七十年代末,剛經歷了文革,鄧麗君的柔美歌聲以及同樣柔美的形象傳進大陸,令無數人經過長期鬥爭文化焠鍊的價值觀一夕之間崩潰,死心塌地亦心甘情願成為鄧麗君那靡靡之聲的俘虜。「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成為那個時代的特殊景觀。鄧麗君的歌聲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最強音」,然而,鄧麗君從來未能到大陸演出,我們只能通過香港電視觀看其演唱。我從電視看到鄧麗君最後一次演出,是二十一年前的5月27日在香港跑馬地馬場演唱「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那份感動,至今猶存。前幾天報稱,鄧麗君的三哥鄧長富夢到鄧麗君想回家找不到路,因此計畫在台灣建造一座鄧麗君紀念館。

其實,每個鄧麗君迷的心中,已然有一座鄧麗君永恆的紀念館。

            

             

                              

 

   搶救國文

臺灣搶救國文教育聯盟2010年5月4日在臺北市立圖書館舉行記者會,反對教育主管部門在「九八課綱」中將高中國文授課時數由每週五節減為四節、文言文比例由百分之六十五減為四十五,同時,反對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由必修改為選修,避免下一代成為意識形態的犧牲品。臺灣名詩人、作家、搶救國文教育聯盟總召集人余光中表示,過去幾年,臺灣出現各種要把中文趕走、改名的方式,教育主管部門去中國化的意識形態反映在國文課程的編訂、教學時數上,甚至連中華文化的去存都受到影響。他希望新的教育主管當局能對此問題審慎思考,並呼籲搶救國文。

             

 

   母親節

明天星期天母親節要帶媽媽去哪度假呢?宜蘭幾家五星級飯店推出新招,其中一家在飯店裡開闢農田,讓住宿民眾親手插秧,體驗農村樂,還請來作家黃春明和美食評論家韓良露,講解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的文化,其實,業者這一招,為的就是讓遊客種完稻苗後,在其他季節也都會來看看他種的稻米收成的模樣,親身體驗從春耕、夏耘、秋收到冬藏的整個過程。

見此報導,我不覺怦然心動,打算毛遂自薦去擔任導師。憑著下鄉多年所練就的功底,在五星級飯店裡教導城裡人種田,小菜一碟。

                         

 

   新消防衣

台中縣消防局花了434萬,採購140套新消防衣,說明書赫然警告,稱這款消防衣不適合進入火場。縣消防局科長張仕獻進一步解釋:「它是寫一個警語,跟你講,你在沒有水線的防護之下,你當然不能進入火場。」

                                               

 

 

週末盤點之2010年05月15日


   大陸學生

2010年5月13日,在世新大學就讀的大陸學生串連台大、政大、輔大等十一校、數百名大陸來台短期研修學生,舉行「汶川與玉樹地震聯合紀念活動」,對地震災情悼念與祈福,並與台灣學生交流。陸生分送黃絲帶,並以「抱抱」,表達結合兩岸人民的力量與信任。這是在台陸生首次跨校活動。來自中國傳媒大學、現就讀世新廣電系的研究生鄭宇鈞說,過去來台陸生彼此互動不足,以及在台時間短暫,陸生雖然積極參加台灣學校的社團活動,卻少有由陸生主辦的校園活動,「這是兩岸恢復文教交流以來,第一次由陸生舉辦活動,而且是跨校聯合,別具意義。」他還號召台大、政大、清大、輔大與義守等校陸生,在各校舉行祈福紀念活動,並邀請台灣學生一起參加,「讓人道關懷超越意識型態」。

博主點評:陸生VS政客——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三限六不”

曾數度引起朝野立委肢體衝突的「陸生來台法案」,至今仍卡在立法院中。在野黨要求以法律規定對大陸學生三限六不,所謂三限即限校、限量及限域。六不則是不加分、不影響招生名額、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允許校外打工、不可考照、不可繼續留台灣就業。在野黨提出的「三限六不」,表面上似為保障國內學生權益,卻明顯的係以政治考量為出發點,無怪乎三大校長協會都出面反對。評論家質疑,在野黨立委為何要如此防堵陸生來台?大陸年輕人難不成是洪水猛獸?

博主點評:沒有自信是普天下政客的通病。

                  

 

   數字说话

高希均於2010年5月14日撰文,提出《遠見雜誌》所做的民調反映了台灣民眾對兩岸是擁有理性的判斷與合理的期望。引述六則如下:(一)百分之五十八民眾認為兩岸領袖「有必要與還算有必要」建立直接溝通管道。(二)百分之六十四民眾認為民進黨「有必要與還算有必要」和中共進行接觸和交流。(三)百分之六十四民眾認為「雙方簽訂(和平)協議,不等於統一」。(四)百分之五十二認為兩岸經濟交流,會使台灣經濟更好。(五)百分之五十四台灣家長贊成開放大陸學歷。(六)百分之四十六民眾支持簽訂ECFA,百分之卅六不支持,百分之十八未表態。

博主點評:數字會說話。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